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金陵城已彌漫起年關的喜慶,街頭巷尾張燈結彩,孩童嬉笑玩耍,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氛圍。然而紫禁城內的謹身殿卻似被一層厚重的陰雲籠罩,肅穆與凝重如實質般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殿門緊閉,錦衣衛如忠誠的衛士,身姿挺拔,眼神銳利,層層把守,將內外隔絕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殿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人員雖濟濟一堂,卻鴉雀無聲。一邊是以皇太孫朱允炆為首的懿文太子朱標諸子,他們臉上寫滿了茫然與不安,眼神中透露出對未知命運的恐懼,仿佛置身於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前,不知所措。另一邊,奉詔返京的諸位藩王——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以及所有在京的成年皇子皇孫,目光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有對局勢的擔憂,也有對自身命運的思索。
其中,從“東大”學成歸來、氣質沉穩的朱高熾格外引人注目,他靜靜地站在那裡,宛如一座沉穩的山巒。勳貴集團則以年邁的湯和、傅友德、馮勝、郭英為首,他們雖已年邁,但身上依然散發著一種曆經沙場的威嚴。
二代勳貴如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開國公常升、西平侯沐春等皆位列其中,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傲慢與自信。而王卓,這個非朱姓亦非勳貴出身的人,安靜地站在靠近禦階的位置,顯得格格不入卻又似乎隱藏著某種特殊的使命。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過全場。那股無形的帝王威壓,讓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他沒有繞圈子,直接指向了王卓,聲音沉緩而有力:“今日召爾等前來,是為定我大明百年國本,解一樁千古懸案。”他頓了頓,再次指向王卓,“此人,王卓,並非此世之人。他來自數百年後之華夏。”
此言一出,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驚呼和抽氣聲。朱允炆猛地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向王卓,仿佛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怪物,嘴巴微微張開,卻發不出任何聲音。藩王和勳貴們亦是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和疑惑,若非此話出自朱元璋之口,他們定會以為是無稽之談,哄堂大笑起來。
“後世史書,記載了我大明國祚綿長,亦記載了……一場同室操戈的慘劇。”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痛楚,仿佛那是一場他無法抹去的傷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他心底深處擠出來的,“允炆繼位,銳意削藩,逼死湘王,朕之四子燕王朱棣,為求自保,亦為天下計,起兵‘靖難’。”
朱允炆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身體微微搖晃,仿佛被一陣狂風席卷,站立不穩。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在後世引起如此巨大的波瀾,更沒有想到會引發一場同室操戈的慘劇。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悔恨,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悲慘結局。
朱元璋不再多言,對王卓示意。王卓深吸一口氣,仿佛在積蓄著某種力量,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一個輕薄如紙、卻能在空中投射出清晰光影的“玉板”高科技投影儀)。他熟練操作,一道光幕在殿中展開,伴隨著雄渾悲壯又時而激昂的背景音樂和解說,一段由他和朱高熾精心剪輯的“明太宗朱棣”傳記影片開始播放。
影片開端,畫麵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烏雲密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解說道:“洪武皇帝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元建文。新帝登基,在齊泰、黃子澄等人輔佐下,急於削藩。”畫麵中,聖旨如同雪花般紛紛飄落,使臣們騎著快馬,四處奔走,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種冷酷和決絕,仿佛是命運的使者,將災難帶到了各個藩王府。
周王朱橚的封地,原本是一片繁華祥和的景象,百姓們安居樂業。然而,當朝廷的聖旨到來時,一切都變了。使臣帶著一群士兵,氣勢洶洶地闖進王府,大聲宣讀著聖旨:“周王朱橚,意圖謀反,今廢為庶人,流放雲南。”朱橚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一夜之間從尊貴的藩王變成階下囚。他試圖辯解,但使臣們根本不聽,將他強行押上了囚車。囚車緩緩駛出王府,朱橚望著熟悉的一切,眼中滿是絕望和不舍。他的家人們在一旁哭泣,卻無能為力。囚車在荒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揚起一陣塵土,仿佛帶走了他所有的榮耀和尊嚴。
齊王朱榑的府邸,同樣陷入了一片混亂。士兵們將王府團團圍住,使臣宣讀完聖旨後,朱榑被囚禁於京城。他被關在一間狹小陰暗的房間裡,失去了自由的他,眼神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他不停地拍打著房門,大聲呼喊著:“我是齊王,我有何罪?”但沒有人回應他,隻有那冰冷的牆壁和寂靜的空氣。
代王朱桂的遭遇也如出一轍,他被廢為庶人,曾經的榮耀與尊貴瞬間化為烏有。他穿著破舊的衣服,走在街頭,周圍的人對他指指點點,他的心中充滿了屈辱和痛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係列雷厲風行的舉措,讓殿內的藩王們,尤其是周王、齊王本人,臉色都變得極其難看,感同身受般的寒意從心底升起,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冰冷的囚籠之中。他們的身體微微顫抖,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恐懼和擔憂。
緊接著,畫麵轉向了荊州湘王府。旁白聲音沉痛,仿佛帶著無儘的哀傷:“建文元年,朝廷大軍包圍湘王府,誣陷湘王朱柏謀反。湘王悲憤交加,言道:‘吾高皇帝子,南麵為王,豈能受辱於奴仆之手,苟且求生乎?’”
畫麵中,湘王府被朝廷大軍團團圍住,士兵們手持武器,殺氣騰騰。湘王朱柏身著王袍,頭戴王冠,神情決絕地站在大廳中央。他的周圍堆滿了書籍,那是他一生的心血和精神的寄托。他手持火炬,火焰在他的手中跳躍,仿佛是他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屈的尊嚴和驕傲,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清白與驕傲。
“我朱柏一生光明磊落,豈會謀反?今日,我寧死不受辱!”朱柏大聲說道,聲音在王府中回蕩。說完,他毅然決然地點燃了身邊的書籍,火焰迅速蔓延,整個王府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朱柏帶著他的家人,走進了火海,他們的身影在火光中漸漸消失。烈焰衝天,其狀慘烈無比,仿佛是天地都在為這一場悲劇而哭泣。
殿內一片嘩然,幾位年長藩王甚至閉上了眼睛,不忍再看那悲慘的一幕。他們的身體微微顫抖,眼中滿是淚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朱允炆渾身顫抖,幾乎站立不穩,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削藩之舉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他的心中充滿了恐懼。
“湘王之死,天下震動,亦徹底寒了諸位藩王之心。”解說道,“北平燕王朱棣,深感唇亡齒寒,在道衍和尚姚廣孝)輔佐下,為求自保,亦為廓清君側,決意起兵,史稱‘靖難之役’!”
畫麵轉向燕王府,夜幕降臨,月光灑在王府的屋頂上,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朱棣身著戰甲,站在庭院中央,他的臉上是悲壯與決然,仿佛肩負著整個天下的重任。他的身後,是一群忠誠的將士,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勇氣。
朱棣焚香祭天,香煙嫋嫋升起,仿佛是他的靈魂在向上天訴說著自己的決心。他跪在地上,大聲說道:“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朱棣今日起兵,並非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廓清君側,還大明一個太平盛世!”說完,他站起身來,拔出佩劍,高高舉起,大聲喊道:“將士們,隨我起兵,為了正義而戰!”
將士們齊聲高呼:“願隨燕王,死而後已!”聲音響徹雲霄,仿佛要衝破這黑暗的夜空。朱棣率領著將士們,踏上了征程,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高大和威武。
接著便是慘烈的戰爭場麵。白溝河之戰,尤為突出:畫麵上,李景隆率領的數十萬朝廷大軍旌旗招展,聲勢浩大,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洶湧澎湃。士兵們身著整齊的鎧甲,手持鋒利的武器,氣勢洶洶地向前推進。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種傲慢和自信,仿佛已經勝券在握。
而燕軍則顯得勢單力薄,仿佛是一葉孤舟,在狂風巨浪中搖搖欲墜。士兵們的鎧甲破舊,武器也不如朝廷軍隊精良,但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頑強。朱棣親自率領著燕軍鐵騎,站在陣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冷靜和果斷。
戰役開始了,李景隆指揮失措,進退失據,如同一隻無頭的蒼蠅,四處亂撞。他下達的命令混亂不堪,士兵們不知所措。而朱棣則指揮若定,他看準了時機,率領著燕軍鐵騎反複衝陣。燕軍鐵騎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插入朝廷大軍的陣營之中。他們馬蹄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所到之處,朝廷軍隊紛紛潰敗。
朝廷軍隊的陣型被打亂了,士兵們開始慌亂起來,互相踩踏,死傷無數。燕軍則越戰越勇,他們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最終,官軍大敗,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白溝河的水。李景隆見大勢已去,倉皇南逃,他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格外狼狽。
解說詞適時響起:“此役,燕王以少勝多,大敗曹國公李景隆數十萬大軍,李景隆由此‘名聲大噪’,被後世戲稱為‘大明戰神’。”
“噗——”勳貴隊列中不知是誰忍不住低笑出聲,隨即引來一片壓抑的竊笑和鄙夷的目光。站在勳貴之中的李景隆本人,麵紅耳赤,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頭顱深深低下,羞憤難當。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場戰役中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成為後世的笑柄。
影片繼續,展現了朱棣四年征戰,幾經起伏,多次身陷險境卻又總能化險為夷的艱難曆程。他在戰場上縱橫捭闔,如同一位無敵的戰神,帶領著燕軍一次次戰勝強大的敵人。
在一次戰鬥中,朱棣被朝廷軍隊包圍,他的身邊隻剩下少數將士。朝廷軍隊的箭如雨下,朱棣的戰馬被射中,倒在地上。他摔倒在地,情況十分危急。但朱棣並沒有慌亂,他迅速爬起來,拔出佩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他的身上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但他依然堅持著。就在這時,燕軍的援軍趕到,他們從四麵八方殺來,將朝廷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朱棣終於脫離了危險,他的臉上露出了疲憊但又欣慰的笑容。
每一次的勝利,都凝聚著他的智慧和勇氣;每一次的化險為夷,都展現了他的堅韌和毅力。直到他最終兵臨南京城下,穀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門迎降,皇宮燃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蹤。那一場大火,仿佛是大明王朝的一次巨大轉折,標誌著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