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熟悉的、遮天蔽日的巨大天幕再次籠罩蒼穹時,整個洪武十一年的應天府,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恐慌依舊存在,但經曆了上一次的“洗禮”,無論是宮闈深處的帝王將相,還是市井街巷的平民百姓,更多的是一種“終於回來了”的複雜情緒,以及難以抑製的好奇——這一次,後世之人又會帶來怎樣的故事?
奉天殿內,落針可聞。朱元璋已經重新坐回龍椅,但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殿門外那占據了整個視野的天幕。朱標、朱棣等皇子,徐達、李善長等重臣,也皆屏息凝神。春和宮偏殿中,女眷們的驚呼聲早已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緊張的低語和望向窗外的惴惴目光。
天幕之上,流光閃爍,景象逐漸清晰。首先映入眼簾的不再是那個熟悉的演播室背景,而是一片蒼翠的山林,秋意渲染,層林儘染。鏡頭緩緩推移,展現出宏偉的石象路,巨大的石獸文武臣雕像肅穆排列,一直延伸向遠方一座鬱鬱蔥蔥的山巒。
“這……這是何處?”奉天殿中,有官員低聲疑惑。
朱元璋的瞳孔卻是微微一縮。雖然景致與他記憶中鐘山的地形略有不同,那些建築也遠未建成,但那股雄渾的帝王之氣,以及這依山而建的格局,讓他心中升起一個模糊而驚人的猜想。他的手下意識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天幕中。正是消失了兩個多月的後世講述者——朱及第。他今日未著正裝,而是穿了一件看起來舒適隨意的深色夾克在洪武眾人眼中是樣式奇特的秋裝),站在一條神道之上,身後是巍峨的山陵和隱約可見的紅色宮牆。
朱及第麵對鏡頭亦即麵對洪武時空的所有觀者),臉上帶著一絲輕鬆而又略帶感慨的笑容,開口說道:
“各位觀眾朋友,好久不見!想必大家也發現了,我們今天換了一個地方進行直播。沒錯,這裡就是南京,就是紫金山。而我身後這片莊嚴神聖的區域,便是大名鼎鼎的——明孝陵!”
“明孝陵”三個字如同驚雷,在洪武十一年的時空炸響!
儘管已有預感,但當朱元璋親耳聽到自己的陵墓名稱,親眼看到那規模宏大、氣象萬千的陵園景象時,一股極其複雜難言的情緒還是瞬間湧上心頭。那是他的萬年吉地,是他在這個世界最終的歸宿!此刻卻被數百年後的人如此直觀地展示、評說。一種被窺破終極秘密的慍怒,夾雜著對時光無情的凜然,以及對自身功業能否長存的審視,讓他臉色變幻,半晌無言。太子朱標更是心頭巨震,看向禦座上的父親,眼中充滿了擔憂。
朱及第自然不知洪武時空的震動,他沿著神道緩緩行走,聲音透過天幕清晰傳來: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他的結發妻子孝慈高皇後的合葬陵寢。因其皇後諡號‘孝慈’,又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它始建於洪武十四年,也就是老朱皇帝在位的中後期,曆時多年才完工,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洪武十四年?那就是三年後!朱元璋眼神一凝,心中默默記下。群臣中也響起一片低嘩,既驚歎於陵墓的宏偉,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未來”的迫近。
“孝陵在中國帝陵建築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朱及第繼續介紹,“它承前啟後,一改唐宋帝陵方上、靈台、方垣、上下宮的製度,首創了‘前朝後寢’的格局和‘前方後圓’的寶城寶頂形製,這種布局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的帝陵建設,可以說,是明清皇家陵寢的鼻祖。”
這些專業術語讓洪武時代的工匠和官員們聽得雲裡霧裡,但“承前啟後”、“鼻祖”這樣的詞彙,還是讓朱元璋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絲。能開創規製,流澤後世,這無疑是對他功業的一種肯定。
朱及第走到一座巨大的碑亭前,拍了拍厚重的石基,笑道:“大家看,這神功聖德碑,記載著洪武帝一生的豐功偉績。咱們這位朱老爺子,出身那是相當‘草根’,從放牛娃、和尚,一路做到開國皇帝,絕對是史上最勵誌的逆襲典範之一。他老人家在位期間,勤政愛民當然,對貪官是相當狠辣),恢複經濟,開創了‘洪武之治’,為大明近三百年的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嘛,晚年……呃,這個咱們以後有機會再細聊。”
這番褒貶夾雜、語氣輕鬆的評說,讓奉天殿內的氣氛變得十分微妙。徐達、湯和等老兄弟想起創業艱辛,麵露感慨;一些文臣聽到“對貪官狠辣”,不禁縮了縮脖子;而朱元璋本人,則是哼了一聲,對那欲言又止的“晚年”評價既有些不悅,又生出幾分探究之意。
“說起洪武帝,民間和史書上都有不少有趣的記載。”朱及第話鋒一轉,顯然是要插入一些輕鬆的內容,“比如說,他非常重視農業,曾下令全國農民凡有田五畝到十畝的,必須栽種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加倍,還親自在皇宮苑囿裡開辟田地,示範耕種,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親自下場指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元璋聽到這裡,嘴角幾不可察地牽動了一下。這確實是他極力推行且頗為自得的一項政策。
“再比如,咱們朱皇帝還是個‘對聯愛好者’。”朱及第露出了調侃的笑容,“傳說有一次他微服私訪,在一個路口遇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娃娃在看守馬驛,一時興起,出了個上聯:‘十歲兒童當馬驛’,那孩子眨眨眼,立馬對出下聯:‘萬年天子坐龍廷’。瞧瞧,這馬屁拍得,又自然又響亮,據說把老爺子高興壞了。”
這則野史趣聞引得奉天殿內響起一陣低低的、壓抑的笑聲。連麵色沉重的朱標也忍不住莞爾。朱元璋本人先是愕然,雖然他想不出自己以前是否有此等小事,或者是將來發生的,也更可能是後人胡編亂造的,但如此演繹,倒是衝淡了些許麵對陵墓的晦氣感,他佯怒地瞪了偷笑的臣子們一眼,但眼中並無多少真正的怒意。
朱及第邊走邊說,陸續又提了些朱元璋生活簡樸、痛恨奢華等軼事。雖然語氣略帶調侃,但整體評價是正麵居多,尤其是對其結束亂世、重建華夏秩序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肯定。
聽著後世之人用一種既非完全敬畏、也非刻意貶低的平視口吻,講述著自己的生平趣事和功過是非,朱元璋最初的那股強烈不適感,漸漸被一種奇異的感覺取代。這天幕,仿佛一個來自遙遠未來的窗口,讓他能跳脫出當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審視自己和自己正在開創的時代。雖然信息零碎,有時還讓人惱火,但其中蘊含的關於未來走向、政策得失、甚至個人評價的線索,對於一個立誌建立萬世基業的帝王而言,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他緩緩靠向椅背,目光依舊緊鎖天幕,但緊握扶手的手已經鬆開。罷了,能看到這天幕重現,本身就是一個吉兆。陵墓之事,雖是身後之慮,但若能借此知曉更多關乎大明國運、子孫福禍的天機,眼前這點不適,又算得了什麼?這天幕,或許真是一件有用的“工具”。朱元璋的嘴角,最終勾起了一抹難以察覺的、混合著複雜情緒的弧度。
朱及第的“明孝陵漫步”接近尾聲,他站在一處高地上,回望整個陵區,總結道:“總之,明孝陵不僅是一座帝王的安息之所,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承載著明朝開國的輝煌與艱辛。它曆經六百多年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也在提醒著我們曆史的厚重。”
他的身影在天幕上逐漸淡去,最後的聲音傳來:“好了,今天的‘雲端遊覽’就到這裡。下一次,我們將回歸主線,繼續講述大明王朝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至於接下來要講哪一段?容我先賣個關子。隻能說,與我們剛剛提到的某位重要人物,密切相關哦!下次再見!”
天幕上的景象緩緩消失,天空重新恢複了清明,陽光再次灑滿大地。
但應天府內外,無數人的心卻無法立刻平靜。下一次,與哪位重要人物密切相關?是洪武帝?是馬皇後?還是……靖難之役的哪位主角?
朱元璋望著恢複正常的天空,目光深邃。他輕輕敲了敲龍椅的扶手,對侍立一旁的朱標和重臣們緩緩說道:“都看到了?都聽到了?都回去好好想想。標兒,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關於北元西遷的方略,抓緊議定。至於這天幕……”他頓了頓,“且看它下次,又能說出些什麼來。”
一場新的期待與猜測,在洪武十一年的春天,再次悄然滋生。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