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的景象流轉,朱及第並未直接回歸演播室,而是信步由明孝陵的神道,走向了一處相對僻靜的山坡。與孝陵的宏偉規製相比,這裡顯得頗為簡樸,隻有一座孤零零的墓碑矗立在蒼鬆之下,碑上字跡曆經風雨,略顯斑駁。
“各位觀眾,逛完了規模宏大的明孝陵,我們順道來看看這位‘鄰居’。”朱及第走到墓碑前,拍了拍石碑,語氣帶著幾分調侃,“這位,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孫仲謀。他的陵墓據說就在這一帶,但具體位置早已湮沒在曆史長河中,隻剩下這塊後人立的紀念墓碑了。”
洪武時空,奉天殿內的朱元璋凝神望去。隻見那天幕中的孫權墓,確實遠不及自己尚未動工的孝陵氣派,心下先是一鬆,但隨即,他的目光被墓碑前空地上擺放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物事吸引了。
那是些什麼東西?
幾本花花綠綠、樣式奇特的書冊封麵印著《十萬個為什麼》),幾張小小的硬紙片廢棄的南京南到合肥南的火車票),甚至還有幾個模樣古怪、似是孩童玩偶的東西萌萌的孫權q版手辦)……這些東西零零散散地擺在墓碑前,雖不隆重,卻顯得……頗有“人氣”?
朱元璋心裡頓時泛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他當初選定鐘山為陵寢之地,確實是“讓”了這位孫權一分地盤,心中未必沒有一絲“後來者居上”的得意。可眼下,看到這位死了快一千二百年的“鄰居”墓前,竟有後人以這種奇特的方式“祭奠”或“紀念”,而自己的孝陵在天幕影像中雖氣象萬千,卻透著一股莊嚴肅穆的冷清感,他不禁有些訕訕,又有些難以言喻的妒忌。
‘這孫權,不過是個割據江東的守成之主,有何德能,竟讓千年之後的人還記得他?還擺上這些……物事?’朱元璋努力回想,除了“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這類史書上的話,他似乎真不記得孫權做過什麼驚天動地、足以讓後世如此“惦念”的大事了。他將疑惑的目光投向文臣之首的李善長,希望能得到解答。
然而,此時的李善長正因為天幕提及的“李善長案”而心神劇震,臉色灰白,額角冒汗,正沉浸在自身未來的巨大恐懼之中,哪裡還能注意到皇帝投來的詢問目光?朱元璋見他這般模樣,也不好再開口,隻得壓下心中疑問,繼續看向天幕。
朱及第顯然注意到了鏡頭或者說,預料到了觀眾的疑惑),他彎腰拾起那本《十萬個為什麼》,笑著解釋道:“大家可能好奇,為什麼孫權的墓前會擺著這些看似不搭調的東西?這就要說到後世,尤其是網絡上,對孫權的一些……嗯,有趣的評價和梗了。”
“首先,就是這個‘十萬’。”朱及第晃了晃手中的書,“孫權在曆史上有個著名的外號,叫‘孫十萬’。這個外號怎麼來的呢?主要是因為他幾次帶領大軍出征,動輒號稱十萬,但戰績嘛……就有點感人。比如最著名的合肥之戰,他帶著十萬大軍,被魏國大將張遼帶著八百勇士衝陣,打得狼狽不堪,差點被活捉,‘孫權蹴張遼’成了經典場麵。所以這‘十萬’,多少帶點調侃他‘人多勢眾但輸出乏力’的意思。這本《十萬個為什麼》擺在這裡,也算是應景了。”
“噗——”洪武朝堂上,一些武將忍不住笑出聲來,又趕緊捂住嘴。徐達、馮勝等老將也是麵露莞爾,作為沙場宿將,他們對這種“以多敗少”的戰例自然是既覺好笑又引以為戒。朱元璋嘴角也抽動了一下,心中那點妒忌頓時消散大半,原來後世人是這麼“紀念”孫權的?是笑話他打仗不行?這倒是……彆開生麵。
“還有這個,”朱及第又用腳虛點了點地上的火車票,“從南京到合肥的火車票。合肥嘛,可以說是孫權的‘傷心地’了,屢戰屢敗。這票擺在這兒,意思大概是‘歡迎孫大帝隨時坐車去合肥再戰一場’?純屬網友惡搞了。”
“至於‘江東鼠輩’這個說法,”朱及第繼續道,“主要來源於後世一本影響力極大的小說《三國演義》。在這本書裡,為了突出蜀漢劉備集團的正義性和主角光環,東吳集團的形象就被一定程度上貶低和邊緣化了,顯得有些搖擺不定、斤斤計較,所以就得了個不太雅觀的稱呼。”
“說到《三國演義》,那就不得不提了。”朱及第的聲音提高了些許,帶著明顯的推崇,“這本書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羅貫中的小說家,在民間傳說和話本的基礎上,結合陳壽的《三國誌》等正史,創作出來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曆史小說。它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影響力無比巨大,可以說,後世絕大多數人對三國曆史的了解,對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權、周瑜這些人物形象的認知,都深深地受這本書的影響!”
“羅貫中?”這個名字一出,洪武朝堂上,不少經曆過元末亂世的老臣,尤其是朱元璋,都露出了詫異的神色。這個人,他們中有不少人知道!此人曾投身張士誠麾下,獻過策,是個有些才學但不得誌的文人。沒想到,他竟能寫出如此影響後世的書?竟能以這種方式名留青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讓他們驚訝的還在後麵。
“而羅貫中的老師,據說更是鼎鼎大名,”朱及第語帶敬意,“就是創作了《水滸傳》的施耐庵!施耐庵也曾與張士誠有些關聯,但最終選擇歸隱著書。師徒二人,各自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奇書,這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一段佳話。”
張士誠的舊部!施耐庵!羅貫中!
這幾個名字如同驚雷,在奉天殿內炸響。朱元璋的臉上表情極為精彩,先是愕然,隨即是難以置信,最後化為一種極其複雜的情緒。張士誠,那個曾與他爭奪天下的老對手,他手下不得誌的幕僚文人,竟然……竟然以這種方式,在數百年後擁有了比他這個洪武大帝可能更為“普及”的名聲?《三國演義》、《水滸傳》?他雖未必看重這些“小說家言”,但天幕所述其影響力之巨,讓他無法忽視。
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身邊的太子朱標,發現朱標眼中也充滿了驚奇,顯然對這段“文壇軼事”極感興趣。朱元璋心中暗道:‘看來,這文治教化,除了經史子集,這些通俗玩意兒,竟也有如此大的能耐?能讓人名傳千古?’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所以啊,孫權墓前的這些‘梗’,看似無厘頭,其實都繞不開《三國演義》這部偉大作品帶來的深遠影響。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文學,尤其是優秀的曆史小說,其塑造曆史人物形象的力量,有時甚至比正史還要強大。好了,今天的‘探墓閒聊’就到這裡,下麵我們繼續回到大明皇家奇案的主線故事!”
朱元璋望著天空,沉默良久。“羅貫中……施耐庵……”他低聲重複了一遍這兩個名字,眼神深邃,不知在思量些什麼。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