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透過謹身殿的雕花木窗,在光潔的金磚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王卓和朱高熾恭敬地站在殿中,前方巨大的液晶顯示屏上正在播放打井設備的操作視頻。這台來自現代的設備與殿內古樸的陳設形成了奇特的對比,仿佛是兩個時空在此交彙。
"陛下,"王卓上前一步,指著畫麵上正在工作的旋轉鑽機,"這些設備采用先進的液壓係統,打一口百米深井隻需一兩日,出水量足以供應一個村莊的人畜飲水和百畝農田的灌溉。"
朱元璋身體微微前傾,專注地看著視頻中汩汩湧出的清泉。這位習慣了一切都靠人力的帝王,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機械的力量。他沉吟道:"若真如視頻所示,北方旱情可解。這些鐵家夥,確實比人工挖井快得多。"
"不過如果想要徹底解決農業用水問題還需要興建水利設施,這樣才能實現旱澇保收,讓老百姓擺脫靠千年以來天吃飯的傳統,而且…"王卓話鋒一轉,調出設備的參數圖,"這些鑽機和水泵都需要柴油驅動。臣估算過,一口井從開鑽到完成,約需消耗柴油五百斤。前期油料可以從東大采購,但長期來看,還是要靠我們自給自足。"
朱元璋立即敏銳地抓住了關鍵:"安慶油田何時可以出油?朕記得上次你說已經在鑽井了。"
"回陛下,安慶油田進展順利,下個月就能出油。"王卓如實彙報,"但煉油廠的建設需要時間,加上培訓合格的煉油工人,最快也要到今年秋天。而且......"
他頓了頓,調出大明疆域圖:"油料在大明境內的運輸也是個難題。現有的驛道多為土路,雨天泥濘難行,難以承載大量油罐車通行。臣以為,是時候把鐵路建設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凝視著地圖,手指在應天府到安慶油田之間劃了一條線:"鐵路之事,你做個詳細的修建計劃報上來。先從安慶油田修到應天府,確保油料運輸。待這段鐵路建成,再往北延伸到北平。所需錢糧,讓戶部與工部共同核算。"
"臣遵旨。"王卓躬身應下,心中暗喜。鐵路建設一直是他的夙願,如今終於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
這時,朱高熾適時插話,將話題引向另一個方向:"皇爺爺,還有個好消息。遠洋開拓船隊已經抵達大洋洲,今早剛收到電報,所有人員平安無恙,包括濟熺堂兄。他們正在修建簡易機場,預計這兩日就能完工。"
王卓接過話頭,調出船隊發回的實地照片:"待機場建成,臣就立即乘坐運20飛往大洋洲建立臨時坐標。根據先遣隊的初步勘探,那裡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可以立即開始開采。"
朱元璋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良久,突然問道:"這個大洋洲,究竟有多大?礦產資源具體如何?你上次說得不夠詳細。"
"陛下請看,"王卓在顯示屏上調出世界地圖,"按照現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劃分,大洋洲是最小的一個洲,但麵積也將近九百萬平方公裡,比大明現在的實控區域還要大。"
他放大地圖上的礦產資源分布圖,用紅色標記出礦脈:"這裡不僅盛產品位超過六成的優質鐵礦石和低硫高熱值的優質煤炭,還蘊藏著豐富的鋁土礦和鋰礦。鋁土可用於製造飛機,鋰礦則是製造電池的關鍵材料,這些都是發展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資源。"
朱元璋的目光隨著王卓的講解越來越亮。王卓繼續道:"更重要的是,那裡的草原廣袤無垠,土地肥沃宜耕,在後世被稱為"我中華的應許之地"。若開發得當,足以養活億萬人口。"
殿內一時寂靜,隻有顯示屏發出的微弱電流聲。朱元璋緩緩站起身,走到地圖前,伸手撫摸著那片廣袤的陸地,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大洋洲這個名字,不夠氣派。既然是咱大明發現的,就該取個響亮的名字。"
朱高熾立即上前一步,顯然早有準備:"皇爺爺聖明。孫兒近日研讀古籍,發現戰國陰陽家鄒衍提出的大九州學說頗有見地。按照他的學說,赤縣神州內部分為九州,外部還有八個等同的大洲,如今發現這個新大陸,正應了鄒衍的學說,不如就叫"戎洲",既延續華夏傳統,又暗合開拓之意。"
王卓點頭讚同:"太孫殿下此名取得甚好。戎者,兵也,既暗示此地需要武力開拓,又暗含開發之意,確實比大洋洲這個名字更有氣魄。"
"好!"朱元璋拍板定論,聲若洪鐘,"就叫戎洲!既然此地如此廣袤,先讓晉藩在戎洲開拓。待站穩腳跟,再多安排幾個皇子前去就藩。朱家兒郎正需要出去闖蕩。"
殿內眾人皆屏息凝神。王卓和朱高熾交換了一個眼神,都明白這意味著大明即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海外分封時代。廣袤的戎洲,將成為大明皇子們新的疆場,也將緩解中原之地藩王過多的壓力。
"王卓,"朱元璋的聲音將王卓從思緒中拉回,"你去戎洲建立坐標後,首要任務是確保礦產開采。有了足夠的鐵礦,大明的工業化才能持續推進。至於當地土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元璋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若能歸化最好,若不能,也不必手軟。"
"臣明白。"王卓鄭重應道。他注意到,在整個奏對過程中,朱元璋和他都心照不宣地沒有提及前幾日關於鹽政改革的分歧。仿佛那場激烈的爭執從未發生過,又仿佛兩人都已明白,在開拓戎洲這樣的大事麵前,那些分歧可以暫時擱置。
走出謹身殿時,春日正好。王卓望著宮城外鱗次櫛比的屋舍,心中感慨萬千。鐵路、油田、戎洲......一個個宏大的計劃正在這個春天悄然展開。大明的未來,正在以超出所有人預料的速度,向著未知的遠方延伸。
朱高熾在他身旁輕聲說道:"姑父可曾注意到,方才皇爺爺對戎洲的興趣,遠勝過對鹽政的關注?"
王卓微微頷首:"開拓疆土曆來是帝王最大的功業。比起改善民生的鹽政,開疆拓土顯然更讓陛下動心。"
"不過這樣也好,"朱高熾目光深遠,"戎洲這片新天地,或許能讓我們實現許多在中原難以推行的想法。在那裡,沒有根深蒂固的士紳階層,沒有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就像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王卓轉頭看著這位年輕的太孫,在他眼中看到了與自己相似的憧憬。或許,在這片廣袤的新大陸上,在遠離中原傳統勢力桎梏的地方,真能開辟出一方不一樣的天地。而這一切,都需要他們小心翼翼地推進,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點。
春風拂過宮牆,帶來陣陣花香。王卓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既有厚重的傳統,也有新生的希望。他抬頭望向南方,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片等待著開發的廣袤土地。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