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聲音終於變得稍微正經了些,開始剖析靖難之初的局勢:
“朱高熾三兄弟回到北平之後,按理說,建文帝朱允炆就應該按照原定計劃,以燕王朱棣‘精神失常、無法履職’為最正當的理由,順水推舟,下一道聖旨,正式將燕王之位提前授予世子朱高熾。這樣一來……”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到這裡,不由微微頷首,低聲道:“嗯,這才是正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名分大義在手。最關鍵的是,裝瘋是老四自己選的路,他就算憋出內傷,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絕不敢自己跳出來否認。這一招,就能讓老四弄巧成拙,陷入絕地。”
他分析得頭頭是道,顯然深諳權術之道。底下的李善長、徐達等勳貴聽得心頭發寒,卻一句話也不敢接茬。在這種關乎皇子陰謀和帝王心術的話題上,隻有朱元璋自己有資格點評。
然而,朱元璋說著說著,目光不經意地掃過下方,忽然定格在某個依舊跪伏在地的身影上——那是從剛才被他敲打後,就一直沒敢起身的魏國公徐達。
老朱的臉上瞬間閃過一絲極不自然的的神色,像是才剛發現一樣,用一種略帶誇張的語氣,對著身旁臉色依舊蒼白的朱棣“埋怨”道:
“哎呀!老四!你個沒眼力勁的東西!你老丈人還在地上跪著呢!跪了得有一刻鐘了吧?你怎麼也不知道趕緊去扶起來?就這麼讓咱的大功臣一直跪著?像什麼話!”
這話聽起來像是關懷,但每一個字都透著冰冷的意味。徐達從起兵時就跟著朱元璋,功勞蓋世,何時受過這等“待遇”?跪這麼久無人搭理,分明是皇帝餘怒未消,刻意晾著他,再次強調對徐家未來可能“外戚坐大”的極度不滿。
朱棣被父皇這突如其來的“提醒”嚇得一激靈,連滾帶爬地衝到徐達身邊,手忙腳亂地想要攙扶:“嶽父大人,快、快請起,是小婿疏忽了……”
徐達借著朱棣的攙扶,這才顫巍巍地站起來,腿腳早已麻木,卻不敢有絲毫怨言,隻是再次躬身,聲音沙啞:“老臣……謝陛下隆恩。”心中卻是一片冰涼。陛下這態度,再明顯不過了。
天幕上的朱及第並未受這小插曲影響,繼續說著:
“然而,曆史有趣就有趣在,它往往不按最合理的劇本走。咱們的建文帝朱允炆,剛剛才把朱高熾三兄弟送回北平,這想法啊,它……就又變了!”
“但這真不能全怪他優柔寡斷,”朱及第話鋒一轉,似乎想為建文帝辯解兩句,“因為他身邊最核心、最主張削藩的,主要是三個人——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還有文學博士方孝孺。”
“這三個人,來頭不小。他們原本是洪武爺為太子朱標準備的禦用班底,是留著給太子將來繼位後使用的治世能臣。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後,為朱允炆爭取太孫之位奔走最得力的,也是他們三個。可以說,他們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倚仗。”
“但是!”朱及第加重了語氣,“這三位‘托孤重臣’,他們的政治理念和具體策略,經常不一致,甚至互相打架!”
天幕上開始浮現出三人的簡單介紹和觀點:
“齊泰,主管兵部,相對務實,認為燕王實力最強、威脅最大,主張‘擒賊先擒王’,應該率先以雷霆手段解決燕王。”
“黃子澄,儒家理想主義者,卻好紙上談兵,認為燕王久居北平,樹大根深,應該先剪除其羽翼,削除其他較弱藩王,最後再對付燕王,可穩操勝券。”
“方孝孺,當世大儒,名聲極高,一心想著恢複周禮古製,甚至有點‘井田製’的複古幻想,他更關注的是借此削藩之機,推行他那套理想的‘王道’政治,對於具體先削誰、怎麼削,反而有些脫離實際。”
“建文帝自己沒什麼主見,”朱及第總結道,“就在這三位老師的各種不同甚至矛盾的意見中左右搖擺,朝令夕改。於是,最佳的削燕時機,就在這爭論和搖擺中,一點點溜走了。”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著對自己為孫子安排的“輔政班底”如此剖析,臉色很是難看。尤其是聽到對方孝孺的評價時,他忍不住轉過頭,看向文官隊列中一位老者——太子朱標的老師,大儒宋濂。
朱元璋的語氣帶著一種嘲諷和不解:“宋先生,咱記得你跟咱講過,能繼承你學問衣缽的,就是這個方孝孺吧?是個讀書種子。可聽聽,天幕上說他想啥?恢複井田製?這……這不是讀書讀傻了腦子嗎?周朝那套玩意兒,還能搬到現在來用?”
宋濂聽到皇帝點名,嚇得渾身一顫,就想要出列跪下請罪,卻被朱元璋抬手虛按了一下阻止了。
雖然沒讓跪,但宋濂的心卻如同墜入了冰窟窿,一片冰冷。陛下這話語裡的不滿和譏誚,他聽得明明白白。方孝孺這個他最為看重的學生,恐怕還沒登上政治舞台,就已經因為天幕這一席話,在陛下心裡被判了“死刑”。以朱元璋寧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性子,將來若是覺得方孝孺的學說可能蠱惑人心、危害統治,那……
宋濂不敢再想下去,隻能深深低下頭,心中一片苦澀和恐懼,隻能暗暗祈禱,後麵的天幕可千萬彆再爆出他這個學生更“離經叛道”的言論了。
天幕上的朱及第似乎也覺得這三人組合頗為無語,調侃道:“所以後世不少網友戲稱這三位是‘建文身邊的三傻’,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當然,這隻是戲稱,咱們以後會慢慢聊一聊他們具體是怎麼一步步把朱允炆帶進溝裡的。今天還是繼續講,朱允炆到底要怎麼對付燕王朱棣的吧!”
就在天幕下的眾人期待與擔心之餘,朱及第並沒有因為時間快到了,節點也到了關鍵時刻而結束,他繼續講道:“由於燕王府長史葛誠擔心燕王裝瘋連累自己,再加上他一直是安插在燕王府的朝廷官員,於是他向建文帝密報燕王裝瘋圖謀不軌......”
天幕下的朱元璋並沒有覺得這個葛誠做得有什麼錯,畢竟按他的大明會典與皇明祖訓,王府長史本來就應該忠心於朝廷,並監視親王的一舉一動,隻是這個告訴從前麵來看,恐怕是弄巧成拙了.....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