洪武二十五年冬,南京城籠罩在一片莫名的緊張氣氛中。四大藩王——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被朱元璋一道緊急詔書同時召回應天。此刻,他們正跟隨在皇帝的鑾駕之後,彼此交換著困惑的眼神。
"三哥可知道父皇急召我等所為何事?"年輕的燕王朱棣策馬靠近晉王朱棡,壓低聲音問道。
晉王搖頭,眉頭緊鎖:"京師一切如常,北元也無異動。父皇此舉,實在令人費解。"
秦王在一旁冷哼:"莫非是朝中又出了什麼亂子?"
唯有周王朱橚顯得較為平靜,這位醉心醫藥的親王對朝政向來不甚熱衷,此刻反而打量著路旁的草木,似乎在研究其藥性。
正當諸王各懷心思時,鑾駕在宮門前突然停下。隻見王卓與蔣瓛匆匆趕來,跪迎聖駕。
"臣王卓蔣瓛),叩見陛下!"
朱元璋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王卓身上:“免了。咱聽說你們回來了,還帶了不少稀罕物?朕正欲帶他們兄弟前往校場。”他特意看了四大藩王一眼,“今日之事,關乎大明國運,爾等需仔細觀看。”
王卓連忙躬身回稟:“托陛下洪福,此次往來順利。臣已與‘東大’官方正式接觸,東大方麵表達了與大明溝通之意願。此次主要采買了一些有助於改善宮廷政務效率與生活便利之物,如‘平板電腦’,燈具,電視,以及能自生電力、無需燭火的‘光伏設備’等。”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此外,為表其敬意,‘東大’特意無償贈送了一批新式軍械,其威力……堪稱國之重器。”
“無償贈送軍械?”朱元璋的眉頭瞬間擰緊,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極大的詫異和審視,“是何道理?何種軍械竟當得‘重器’二字?”
王卓側身示意蔣瓛:“具體形製與效能,請蔣指揮使為陛下稟明。他已親自查驗並習得使用方法。”
蔣瓛立刻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抱拳沉聲道:“啟奏陛下,東大所贈軍械,確非世間凡鐵!其威力之可怖,射程之悠遠,發射之迅捷,皆遠超我等想象。言語蒼白,難以描述其萬一。為保萬全且直觀,臣懇請陛下移駕校場,臣可當場為陛下演示其效能,並呈上臣此行詳察後之奏報。”他說著,從懷中恭敬地取出了那份《恭陳異世見聞利弊疏》。
朱元璋目光銳利地看了蔣瓛一眼,沉默片刻,接過奏折:“擺駕,去校場!”
諸王懷著滿腹疑慮,跟隨禦駕前往西郊校場。燕王朱棣與晉王朱棡交換了一個凝重的眼神,秦王朱樉則麵露憂色,周王朱橚若有所思,顯然對所謂的“軍械”並不十分在意。
車駕轉向,在一路肅靜中疾馳向西郊校場。車駕內,朱元璋一言不發,仔細地翻閱著蔣瓛那份字字驚心的奏折,麵色時而震驚,時而凝重,時而陷入深思。
到達校場後,禁軍與錦衣衛已將此地圍得水泄不通。那個巨大的鋼鐵集裝箱靜靜地矗立在場中,散發著冰冷的異域氣息。
在蔣瓛的指揮下,士兵們開始小心翼翼地將物資分門彆類卸下。蔣瓛並未急於展示那些殺傷性武器,而是先從一個標注著“觀測器材”的箱中,找出了一具95式望遠鏡,調試好後,恭敬地呈給朱元璋。
“陛下,此物名為‘望遠鏡’,乃‘東大’軍中之常備之物。請陛下以此觀之,可視遠如近,明察秋毫。”
朱元璋將信將疑地接過這造型奇特的“雙筒竹節”,按照蔣瓛的指引舉到眼前。下一刻,他明顯頓了一下——遠處城牆上的磚縫、旗幟上的紋飾、甚至更遠處樹梢的鳥兒都清晰地拉到了眼前!他緩緩移動著望遠鏡,校場四周、遠山輪廓儘收眼底,其效果遠超他見過的任何西洋貢品千裡鏡。
“好!好一個千裡眼!”朱元璋忍不住低聲讚了一句,對“東大”的“工巧”有了最直觀的第一印象。
此時,蔣瓛指揮的心腹已在遠處布置好各類靶標——草人陣、厚木板、甚至一道夯土矮牆。
“陛下,請容臣為您演示‘東大’軍中之利器。”蔣瓛聲音沉穩,首先打開一個長箱,取出一支56式半自動步槍。他熟練地裝彈上膛,舉槍、瞄準、擊發!
“砰!砰!砰!”
清脆的槍聲劃破校場的寂靜,遠處的草人應聲接連倒地,身上出現明顯的貫穿孔洞。射擊速度遠勝火銃,且幾乎無煙。
朱元璋拿著望遠鏡的手微微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