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從海上而來的威脅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91章 從海上而來的威脅(1 / 1)

天幕上,朱及第並未立刻回到天啟帝死亡現場的陰謀推演,而是將視角猛地拉升,投向了更為廣闊的世界畫卷。

“老鐵們,在我們深入紫禁城那樁離奇命案之前,我們必須把目光暫時從遼東的戰火與北京的黨爭中移開,看向一個更宏大的時代背景。”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曆史的縱深感,“因為凶手使用的‘武器’,可能不僅僅源自宮廷的陰暗,更來自萬裡之外,那片我們曾經忽視的洶湧波濤。”

畫麵切換,呈現出十六、十七世紀的世界地圖,歐洲人的帆船正穿梭於各大洋。

“從萬曆朝中後期開始,一個被稱為‘大航海時代’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世界連接起來。”朱及第指向地圖,“歐洲人不僅發現了美洲,更開辟了通往東方的航線。隨之而來的,是規模空前的全球貿易。而咱們大明,以其精美的瓷器、絲綢、茶葉,成為了這個世界貿易體係中最耀眼的明星!”

畫麵上展現出碼頭上堆積如山的白銀箱,以及市麵上流通的各式海外銀幣。

“大量的白銀,如同潮水般從美洲、從日本、從歐洲湧入大明,當時有一種誇張的說法,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銀,最終都流入了中國!這筆巨大的‘白銀資本’,在某種程度上支撐起了大明晚期的財政和經濟,也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方方麵麵。”

緊接著,畫麵聚焦到寧遠城頭那怒吼的紅夷大炮。

“而隨著商船來的,不僅僅是白銀,還有技術和武器。”朱及第的語氣帶著一絲複雜的感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紅夷大炮,正是購自葡萄牙人之手,並由葡萄牙炮手協助訓練操作。這些來自西方的先進火器,在關鍵時刻,成為了支撐大明江山不至於立刻傾覆的重要支柱。”

“伴隨貿易和武器一同傳來的,還有西方的知識體係。”朱及第繼續道,“當時,一批有識之士開始主動接觸和學習這些來自泰西的學問。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的徐光啟!他不僅與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更親自撰寫《農政全書》,大量吸收西方在天文、曆法、數學、水利乃至火器方麵的知識。”

畫麵上出現徐光啟與利瑪竇論道,以及《幾何原本》書頁的場景。

“這是一個東西方知識激烈碰撞的時代,”朱及第強調,“而恰恰是在明末這段時間,歐洲本土的化學當時更多被稱為煉金術或早期化學)也正處於一個突破性的發展階段。關於物質性質、元素反應、礦物毒性等知識,雖然不成體係,但已經在少數精英階層中傳播和研究。”

說到這裡,朱及第將畫麵緩緩拉回,重新定格在那金光閃閃的器皿和名為“米露”的液體上。他的眼神變得無比銳利。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這個背景,再回頭審視天啟皇帝朱由校的離奇死亡,還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意外’或者‘魏忠賢的無知’嗎?”

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

“一個懂得利用黃金長期接觸特定液體會產生微量毒性,這種需要一定化學知識才能掌握的隱秘手段……一個本身無毒,來源‘清白’,連權閹親嘗都驗不出的載體……一個精準預判了對手會‘自動’升級工具的心理陷阱……”

朱及第逐條分析,最終拋出了石破天驚的結論:

“我們不得不高度懷疑,天啟帝之死,是一場精心策劃、利用了當時最新知識哪怕是片段知識)的高明陰謀!其設計之精巧,手法之隱蔽,遠超一般的宮廷傾軋。這絕非莽夫所為,背後極有可能站著精通西學,或者能接觸到這些前沿知識的‘聰明人’!”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虛空,仿佛能穿透曆史的重重迷霧:

“甚至,我們或許可以更大膽地推測,那些想要扳倒魏忠賢、急於讓信王朱由檢上位,或者懷有其他不可告人目的勢力,他們設計的‘釜底抽薪’之計,絕不止這一條!可能有無數的暗箭射向天啟皇帝,隻是絕大部分都失敗了。唯獨這個利用了‘西學’知識的,關於‘火露’與金器的陰謀,他們……成功了。”

彈幕徹底瘋狂了:

【我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是降維打擊啊!用科學知識搞宮廷政變!】

【如果真是這樣,那幕後黑手太可怕了!】

【徐光啟?不可能吧!他可是忠臣!】

【不一定是他,但肯定是他那個圈子接觸過西學的人!】

奉天殿前,一片死寂。

朱元璋的瞳孔微微收縮,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來自海外的那種無形而強大的力量,竟然能以如此詭異的方式,介入並影響他朱家江山的國運!這比戰場上明刀明槍的敵人,更讓他感到一種未知的寒意。

朱標更是喃喃道:“西學……竟能如此用之?若心術不正,其害甚於刀兵!”

朱及第最後沉聲道:“天啟帝之死,或許是大明王朝悲劇的一個縮影。當內部黨爭激烈到無以複加,當皇權的維係變得無比脆弱時,任何外來的力量、新興的知識,都可能被扭曲成致命的武器。帝國的崩塌,從來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內腐與外患交織成的,一張無可逃脫的巨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上,朱及第關於西方科學知識與那場離奇帝駕崩陰謀的關聯性分析,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層層擴散,猛烈地衝擊著洪武十一年所有人的認知。

文官隊列中,施耐庵與羅貫中下意識地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言喻的震驚與一絲……自慚形穢。他們一個著《水滸》,一個寫《三國》,自詡筆下權謀機變、戰場廝殺已描繪得淋漓儘致。什麼蒙汗藥、什麼火攻計、什麼離間策,在他們看來已是人間詭計的極致。

可如今聽了這天幕所言,那後世害死皇帝的手段,竟是利用了海外傳來的、聞所未聞的“化學”知識!無需刀兵相見,不見血光之災,甚至連下毒者都可能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後,利用他人的無知和慣性思維,便能於無形中取帝王性命!

“這……這……”施耐庵喉頭滾動,低聲對羅貫中道,“與之相比,我等書中之謀,直如孩童嬉戲,徒惹人笑耳。”

羅貫中亦是苦笑搖頭:“閉門造車,不知天地之廣,學問之深,竟至於斯!可笑我還曾為書中幾句機鋒暗自得意……”

而禦階之上,朱元璋的反應則更為深沉和銳利。他眉頭緊鎖,那雙能看透人心、洞悉局勢的眼睛裡,第一次浮現出對未知領域的深深忌憚。

“伊兒汗國以西……尚有諸多邦國,咱是知道的。”朱元璋聲音低沉,像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詢問身邊的朱標和李善長,“可這‘葡萄牙’……葡萄還有牙?究竟是何等國度?其名竟如此怪異!”

更讓他心神不寧的,是那“紅夷大炮”!

“寧遠城下,殺傷後金無數精兵,力保城池不失的利器,竟是來自這西方番邦之物?!”朱元璋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扶手,節奏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他畢生心血都在於北驅蒙元,鞏固陸上邊防,對於海疆,他的認知更多是來自奏報中那些剿之不儘的“倭寇”。

“倭寇……”朱元璋念叨著這兩個字,眼神愈發冰冷,“區區海上流賊,仗著船快刀利,便讓我東南沿海數省不得安寧,至今難以根除。若……若那能造出如此犀利火炮的西方強國,其目的並非經商,而是覬覦我大明江山,駕著巨艦,載著千百門這樣的紅夷大炮,自海上而來……”

想到這裡,一股寒意瞬間從朱元璋的腳底竄上頭頂!陸地上的北元,縱然騎兵驍勇,終究是知根知底,有長城可守,有雄關可據。可來自茫茫大海的敵人,擁有著遠超當前大明水平的火器,那將是何等可怕的場景?其威脅,恐怕遠超如今的北元!

他猛地看向朱標,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標兒,聽到沒有?海外有強敵!其器之利,已能助我大明守邊,亦能破我大明海疆!北虜之患,在眼前;海疆之患,在將來,或許……已然不遠!”

朱標也被父皇描繪的場景驚住了,連忙躬身:“兒臣……兒臣聽到了。這海防之事,確需……確需未雨綢繆。”

徐達、常遇春等武將,此刻更是麵色肅然。他們是武器方麵的行家,太清楚一種能決定戰場勝負的新式武器意味著什麼。那紅夷大炮的威力,透過天幕的描述已然讓他們心驚。

“若番邦火炮皆如此犀利,”徐達沉聲道,“而我大明仍固步自封,將來海上相遇,我水師將士,豈非以血肉之軀迎敵之鐵彈?此非勇氣可彌補之差距!”

藍玉更是直接:“陛下!當務之急,一是要設法弄清這西方火器之奧妙,仿製乃至超越!二是要大力整飭水師,加固海防!絕不可讓番邦巨艦,輕易靠近我大明海岸!”

朱元璋重重地“嗯”了一聲,將目光重新投向天幕,那上麵,朱及第或許還在講述著後世的紛爭,但朱元璋的心思,已經飛到了那波濤洶湧的萬裡海疆之外。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他為之奮鬥終生的這片江山,所麵臨的威脅,並不僅僅來自北方廣袤的草原。在更遙遠、更未知的海洋儘頭,同樣潛藏著足以顛覆一切的驚雷。一個全新的、充滿挑戰與未知的世界圖景,在這位開國皇帝的心中,緩緩展開,帶來的不是好奇,而是沉甸甸的壓力與警惕。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我老婆全是神話級 讓你當手工博主,沒讓你搓戰機啊 饑荒年代:我要養村裡30個女人 時空基石 明末:坐擁十萬死士,你讓我低調 都市鎮妖使 鄉村神醫,開局救了隔壁小嫂子 濁染星辰 本自俱足 沉睡億萬年,蘇醒即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