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明帝王的教育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1章 大明帝王的教育(1 / 1)

天幕上關於泰昌帝朱常洛登基後迅速縱欲亡身的故事,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朱元璋的心頭。他揮了揮手,似乎想驅散眼前那令人煩躁的天幕影像,目光沉沉地掃過殿前肅立的文武百官,最終落在了身旁的太子朱標,以及更遠處那些正在接受嚴格儒學教育的年幼皇孫們身上。

一股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一絲連他自己都不願承認的恐慌,在他胸中蔓延。他,朱元璋,出身微末,深知創業艱難。他自問對子孫後代的教育不可謂不重視,不可謂不嚴格。他聘請天下最有名望的大儒,如宋濂、劉三吾等人,為太子和諸王講授經史子集,灌輸仁義道德、君臣之道。他製定的《皇明祖訓》,事無巨細,恨不得將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如何治理國家的所有要點都刻進子孫的骨子裡。

可為何……為何從天幕透露的未來看,他的這些子孫,尤其是那些繼承皇位的,要麼像朱高熾、朱厚照、朱常洛這般壓抑多年後驟然放縱,要麼就像後來的某些皇帝他隱隱有所預感)那般昏聵糊塗?他這套自認為完美、嚴格的皇家教育體係,似乎……效果並不如預期,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坐在他身側的馬皇後,敏銳地察覺到了丈夫情緒的低沉和那份深藏的焦慮。她輕輕歎了口氣,聲音溫和卻帶著力量:“陛下,可是在為後世子孫之事憂心?”

朱元璋看了她一眼,沒有否認,隻是重重哼了一聲:“咱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定最嚴的規矩,就是怕他們行差踏錯,辜負了這萬裡江山!可你看看……那天幕裡的後世子孫,一個個都成了什麼樣子!”

馬皇後沉吟片刻,道:“陛下用心良苦,臣妾深知。隻是……這教養子弟,或許如同栽種花木。過於將其約束在方寸之間,不見風日,不曆雨雪,一旦挪出暖房,反而更容易被外界的風雨摧折。標兒他們如今在陛下與諸位大儒的教誨下,自然是好的。可臣妾有時也想,帝王終究是要麵對這天下形形色色的人與事,若隻識得聖賢書中的道理,而不知人心之複雜,世事之艱難,一旦獨當一麵,恐怕……”

她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顯。過度的保護和高標準的道德灌輸,可能會造就出在溫室裡完美的“模範太子”,卻未必能培養出真正能駕馭複雜朝局、應對人性幽暗的成熟帝王。朱常洛的悲劇,某種程度上正是長期極端壓抑環境下,心理扭曲與自製力崩潰的結果。

站在文官隊列前列的宋濂和劉三吾,此刻也是心潮起伏,臉色複雜。作為太子教育的核心負責人,他們一直堅信儒家經典和聖賢教誨是培養仁德之君的不二法門。他們力求將太子朱標塑造成一個符合儒家理想的、仁孝寬厚的儲君。

然而,天幕所展現的未來,像一麵殘酷的鏡子,映照出他們教育理念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他們精心培養的太子一脈,似乎並未能如預期般穩固傳承,反而在後代出現了種種問題。朱常洛的“反彈”固然有其個人品性的因素,但那種深宮之中、長期處於巨大壓力和不確定性下所形成的精神狀態,難道與他們所倡導的、要求太子時刻克己複禮、謹言慎行的教育方式毫無關係嗎?

宋濂撚著胡須,眉頭深鎖。他開始反思,是否過於強調了對君主個人道德的完美要求,而忽略了對他們實際政治權謀、識人用人、乃至駕馭複雜局麵的能力的培養?或者說,那種試圖用單一道德標準框定一切的教育,本身就會催生壓抑和偽飾?

劉三吾則想得更遠一些。他意識到,帝王教育或許不能僅僅依賴於書本和說教。如同太祖皇帝,其雄才大略、識見魄力,正是在元末亂世的屍山血海中磨礪出來的。而深宮高牆之內,如何能讓未來的君主真正理解民間疾苦、洞悉人性百態?

奉天殿前,陷入了一種沉重的靜默。

朱元璋的困惑,馬皇後的憂慮,宋濂等人的反思,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培養一個合格的帝國繼承人?是用嚴格的儒家教條將其塑造成道德完人,還是應該讓其更早地接觸真實的世界,哪怕其中充滿汙穢與鬥爭?

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悖論。過於寬鬆,恐其驕奢淫逸,敗壞基業;過於嚴格,又恐其心理扭曲,或缺乏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與魄力。

朱元璋看著太子朱標,眼神複雜。他既希望兒子仁厚,能善待兄弟臣工,守住他打下的江山;又隱隱希望他能有足夠的鋒芒和手腕,足以震懾任何潛在的威脅。這兩種期望,本身就在某種程度上相互矛盾。

“難道……真是咱想錯了?”朱元璋第一次,對自己堅信不疑的某些東西,產生了細微的動搖。

博學鴻儒科學子的席位上,此刻氣氛凝滯得如同臘月的冰湖。施耐庵與羅貫中師徒二人相顧無言,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與一絲難以言喻的惶恐。他們一個是正在構思《水滸傳》、書寫草莽英雄與官場傾軋的小說家,一個是未來將著就《三國演義》、描繪帝王將相與權謀機變的未來大家,對“故事”和“人性”的洞察遠超常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也正因如此,他們比旁人更清晰地感受到天幕講述背後那冰冷而殘酷的曆史邏輯。那些後世皇帝的性格缺陷,那些黨爭的齷齪,那些看似偶然的宮廷奇案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糾纏……這一切,與他們筆下虛構的世界何其相似,卻又更加真實、更加令人窒息。他們手中的筆,能寫儘人間悲歡、權謀算計,卻似乎寫不出一個王朝免於傾覆的正確答案。一種文人麵對曆史洪流的無力感,悄然攫住了他們。

而坐在不遠處的齊德、黃子澄等人,更是臉色煞白,如坐針氈。他們本應是未來建文朝堂上的風雲人物,此刻卻因天幕的“劇透”而提前品嘗到了身敗名裂的滋味。每一次天幕提到“建文四傻”,都像是一記無形的耳光抽在他們臉上。未來的自己,難道真的會做出那些愚蠢的決定,成為後世笑柄,甚至間接導致江山易主?這種對既定“命運”的恐懼和不甘,讓他們陷入了更深的苦思與自我懷疑。

不僅僅是他們,整個奉天殿前的文官隊列,都彌漫著一種兔死狐悲的沉重氣氛。從衍聖公孔希學被“氣”死,到《永樂大典》的散佚被視為文脈之殤,再到對儒家教育方式的質疑,以及那些直指文官集團結黨營私、空談誤國的尖銳評論……天幕的每一次講述,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削弱著他們這個群體存在的合理性與神聖性。

如今,泰昌帝因“紅丸”暴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幾乎所有的文官,心頭都浮現出之前天幕隱約提及的那個詞——“文官陰謀論”。

梃擊案中,東林黨人如何利用案件攻擊政敵;國本之爭裡,文官集團如何與皇帝抗衡……這些都已不是秘密。那麼,在皇帝突然暴亡、新君未立的權力真空中,那些掌握話語權、熟悉典章製度的文官們,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會是穩定朝局的忠臣,還是……趁機牟取私利、甚至操縱皇位繼承的“陰謀家”?

一想到天幕很可能即將把這層最不堪的遮羞布也狠狠扯下,將某些潛規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許多文官就覺得喉嚨發緊,心中苦澀難當。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後世那如刀似劍的筆鋒,正隔著時空對準了他們。

“這天幕……是不整死我大明文壇,不讓我等讀書人留下半分顏麵,誓不罷休啊……”一位老臣低聲哀歎,聲音中充滿了疲憊與悲涼。

奉天殿前,隻有天幕上朱及第準備開始新講述前的短暫寂靜。但這寂靜,對洪武十一年的文官們而言,卻如同暴風雨來臨前那壓抑到極致的沉悶。他們屏住呼吸,等待著那可能將他們引以為傲的信念、操守乃至整個群體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下一輪“審判”。

施耐庵下意識地握緊了袖中那枚用來把玩的鎮紙,羅貫中則目光遊離,仿佛已在構思一個關於“後世評說”的新故事開頭。齊德、黃子澄等人更是將頭埋得更低,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朱元璋將這一切儘收眼底,他的目光在文官們惶恐不安的臉上掃過,又看了看天幕,眼神深邃難明。他固然對某些文官的迂腐、結黨深惡痛絕,但也深知治理天下離不開這些人。天幕的揭露,是在幫他敲打臣子,還是在動搖國本?

無論如何,一場針對文官集團道德與曆史角色的拷問,似乎已無可避免。而這拷問的序幕,即將由那顆小小的、致命的“紅丸”拉開。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 家居廠那些人 隱婚遇霸總:西瘋子的貼身特助 重生七零小知青和軍官大佬談上了 小炮灰被讀心後,劇情崩了 開局睡橋洞,我用騙術收割名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