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緊急送往南京市內條件最好的醫院進行全麵的身體檢查。高級病房外的走廊寂靜無聲,王卓看著正在低聲通過電話協調各項事宜的李墨,猶豫了一下,還是湊近低聲問道:“李乾事,剛才陵區那兩位……真不是你安排的?”
李墨放下電話,臉上露出一個混合著無奈和一絲後怕的苦笑,推了推眼鏡:“王卓同誌,我以我的黨性擔保,這純屬意外。我們的預案裡絕不包括用這種方式刺激老先生。誰能算到正好碰上兩個曆史愛好者,還聊得這麼……‘切中要害’?”他頓了頓,補充道,“相關的輿論監測和現場管控流程我們會立刻複盤優化。”
王卓看著李墨不似作偽的神情,也隻能接受這巧合背後沉重的“天意”。這偶然聽到的對話,其衝擊力遠超任何精心設計的展示。
好在經過一係列精密檢查,結果顯示朱元璋的身體並無器質性大礙,主要是年事已高,加上急怒攻心導致的血壓急劇升高和暫時性氣血紊亂。醫生的診斷和建議非常明確:必須靜養,絕對避免情緒再次劇烈波動。這對一位剛剛被點燃了滅國之怒的帝王而言,無疑是個難題。
王卓獨自走進病房。朱元璋正半靠在病床上,窗外是現代南京城的繁華景象,而他眼中卻是一片深不見底、冰冷沉寂的寒潭。聽到腳步聲,他緩緩轉過頭,沒等王卓開口問候,便用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的語氣,下達了醒來後的第一道命令:
“傳朕的旨意,令遠在戎洲設定中指大洋洲)的開拓船隊,除必要留守人員外,主力即刻回航,限期歸國。北征瓦剌的計劃,也暫緩執行。”
他停頓了一下,渾濁卻銳利如鷹隼的目光緊緊釘在王卓臉上,一字一頓地補充道,那聲音不大,卻仿佛帶著金鐵交鳴之聲和凜冽的殺意:
“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咱要調集全力,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犁庭掃穴,滅了倭國,為後世子孫根除這個包藏禍心的毒瘤!”
王卓心中凜然,知道那場發生在南京的“曆史上的慘劇”後,徹底扭曲了這位皇帝既定的戰略方向,任何關於國力、時機、代價的理性勸誡在此時都顯得蒼白無力。他隻能點頭應下:“是,嶽父,我記下了。”
消息傳回首都,譚明局長也深感事態發展超出了預期。他立刻帶著由頂尖心血管、神經內科及中醫調理專家組成的保健組,乘坐專機飛抵南京。
在詳細了解事情原委,尤其是聽到那“曆史上的慘劇”竟與《皇明祖訓》中的“不征之國”產生關聯後,譚明在病房外也是久久無語,最終化作一聲複雜的歎息。
“唉,說到底,也是我們接待工作中的疏忽,對潛在的信息衝擊評估不足,未能做好有效隔離。”
他揉了揉眉心,語氣沉重。隨即,他神色一正,對王卓和李墨說道:“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而老先生下了這樣的決心……於情於理,於民族大義,這件事,我們後世子孫,論如何都得表明態度,‘幫幫場子’。”
很快,一份初步的、堪稱“雪中送炭”的支持方案:
“為了支持大明的跨海遠征行動,有關部門經過緊急協調,可以提供以下援助:一、各類陸軍輕重型武器裝備,包括適合登陸作戰的火炮和登登陸船隻設備,保障優先供應;二、提供一百艘即將退役但結構完好、經過海事檢驗的萬噸級貨輪,這些船隻甲板寬闊,結構堅固,經過簡單改裝,即可用於大規模兵員、彈藥補給、重型裝備的跨海投送;三、額外提供十艘由退役軍艦改裝、裝備有中小口徑艦炮和重機槍的海警巡邏船,它們航速較快,具備一定的抗風浪和火力打擊能力,可以作為明朝未來海軍力量的初期核心,負責船團護航、警戒巡查和沿岸火力支援。”
這份支持,無疑將為大明的跨海遠征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極大縮短其力量建設周期。王卓將這份方案詳細轉述給朱元璋。
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閉目聆聽著,臉上如同古井無波,直到王卓說完,他才緩緩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極淡的、幾乎難以察覺的滿意之色,但更多的是一種“理當如此”的沉穩。
“譚局長有心了。這份情,咱記下了。”他言簡意賅地說了一句。
王卓謹慎地組織著語言,詢問道:“嶽父,譚局長和醫生們都建議,您的身體需要靜養。接下來的行程是否暫停,先返回大明,從長計議征倭之事?”
“不。”朱元璋乾脆地拒絕,他掙紮著想坐直身體,蔣瓛和李墨連忙上前輕輕扶住他。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要穿透這現代的繁華,看到他心中必須親臨其境、親眼見證的某個地方。
“咱還有兩個地方,必須要去。”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種斬釘截鐵的堅定。
譚明在一旁見狀,知道這位帝王的意誌無法輕易扭轉,便立即安排道:“既然如此,請陛下務必以身體為重。保健組的幾位專家會全程隨行,隨時監測您的健康狀況,並負責日常的調理。接下來的行程,我們會儘可能安排得平緩一些。”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