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關於沐家內部紛爭的討論餘波未平,彈幕的風向卻驟然一轉,如同奔流的江水忽然改道,猛地衝向了另一個藩王府邸。
“話說沐家的事兒再精彩也是外姓,老朱家自己內部的破事才叫一個絕!”
“對啊對啊,晉王府那檔子兄弟鬩牆的破事,不比沐家刺激?”
“兄友弟恭?不存在的!求主播扒一扒晉藩朱濟熺和朱濟熿的王位之爭!”
“還有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看戲拉偏架的態度,簡直了!”
朱及第看著這些迅速刷屏的留言,愣了一下,隨即從善如流:“好好好,老鐵們的要求必須滿足!咱們這就把鏡頭從雲南拉到山西,聊聊大明另一大藩王府——晉王府那段著名的繼承權風波!”
天幕畫麵變換,呈現出宏偉的晉王府,隨即聚焦到兩個錦衣華服卻麵目模糊的青年宗室身上。
“事情是這樣的,”朱及第講解道,“第一代晉王,是太祖皇帝的第三子,朱棡。他去世後,由他的嫡長子朱濟熺繼承了晉王之位。按照宗法禮製,這毫無問題。”
“然而,問題出在了朱濟熺的同母弟一說為異母弟)朱濟熿身上。”朱及第的語氣帶上了幾分嘲諷,“這位朱濟熿,野心勃勃,對自己的王兄極為不滿,一心想要奪取晉王的寶座。他怎麼做的呢?他完美地利用了當時最大的政治背景——靖難之役!”
“在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期間,朱濟熺作為合法繼承的晉王,其態度可能較為曖昧或偏向建文帝一方至少朱濟熿是這麼指控的)。而朱濟熿則敏銳地投靠了永樂大帝朱棣,不斷向朱棣打小報告,誣告他的哥哥朱濟熺‘與建文通謀’,有不軌之心。”
“這種指控,對於一心要清算建文舊臣、鞏固自身合法性的明成祖朱棣來說,簡直是送上門的工具!於是,永樂皇帝朱棣順勢插手晉藩事務。雖然最初沒有立刻廢掉朱濟熺,但對其進行了嚴厲的訓誡和實質性的打壓,並明顯偏袒和支持告狀的朱濟熿。最終,在永樂十二年,朱棣找到了一個借口,直接將晉王朱濟熺廢為庶人,並將其子孫都一同幽禁了起來,改立朱濟熿為晉王。”
朱及第補充道:“而這位靠著告密上位的朱濟熿,人品極其低劣,繼位後變本加厲地迫害被廢的朱濟熺一家,手段極為殘忍,引發了朝野非議。”
“更耐人尋味的是後麵幾位皇帝的態度。”朱及第繼續分析。
“明成祖朱棣需要朱濟熿這樣的例子來威懾其他可能心懷異動的藩王,證明順從和支持他的人能得到獎賞哪怕是告密者),而哪怕隻是疑似不忠的,都會受到嚴懲。他開啟了乾預並縱容了這場悲劇。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或許出於一絲仁心,或許是為了緩和矛盾,曾試圖改善朱濟熺的處境,但在位時間太短,僅十個月,未能扭轉局麵。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朱濟熿的惡行徹底爆發,甚至被人告發有‘謀反’跡象。宣宗皇帝發兵擒拿朱濟熿,將其廢為庶人,幽禁至死。但請注意!”
朱及第強調,“宣宗皇帝為祖父朱棣的決策做了清算,卻並沒有為最初的受害者朱濟熺平反,恢複其晉王爵位,而是直接從朱濟熺的子孫中另選了一個人朱美圭)繼承晉王位。這其中或許是為了避免徹底否定祖父的決定,或許覺得朱濟熺已被折騰得失去了威信。總之,最初的冤屈,並未得到徹底的昭雪。”
天幕之下,晉王朱棡本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
他此刻年輕力壯,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想著就藩後如何大展拳腳,為父皇鎮守一方。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死後,他的兒子們,他血脈相連的骨肉,竟會為了一個王位,如此不擇手段地自相殘殺!一個被廢黜幽禁,受儘屈辱;一個品行卑劣,最終也難逃被廢幽禁的下場!
而龍椅上的叔叔朱棣)、堂弟朱高熾、侄子朱瞻基……他們明明有能力阻止這場悲劇,卻都出於各自的政治目的,或冷眼旁觀,或推波助瀾,或輕描淡寫地處理後續!
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和冰冷刺骨的絕望瞬間席卷了朱棡的全身。他仿佛看到自己一生的奮鬥,最終化作了子孫相互傾軋的鬨劇和帝王權術下的冰冷注腳。他攥緊了拳頭,指甲深陷肉中,卻感覺不到疼痛,隻有一片麻木的冰涼。他甚至能感覺到身邊其他兄弟投來的複雜目光,有同情,有慶幸,或許還有一絲兔死狐悲的寒意。
原來,天幕揭示的未來,並非都是沐家那樣的忠義傳奇,更多的,竟是這般令人心寒的骨肉相殘和帝王心術。他朱棡的晉王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原來在大明真的不成帝王,那就難免輪為炮灰!一想到了這裡,本來就有心於帝王之位的朱棡也攥緊了拳頭!!
天幕上,關於晉王府的慘劇尚未討論完畢,看熱鬨不嫌事大的網友們又開始挖掘新的“素材”。
“哈哈哈,你們覺得晉王府這事兒就夠可樂了?那是你們沒關注隔壁秦王府!”一條彈幕飄過,帶著十足的戲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錯沒錯!尤其是朱樉的兒子朱尚炳,那才是真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真應了那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不對,是有其不靠譜的爹媽,必有其更不靠譜的兒子!”
“快講講!靖難之後朱尚炳咋樣了?”
朱及第看著彈幕,無奈地笑了笑,隻好將話題稍稍拓寬:“好吧,既然老鐵們提到了,我們就簡單說一下首封秦王朱樉這一係的後續。初代秦王朱樉,嗯……在曆史上的風評,大家多少也知道一些,不說了.....他去世後,由鄧次妃所生的長子朱尚炳繼承了秦王爵位。”
“這位朱尚炳秦王,完美地繼承了他父親的一些‘特質’。”朱及第的語氣帶著一絲調侃,“在靖難之役中他是唯一公開支持建文帝的塞王,靖難之後後,他對成功上位的新皇帝——他的叔父明成祖朱棣,表現得十分怠慢甚至‘無禮’。具體做了什麼……其實也沒啥,不過就是拒絕皇帝派來的使者,還有就是用皇帝皇後的禮節祭祀自己的親爹親媽!而結果也是明確的:他成功地激怒了雄才大略又極其重視權威的永樂皇帝。”
“然而,或許朱棣也不想做得太過分.....畢竟當年連他爹朱元璋都沒因為穿皇袍一樣嚴厲處罰過朱樉”朱及第總結道,“朱棣僅僅嚴厲申飭了朱尚炳,隨手削減了秦王府的護衛而已。而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這位朱尚炳最終鬱鬱而終。秦王府的權勢和聲望,經過他們父子兩代的‘努力’,可以說是大打折扣。”
天幕下,與晉王朱棡那如墜冰窟、心痛欲裂的反應截然不同,此刻同樣站在奉天殿前的首封秦王朱樉,以及他身旁那位曆史上同樣頗有權欲、甚至可能挑唆過朱樉的鄧次妃,在聽到天幕對自己兒子未來這般不堪的結局時,臉上的表情卻顯得有些……麻木,甚至帶著一絲“果然如此”的自嘲。
沒辦法,自從天幕開始放映以來,他秦王府的丟人事實在是太多了!從他自己未來的荒唐行徑,到被三個老婦人毒殺的死法,再到兒子繼續作死……一樁樁一件件,早已將他的羞恥心打擊得麻木不仁。周圍的勳貴大臣們投來的目光,也從最初的震驚、鄙夷,變成了現在的略帶同情和“習慣就好”。
朱樉甚至苦中作樂地想:好歹天幕沒說我秦藩絕嗣不是?比起老三朱棡)家那種兄弟相殘的人倫慘劇,我兒子隻是自己作死,好像……也沒那麼難以接受了?他下意識地瞥了一眼身旁臉色鐵青、仿佛瞬間被抽走了所有精氣神的朱棡,竟然莫名地產生了一絲詭異的“優越感”。
鄧次妃也是類似的想法,她此前所有的野心和算計,早已在天幕一次次揭短中被消磨殆儘。如今聽到兒子未來也不過是延續了家族的“不靠譜”傳統,她反而有一種“意料之中”的平靜。罷了罷了,能平安活著就好,還爭什麼爭?有什麼好爭的?比起晉王府那血流成河的內部傾軋,他們秦王府這點“爛”,似乎都顯得有點“單純”和“無害”了。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