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朱元璋關於肉食供應的疑問,王卓意識到這是推動大明農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契機。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決定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這位帝王描繪一幅未來的圖景。
"陛下,東大那邊之所以肉食充足,並非單靠傳統散養。其核心在於采用了全新的養殖模式。"王卓開始詳細解釋,"首先是畜種的選擇。他們引入了經過數代科學選育的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在生長速度和產量上都有顯著優勢。"
王卓首先以豬為例:"比如一種叫做"約克夏"的白豬,這種豬的繁殖能力極強。一頭母豬每胎能產下十到十三頭豬崽,而且生長速度驚人。從仔豬到可以出欄,隻需要一百五十天左右,這比我們本土的豬種要快上一倍還不止。"
接著他又介紹雞禽:"再說雞。東大有專門用於肉食的"白羽雞",這種雞從破殼到長成上市,僅僅需要三十五到四十二天。它們吃下去的飼料能高效轉化為肉,而且抗病能力較強。另外還有一種叫做"海蘭褐"的蛋雞,專門用於產蛋,一年之內,一隻雞就能產出近三百枚蛋。"
朱元璋聽著這些聞所未聞的數據,眼睛越來越亮。他忍不住打斷道:"世間竟有如此神奇的畜種?若是大明能夠引進這些豬雞,百姓何愁沒有肉吃、沒有蛋用?此事應當儘快推行!"
王卓早就料到朱元璋會有這樣的反應,他適時地提醒道:"陛下,這些品種雖然產量高,但也不是全無缺點。比如這約克夏白豬,雖然長得快、產仔多,但其肉質和風味,比起我們本土的黑豬、花豬,確實要遜色一些,不夠香醇肥美。"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地擺擺手:"王卓啊,你要明白,眼下對我大明的億萬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碗裡能有肉!是要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至於滋味如何,那是吃飽之後才該考慮的事。先讓百姓見到油腥,比什麼都重要!"
"陛下聖明,是臣想得不夠周全。"王卓從善如流,隨即把話題轉向實施層麵,"不過,這些高產品種要發揮最大效用,往往需要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這對飼養環境、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都有很高的要求。"
王卓引用了一句民間俗語:"老百姓常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話道儘了散戶養殖的風險。普通農戶一來沒有足夠的本錢建造合乎要求的養殖場,二來也缺乏科學的養殖技術和防疫知識。"
基於這些考量,王卓提出了具體建議:"因此臣以為,此事在初期不宜強行向民間推廣,以免好事變壞事。不如由朝廷牽頭,先在京師和幾個重要城鎮,開辦官營的示範養殖場。由朝廷投入資金,引進種畜,聘請東大專家指導,嚴格按照科學方法進行飼養。等到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百姓親眼看到好處,再逐步傳授技術,引導民間效仿跟進。"
朱元璋聽得連連點頭:"嗯,這個想法很穩妥。由朝廷先行示範,待見到成效後再推廣,這樣最為妥當。"
王卓接著指出了最關鍵的製約因素:"此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飼料。老百姓自家養一兩頭豬、一些雞鴨,喂些野菜、麩皮、泔水還能維持。但若是要規模化養殖成千上萬的禽畜,就必須有穩定、高效、專用的飼料供應。"
王卓以豆粕為例詳細說明:"以東大養豬為例,他們使用一種叫做"豆粕"的原料作為核心飼料。這是大豆榨取油脂後剩餘的殘渣,富含蛋白質,特彆適合禽畜生長。東大每年要從海外進口一億噸計的大豆,除了用於榨取百姓食用的豆油,更重要的用途就是將這些豆粕用作養殖業的根基。"
朱元璋若有所思:"這麼說來,要在大明推廣規模化養殖,長遠來看,還必須建立起包括大豆種植、榨油、飼料加工在內的完整產業鏈?"
"陛下明鑒。"王卓點頭,"確實如此。或者在初期,部分關鍵的飼料成分,或許也需要通過時空貿易,從東大適量補充。"
沉思良久後,朱元璋問道:"那依你之見,這件事該如何循序漸進地推進?"
王卓提出了一個分步實施的方案:"陛下,當前最要緊的,還是全力推廣番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確保天下的糧倉充實,讓百姓家中都有餘糧。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思肉味。等到糧食充足了,百姓自然會有餘力嘗試家庭養殖,朝廷也才有足夠的資源和底氣去全麵規劃、推廣規模化養殖場。"
他繼續說明近期的計劃:"眼下,我們可以先從東大聘請一支精通育種、養殖、防疫的專家團隊,同時引進一批約克夏豬、白羽雞、海蘭褐雞等優良種畜。在皇莊或京畿要地,開辦幾個大型示範養殖場,一邊摸索經驗,一邊培訓人手。等到時機成熟,再向全國推廣。"
"好!就照這個方案來!"朱元璋當即拍板,"這件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儘快與東大接洽,把專家和種畜都請過來!"
領命之後,王卓立即返回現代時空,找到譚明局長說明情況。
譚明聽後,當即表示支持:"民以食為天,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大事,我們理應全力協助。專家團隊和初期所需的種豬、種雞、技術資料,都由我們來協調解決。"
不過,他隨後提出了一個更具遠見的補充方案:"另外,我想到一個可以深化合作的方向。我們有一些優質的本土豬種,比如味道特彆好的黑豬、花豬,但在現代因為生長速度慢、養殖成本高,規模已經很小,有些甚至瀕臨滅絕。"
他詳細解釋道:"這些本土品種雖然長得慢些,但是耐粗飼、抗病性強,特彆是肉質風味絕佳,其實非常適合大明現階段農戶分散養殖的特點。我們可以幫助在明朝尋找這些優良品種,然後由我們提供保種和選育技術,在大明建立保種基地,之後再輸入到現代時空。"
"這樣一來,"譚明總結道,"既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又能讓大明農戶養殖風味更佳的豬種,真正實現合作共贏。"
王卓聽後大為讚同:"譚局長這個提議太好了!這樣一來,官營示範場可以用高產品種保證市場供應,民間農戶則可以養殖優質本土品種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這確實是一個多贏的方案!"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