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絕望與希望中的朱棣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6章 絕望與希望中的朱棣(1 / 1)

燕王朱棣跪在冰冷的石板上,身體的疼痛遠不及內心的煎熬。他前所未有地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如今的處境,比上月二哥秦王朱樉受罰時要凶險萬分。朱樉之過,在於跋扈荒唐,觸怒的是父皇的威嚴。而他自己,卻因那虛無縹緲的未來,觸碰了父皇絕對無法容忍的逆鱗——皇權的穩定與傳承。

他才十九歲,尚未就藩,無兵無卒,在父皇的絕對權威麵前,渺小得如同螻蟻。自己的生死榮辱,完全係於天幕下一次會播放什麼,係於父皇那一刻的心情與判斷。那個天幕上叱吒風雲、開創永樂盛世的帝王再輝煌,也與此刻跪在這裡的他毫無關係。這種命運完全被他人掌控的無力感,讓他第一次嘗到了度日如年的絕望。

然而,禍不單行。外部的壓力尚未解除,內宅的裂痕卻已悄然滋生。他的王妃徐妙雲,往日那般溫婉嫻靜,人淡如菊,如今雖依舊舉止得體,但他能清晰地感覺到,一種無形的隔閡與提防橫亙在他們之間。她所有的注意力似乎都凝聚在了腹中那個尚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對他這個孩子的父親,卻充滿了十萬分的警惕。她仿佛不是在守護他們的骨肉,而是在守護一個可能沒有父親、必須由她獨自扛起未來的遺孤。這種沉默的疏離,比任何斥責都更讓朱棣感到刺骨的寒意。

天幕帶來的未來圖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深潭,在應天府的勳貴集團中激起了層層疊疊、難以平息的漣漪。猜疑與不安,已成為他們之間心照不宣的共通情緒。

那“靖難之役”的結局,既像是一份血腥的捷報,也像是一紙冰冷的催命符。它固然預示了建文朝激進政策的破產,證明了他們這個集團所擁有的、足以顛覆乾坤的恐怖力量。但反過來看,這又何嘗不是將他們所有人的脖頸,更清晰地暴露在了當今陛下的視野之下?陛下是會因此忌憚這股力量而選擇懷柔綏靖,還是會被這未來的反噬所驚醒,決心以更果決、更徹底的手段,在他們尚未聯合起來之前,就提前將這威脅扼殺於萌芽?

答案無人知曉。他們能清晰感受到的,隻有皇座之上那日益沉重的目光,以及彌漫在朝堂空氣中,那幾乎令人窒息的審慎與靜默。

韓國公李善長枯瘦的手指在袖中微微撚動,仿佛在掐算著吉凶。他宦海沉浮數十載,深諳“飛鳥儘,良弓藏”的道理。天幕所言,不過是將這古老的悲劇換了一種更驚心動魄的方式預演了一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第一個冒頭的人,無論是勸進還是勸退,都必將成為陛下最先拔除的釘子。此刻,唯有極致的隱忍與沉默,方是唯一的護身符。他閉目看似養神,腦中卻在飛速盤算著每一個可能的風吹草動。

魏國公徐達的眉頭鎖得更緊了。他的憂思遠比旁人更深一層。一方麵,他憂慮著帝國的根基,未來的內戰無論誰勝誰負,消耗的都是大明的元氣。另一方麵,天幕將他女兒一家徹底推到了風暴眼中心。無論靖難成敗,徐家似乎都難有萬全之策。他手握重兵,功勳卓著,此刻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這並非戰場上的明刀明槍,而是一場無處發力、隻能被動等待判決的困局。他甚至不敢輕易為女婿朱棣求情,生怕任何舉動都會被解讀為淮西武人對未來“燕王”的提前效忠。

曹國公李文忠身份特殊,既是勳貴,又是皇親。這份血緣並未帶來絲毫安全感,反而讓他更能體會到那種源自宮廷最深處的、對一切潛在威脅的冰冷警惕。他感到自己仿佛走在一條無形的鋼絲上,兩側皆是深淵。家族的榮耀與個人的安危,在這突如其來的未來預言麵前,變得岌岌可危。

長興侯耿炳文以善守聞名天下,此刻卻感到自己守不住這潑天的富貴與功名。陛下的心思,比任何敵人的攻城錘都更難揣測,也更難防禦。他心中暗歎,寧可在沙場上麵對千軍萬馬,也不願在這九重宮闕內,承受這猜忌的淩遲。

涼國公藍玉的煩躁幾乎寫在臉上。他性情暴烈,習慣於在戰場上用刀劍說話,快意恩仇。如今卻要他將命運交給那天幕的胡言亂語和陛下的莫測心術,這比捆住他的手腳更令他難受。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拳,又無奈地鬆開,一種有力無處使的憋悶感充斥胸間。

鄭國公常茂則顯得與其他人的深沉格格不入。他努力想聽懂周圍的暗流湧動,卻隻覺得頭腦發脹,一片混沌。他隻能隱約感覺到大事不妙,氣氛壓抑得讓他想大吼一聲,卻又不敢,隻能茫然地瞪著銅鈴大眼,看著那些麵色凝重的大佬們。

起兵靖難?這個念頭並非沒有在一些人最隱秘的心底閃過。但旋即就被更大的恐懼所覆蓋。需要一個領頭人,可誰來做這個領頭人?成功了,無非是又一個輪回,新的皇帝會如何對待這些擁有“擁立”之功、且能推翻前朝的功臣?失敗了呢?那便是誅連九族,甚至十族!方孝孺那血淋淋的“未來”,就是最好的榜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在極致的恐懼和精明的算計下,一種詭異的共識在這個集團內部形成了。沒有串聯,沒有密謀,所有人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種策略:沉默、觀望、以靜製動。

他們不會公然反抗,那等於自取滅亡。但他們也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毫無保留地獻出忠誠與力量。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審視皇帝的每一個舉動,像未來的北方勢力對待建文帝的詔令一樣,用拖延、敷衍和消極,來應對任何可能損害他們根本利益的“削權”行動。

這是一種絕望的智慧,也是一種無聲的抗爭。他們將自己變成了深潭中的暗流,表麵平靜無波,水下卻湧動著巨大的、不安的能量,等待著,也逼迫著那至高無上的掌舵者,先做出選擇。

就在這片無比壓抑的氛圍中,洪武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如期而至,天幕光華再次亮起。

直播一開始,映入眼簾的便是無數條飛速滾動的留言,全都是關於昨日那個爆炸性話題——“朱元璋的大明是否二世而亡”。

支持者言之鑿鑿:【用戶‘曆史切割器’:必須算兩個!國都換了,政治基礎換了從淮西到靖難集團),治國思路也變了從保守內斂到積極開拓),連皇帝傳承法統都變了兄終弟及vs.父死子繼),這還不算新朝?朱棣的‘明’和朱元璋的‘明’除了共用一個國號,內核完全是秦與漢、隋與唐的關係!】

反對者亦據理力爭:【用戶‘一脈相承’:扯淡!成祖在位二十二年,有十八年在南京執政,沿用洪武製度,尊奉太祖訓示,怎麼就被開除出大明籍了?遷都北京是戰略調整,和換朝代是兩碼事!這分明是同一個王朝的不同發展階段!】

雙方引經據典,爭論得不可開交。每一個字,每一條彈幕,都像一把小錘子,敲打在洪武朝每一個人的心弦上。

而跪在奉天殿冰冷石板上的朱棣,隻能低著頭,聽著頭頂天幕傳來關於他未來功業的激烈爭吵。那些“清高祖”、“燕明”、“吳明”的字眼刺耳無比,讓他時而因這莫須有的“功業”而感到一陣荒謬的希望,時而又因這爭論本身所蘊含的巨大風險而墮入冰冷的絕望。他的命運,就在這喧囂的爭論聲中,懸浮不定,等待著一個或許早已注定的判決。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天亮後不遇見 胡說!娘娘嬌弱多胎不是惡鬼 死後第八年,三個瘋批竹馬跪裙邊求訓 陰陽穩婆手劄 天子傳奇之我為紂王屠戮封神 蠱道無常 八零:易孕嬌女換親後,冷麵首長跪地哄 防火防盜防閨蜜,姐妹風雨荊棘路 重生七零軍嫂逆襲從醃醬開始 涅盤之焰:國風主播的榮耀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