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關於後世“人均七十九歲”壽命的震撼還未平複,朱及第與網友們的閒聊,又拋出了一連串讓洪武時空人們頭腦發懵的新東西。
一條評論帶著幾分調侃和無奈飄過:【現在全國都十四億人了,可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占了15.6,差不多每六七個人裡就有一個。像我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整整六個老人,就我一個獨苗。現在他們全在催我結婚生孩子,壓力山大啊!】
這番話,如同投入古井的重石,在洪武十一年的時空中激起了難以想象的波瀾。
“六……六個老人,就一個後生?”南京城街角,一個剛失去幼子的婦人掰著手指頭,眼淚瞬間湧了出來,“這、這得是多大的福氣?可這福氣……咋還成了愁事?”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眉頭深深皺起。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兩個關鍵:“十四億人”這個龐大到令他窒息的數字,以及“六個老人”這個在他認知中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家庭結構。在這個孩童易夭、成人常因戰亂疫病早逝的年代,一家之內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六人俱在且皆能活到須發皆白,簡直是祥瑞般的景象。
馬皇後則是輕輕歎了口氣,她想到的是那些在戰亂和災荒中破碎的家庭,低聲自語:“若能保得一家老小平安終老,便是最大的福報了。這後世之人,怎的還為此煩惱?”
還沒等眾人從“六老一子”的衝擊中緩過神來,那條評論的後半段更是讓他們瞠目結舌:【說真的,他們六個都有退休金,加起來比我現在累死累活掙得多,我都想乾脆辭職,專心在家‘啃老’算了!】
“啃老?!”翰林院一位學士失聲驚呼,臉上寫滿了鄙夷與不解,“此子竟欲不事生產,專靠父母祖輩過活?禮崩樂壞!斯文掃地!”
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在他製定的《大明律》和諸多諭令中,反複強調“四民各安其業”,嚴厲懲戒遊手好閒之徒。“啃老”二字,簡直是在挑戰他治國理念的底線!
“退休金……”太子朱標則抓住了另一個陌生詞彙,他轉向身邊的宋濂,“先生,此‘退休金’作何解?似是年老退閒後,依舊能定期領取錢糧?”
宋濂撚須沉吟,眉頭緊鎖:“老臣揣測,或如致仕官員之俸祿?然聽其後生所言,似是其祖輩、父母人人皆有?這……這朝廷如何支應得起?”
奉天殿前,文武百官也紛紛低聲議論起來。他們大多是官員或勳貴,自然知道官員致仕後有優免,可若連尋常百姓家老叟老嫗都能按月領錢,這後世的官府,財力雄厚到了何等地步?而這般厚養,竟養出了子孫“啃老”之心?這其中的因果,讓他們感到無比困惑。
天幕上的討論並未停止,另一條評論立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圖景:【樓上的你是城裡人,全家都有正式工作當然好。不像我農村的,我爸媽哪有那麼多退休金,兩人加起來每月才三百五十多點,聽說隻夠在城裡買三十幾斤大米,日子緊巴巴的。】
“每月三百五十錢?還…還嫌少?”戶部尚書差點跳起來,他快速心算著,“如今大明一石米約120斤)不過半兩銀子左右,這三百五十錢若是我朝銅錢,怎會隻夠買三十斤米?後世之米,莫非是金米不成?”巨大的數字差異,讓他對後世的物價水平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與震驚。
更讓一些出身農家的官員暗自心驚的是那“城鄉之彆”。後世似乎連鄉野老農,竟也有固定的“退休金”,隻是數額遠少於城中之人。“這……這已是上古聖王治下才敢想象的景象了!”一位老臣喃喃道。
緊接著,第三條評論帶著一種新的邏輯加入了討論:【樓上農村的朋友,彆凡爾賽了,你家不是有地嗎?現在種地不僅不收稅,而且國家還要給你補貼呢!這難道不是一份保障?】
“種地……不收皇糧國稅?!還……還倒給補貼?!!”
這一次,連端坐龍椅的朱元璋都猛地站了起來,臉上儘是難以置信的神色。他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深知農事之艱,亦以輕徭薄賦自勉,時常思索如何減輕小民負擔。但“完全不收稅”還“倒貼錢”這事,完全超越了他的認知極限!
“荒謬!荒謬至極!”一個禦史忍不住出聲嗬斥,“農乃國之根本,稅乃國之血脈。若不收稅,朝廷百官俸祿何出?百萬大軍糧餉何來?宮室陵寢何以修建?水旱蝗災何以賑濟?此策若非妄言,便是亡國之兆!”
然而,更多的官員,包括李善長、徐達等人,在震驚之餘,卻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後世能支撐十四億人口,能讓人均活到七十九歲,能發放如此廣泛的“退休金”,其國力之強盛,恐怕已非他們所能揣度。或許,那“補貼”之法,背後有著他們無法理解的治國之道?
“退休金”、“啃老”、“城鄉差異”、“種地補貼”……一個個陌生的詞彙,伴隨著天幕上後世之人那些抱怨“壓力大”、“不想結婚”、“養孩子貴”的牢騷,拚湊出一幅既令人神往老有所養、賦稅全免)又讓人倍感困惑青年惰怠、物價難解、不願生育)的複雜圖景。
後世之人,似乎不再為基本的生存和溫飽發愁,甚至到了晚年還有固定的錢糧可領。但這般前人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卻似乎並未帶來普遍的滿足與安寧,反而衍生出新的、讓他們無法理解的社會問題與人心變遷。
朱元璋緩緩坐回龍椅,目光深沉地望著天幕上那些仍在不斷滾動的文字。他忽然覺得,那天幕所展示的後世,雖富足長壽如仙境,但其內在的運轉法則與人情世態,比他指揮千軍萬馬、製定洪武律法還要複雜難懂。那是一個建立在完全不同基礎之上的世界。
這位以雄猜和務實著稱的開國皇帝,第一次在麵對“未來”時,感到了某種程度的無力與迷茫。他試圖從中尋找可供大明借鑒的強國富民之道,卻發現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鏡花水月,看似美好,卻難以捉摸。而那個關於“啃老”的詞彙,尤其讓他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