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權術,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琴師,在雷霆與雨露之間精準切換。在以嚴刑峻法震懾、試圖將那“妖幕”的影響強行壓下的同時,另一隻手卻悄然捧出了蜜糖與丹書,旨在安撫那些因天幕預言而惶惶不安的勳貴之心。
奉天殿內,鎏金銅獸吞吐著嫋嫋青煙,百官肅立,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朱元璋端坐龍椅,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內那些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勳貴重臣。今日,他要下一盤穩定人心的大棋。
“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非為議政,而是敘舊,是明心!”朱元璋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帶著一種刻意營造的、近乎於家族長輩的溫和,“咱與諸位,多是濠梁故人,鳳陽鄉親。當年一碗粗糧分著吃,一頂破帳篷擠著睡的情景,咱,一刻不曾忘!”
他話語中的懷舊之情,讓不少老將動容,徐達、湯和等人眼中已泛起追憶的光。
“這大明江山,”朱元璋語氣轉為鏗鏘,“是咱們一刀一槍,用血、用命拚出來的!不是他趙匡胤那般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略微停頓,讓這番話在每個人心中回蕩。
“所以,咱今日,要再賜爾等一道護身符,一道比以往更重、更實的承諾!”他一揮手,早已候命的內侍們魚貫而入,每人手中捧著一個紫檀木托盤,上麵覆蓋著明黃錦緞。
錦緞掀開,露出的並非以往常見的鐵券形製,而是更為厚重、雕刻著繁複雲龍紋的特殊鐵券。其材質似鐵非鐵,泛著幽暗的金屬光澤,邊緣以金線鑲嵌,正中以朱砂填刻著遒勁的楷書。
“此乃新製丹書鐵券!”朱元璋朗聲道,“其上銘文,除以往功績與免罪條款外,新增一條,乃咱朱元璋,以大明開國皇帝之名,對爾等及爾等子孫的承諾!”
他目光灼灼,一字一句,清晰無比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凡爾等開國公爵,隻要大明江山在一日,爾等爵位便與國同休!縱使……縱使後世子孫不肖,犯下十惡不赦之謀逆大罪,朝廷亦隻懲辦其本人,絕不牽連家族,其爵位,可由族中另行擇選賢德子弟承襲!此諾,刻於鐵券,載入玉牒,天地共鑒!”
他特意強調了“謀逆”二字,並給出了“隻懲本人,不絕爵位”的承諾,這幾乎是帝王所能給予臣子的最高級彆的安全保障和信任。
內侍開始依序唱名,徐達、李文忠、馮勝、傅友德、藍玉……一位位勳貴出列,恭敬地接過那沉甸甸的鐵券。入手冰涼,卻仿佛有千鈞之重。
馮勝捧著鐵券,手指微微顫抖,他不禁想起天幕中自己被賜死、家產被抄沒的結局,再感受著手中這塊象征著“免死”與“世襲”的鐵券,心中五味雜陳,一股熱流湧上眼眶。傅友德亦是如此,他緊緊攥著鐵券,仿佛攥住了家族未來的命運。
就連一向沉穩的徐達,此刻也心潮起伏。他深知帝王心術難測,但陛下今日此舉,無疑是在用最公開、最正式的方式,試圖消除天幕帶來的猜疑鏈,重新凝聚起開國集團的核心。
朱元璋看著下方神情各異的勳貴,緩緩補充道,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咱把話放在這裡,爾等公侯伯,與大明同始同終!隻要朱家坐這江山,便有爾等一份富貴!望爾等亦能謹守臣節,君臣相得,勿負咱今日之心!”
奉天殿內的餘音尚未散去,朱元璋便已起身,不容置疑地諭令:“移駕太廟!”
沒有繁複的儀仗,皇帝親率著這群心神尚未完全平複的公侯伯,穿過重重宮闕,徑直來到了供奉著朱氏先祖靈位的太廟。此處氣氛比奉天殿更為莊嚴肅穆,香煙繚繞中,列祖列宗的牌位默然凝視,仿佛見證著後世子孫的每一個重大決定。
在享殿前最顯眼的漢白玉基座上,一塊高逾一丈、色如玄墨的巨碑已被紅綢覆蓋,靜待著它的時刻。所有人都意識到,這絕非臨時起意,而是陛下早已精心準備的步驟。
朱元璋立於碑前,目光如炬,掃過身後屏息凝神的勳貴們,沉聲開口,每一個字都清晰得如同錘擊在每個人的心上:
“今日,在列祖列宗麵前,咱要立下一塊不一樣的碑。這上麵刻的,不是功績,不是頌歌,是誓言!是咱朱元璋,對你們,也是對咱朱明後世子孫的誓言!”
他猛地揮手,內侍應聲扯下紅綢。玄色碑身之上,以遒勁的朱砂刻就的文字,如同一道道凝固的血痕,觸目驚心:
“臣總理山河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告於皇天上帝、後土神隻,並朱氏列祖列宗靈鑒:自朕以下,凡朱姓天子,須謹記——”
“開國勳臣,汗馬功勞,已銘鼎彝,更當澤被子孫,與國同戚!”
“後世嗣君,若敢無端廢黜一國公,則上天減我大明國祚二十載!”
“若敢無端削奪一侯爵、伯爵,則上天減我大明國祚十載!”
“此誓,山河為證,日月共監!違者,天厭之,地棄之,祖宗不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嗡——”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當這近乎詛咒的誓言以如此具象的形式,被永久鐫刻於太廟這帝國最神聖之地時,所有勳貴,包括徐達、李善長等最持重者,內心都掀起了驚濤駭浪。這已不僅僅是承諾,而是將他們的家族命運,與朱明王朝的國運進行了赤裸裸的捆綁!陛下這是將自己的後世子孫也置於監管之下,以此表明其決心之堅,無可動搖!
宋國公馮勝死死盯著那“減國祚二十載”的字樣,仿佛要將其刻入靈魂深處。穎國公傅友德深吸一口氣,感覺胸腔中那股因天幕預言而鬱結的寒氣,似乎被這石碑散發的決絕意味驅散了些許。
朱元璋轉過身,麵向眾人,聲音斬釘截鐵,在空曠的廟宇間回蕩:“這碑,就立在這裡!讓咱的子孫,年年祭祀,抬頭便見!讓他們知道,善待功臣,則國運綿長;苛待勳舊,則天命折損!咱今日之言,金石不毀,永世有效!”
這一刻,太廟之內,唯有燭火搖曳,香燼無聲飄落。這塊沉甸甸的誓碑,如同一個巨大的、無形的契約,將洪武皇帝與他的功臣們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也在所有人心頭,壓上了一份關乎王朝氣運的、無比沉重的保障。
正當眾勳貴為那金石之盟心潮澎湃之際,朱元璋的目光越過前排的幾位公爵,落在了勳貴隊列中一個相對不起眼的位置。那裡站著一位身著素淨儒袍、麵容與已故誠意伯劉基有七分相似的青年——劉璟。
“劉璟。”皇帝的聲音在寂靜的太廟前響起,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青年猛地抬頭,臉上閃過一絲驚愕與惶恐,連忙出列,躬身應道:“臣在。”
朱元璋看著他,目光中似乎帶著一絲追憶,語氣也緩和了些許:“爾父伯溫,乃咱的張良。當年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巨艦如城,我軍初戰不利,是汝父獻"火攻"之策,又觀天象,擇東風起時,方有那一把大火,燒得陳友諒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其後定鼎天下,規劃製度,汝父亦多有建言。這些功勞,咱都記在心裡。”
他這番話,不僅是在追憶劉伯溫的功績,更是在提醒所有在場勳貴,大明開國之路的艱難與這些老兄弟們的汗馬功勞。
劉璟聞言,眼眶頓時紅了,深深拜下:“先父……得陛下如此掛念,九泉之下,亦當感念天恩!”
朱元璋微微頷首,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劉基之功,堪配伯爵。其子劉璟,咱觀之,沉穩有度,頗有其父遺風。豈能使其父之功爵,淪於塵埃?著即日,由劉璟襲封誠意伯爵位,賜還鐵券,望汝謹守臣節,效忠社稷,勿墜汝父清名!”
“臣……臣劉璟,叩謝陛下天恩!萬歲,萬歲,萬萬歲!”劉璟激動得聲音發顫,重重叩首,額角觸及冰冷的地麵,心中百感交集。自從父親死後,劉家雖未遭大難,但一直如履薄冰,爵位懸虛,門庭冷落。今日陛下不僅在太廟刻石立誓,更將誠意伯的爵位正式歸還,這無異於在天下人麵前,為劉家,也為所有因各種原因爵位不穩的功臣之後,吃了一顆最大的定心丸!
內侍捧上早已準備好的誠意伯鐵券與冠服,當眾授予劉璟。這一幕,看在馮勝、傅友德、乃至藍玉等人眼中,意義非凡。陛下重新賜爵,那對他們這些始終手握權柄、戰功赫赫的家族,那份“與國同休”的承諾,分量無疑又重了十分!
一股暖流在勳貴群體中無聲地湧動。皇帝用實際行動表明,他不僅要保全他們這一代,更要蔭及子孫,維係功臣集團的世代榮華。這一刻,天幕預示的那些兔死狗烹的淒慘結局,似乎真的被這塊沉重的太廟刻石和誠意伯的重新歸位,暫時擊碎了。
當夜,馮勝與傅友德在各自府中,難得地睡了一個相對安穩的覺。儘管天幕中那家族覆滅的陰影依然存在,但陛下今日這番金石之諾,無疑是一道強大的屏障。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