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袁大都督的五年平遼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97章 袁大都督的五年平遼(1 / 1)

天幕上,魏忠賢集團土崩瓦解的塵埃尚未落定,朱及第便將鏡頭轉向了另一位關鍵人物的命運轉折。

“老鐵們,北京城裡的權力洗牌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咱們的袁崇煥袁督師,此刻還在返回廣東老家的漫漫征途上。他或許正心灰意冷,以為自己的仕途乃至軍事生涯,都將隨著那一百兩銀子和幾匹布的‘厚賞’而告終。”朱及第的語氣帶著一種曆史的戲劇性,“然而,一道來自新帝崇禎的緊急詔令,如同追命的快馬,將他從半路上截了回來!”

畫麵切換到煥然一新的北京紫禁城,年輕的崇禎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雖然眉宇間仍帶著一絲青澀,但眼神中卻燃燒著銳意進取、重振朝綱的火焰。殿下,是以東林黨人為代表的“清流”官員,他們一掃魏忠賢時期的壓抑,個個意氣風發。

“崇禎皇帝清算閹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東林及其同盟的力量。如今‘眾正盈朝’,自然要啟用被魏忠賢排擠的能臣乾將。”朱及第解說道,“而剛剛在寧遠、寧錦取得大捷,證明了自己軍事才能的袁崇煥,無疑是經略遼東、解決心腹大患的最佳人選之一。”

畫麵上,風塵仆仆的袁崇煥被引薦至平台皇宮內召對的地方),麵對這位年僅十七歲、卻對他寄予厚望的新皇帝。

“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期待值直接拉滿!”朱及第描述著當時的場景,“他迫切地想知道,這位能擋住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能臣,需要多長時間、多少兵馬錢糧,才能徹底平定遼東,為他這個新君洗刷國恥,成就中興偉業。”

就在這充滿期望與壓力的氛圍中,袁崇煥做出了一個讓後世所有史學家都瞠目結舌,也讓天幕下的洪武君臣瞬間嘩然的舉動。

隻見畫麵中的袁崇煥,或許是感念新帝的知遇之恩,或許是急於擺脫之前被排擠的境遇,更或許是被皇帝那熾熱的期盼所感染,甚至可能帶著幾分立下不世奇功的狂熱……他深吸一口氣,擲地有聲地向崇禎皇帝做出了保證:

“若假臣方便,計五年,全遼可複!”

五年!收複整個遼東!

這話一出,不僅平台之上的崇禎皇帝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驚喜光芒,就連天幕下的朱元璋、朱標、徐達、李善長等人,也全都愣住了。

“多……多少年?”徐達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他常年與北元周旋,太清楚收複失地、尤其是遼東那種複雜地形的艱難了,“五年?他袁崇煥是能撒豆成兵,還是能讓八旗鐵騎集體歸降?”

李善長也撚著胡須,眉頭緊鎖:“遼東經營二百餘年尚不能固若金湯,如今精銳喪儘,敵勢正熾,五年?此非大言,便是欺君!”

而更讓洪武時空人們跌破眼鏡如果他們有眼鏡的話)的是,平台之上的崇禎皇帝,在短暫的震驚之後,臉上湧現出的竟是無比的激動和信任!

“好!好!好!”年輕的皇帝興奮得幾乎要從禦座上站起來,“卿能複遼,朕必不吝封侯之賞!到時,你我君臣,共載史冊!”

他幾乎沒有任何質疑,立刻就相信了袁崇煥這如同空中樓閣般的承諾。仿佛“五年平遼”不是一句需要嚴密論證的戰略構想,而是一劑隻要喝下就能立刻見效的仙丹妙藥。

“他……他居然信了?!”奉天殿前,太子朱標都忍不住失聲驚呼,臉上寫滿了荒謬感,“父皇,這……這崇禎皇帝,難道不知兵事之艱,不知敵我之勢嗎?如此兒戲之言,他竟……”

朱元璋的臉色更是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一生征戰,深知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但戰術上必須重視每一個細節。袁崇煥這話,在他聽來,要麼是極度不負責任的狂言,要麼就是彆有用心的欺騙!而那位後世子孫,居然如此輕易地就全盤接受……

“蠢!”朱元璋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字,不知道是在罵袁崇煥的口出狂言,還是在罵崇禎的輕信無知,“為君者,豈能如此輕率!五年?拿什麼平?拿頭去平嗎?!”

彈幕上也早已炸開了鍋:

【臥槽!袁崇煥瘋了吧!五年?】

【崇禎也是天真,這種話都信?】

【完了,我感覺袁督師要給自己挖坑埋了。】

【這簡直就是立軍令狀啊,做不到就是欺君之罪!】

【壓力給到了袁大都督這邊……】

朱及第看著這一切,歎了口氣:“就這樣,在一片看似君臣相得、充滿希望的氛圍中,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確立了。袁崇煥懷著或許連他自己都未必清楚的複雜心情,接下了平定遼東的重擔,也接下了懸在自己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崇禎皇帝,則滿懷憧憬地,將帝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威望,寄托在了這‘五年之約’上。大明王朝最後十七年的悲劇序幕,由此拉開,而它的開端,竟是這樣一次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卻又極端不切實際的……頭腦發熱。”

夜空下,洪武君臣們看著這後世堪稱荒唐的一幕,心中充滿了不解、惋惜,以及一種近乎預知的沉重。他們仿佛已經看到,那“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最終會化作怎樣的苦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幕上,朱及第沒有立刻繼續講述,而是接通了一位id為“理性看曆史”的網友連線。這位網友的聲音帶著冷靜的分析,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up主,各位網友,關於袁崇煥為什麼敢誇下‘五年平遼’的海口,我認為不能簡單歸咎於他個人的狂妄。”網友“理性看曆史”開門見山,“我們得看看他的履曆和心理軌跡。”

“袁崇煥是天啟二年進士,標準的文官出身。但他與其他文官不同,憑借一股血勇和敏銳,主動請纓出關,並且在寧遠、寧錦連續取得了兩次對後金的大捷!”網友理性看曆史分析道,“大家可以想象,一個文人,在戰場上取得了連很多宿將都難以企及的勝利,他會怎麼想?他會飄,他會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是能力挽狂瀾的絕世名將!這是人性。”

畫麵上呈現出袁崇煥在寧遠城頭意氣風發的模樣。

“而就在他誌得意滿之時,魏忠賢卻隻給了他一百兩銀子的‘獎賞’,並暗示他滾蛋。”網友話鋒一轉,“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會讓他憋著一股氣,一股‘如果讓我放手去乾,一定能乾得更好’的逆反心理和氣性!所以,當崇禎皇帝給他搭建了一個看似可以大展拳腳的平台時,這股被壓抑的氣性和自信,就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五年平遼’的保證——爆發了出來。”

“另外,不得不說明朝中後期文官體係的一個陋習,”網友繼續道,“很多官員在爭取項目比如打仗、治河)時,會習慣性地誇大預期成果,以便爭取到皇帝的支持。至於後續能不能完成,那就邊走邊看,一點點再向朝廷要條件、找理由。我推測,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他自己內心也未必真有十足把握。這更像是一種談判策略,先拋出最誘人的目標,把項目和主導權拿到手再說。事實上,史料記載他後來私下對首輔韓爌也透露過,‘聊慰上意耳’,多少有點安慰皇帝、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

“而與‘飄了’的袁崇煥相比,此時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小白。”理性看曆史的聲音帶著一絲惋惜,“他作為信王,從未被當作儲君培養,對遼東複雜的敵我形勢、對軍事行動的艱巨性,缺乏最基本的認知。他所有的信息來源,都依賴於臣子的奏報。當一個剛剛取得大捷、被寄予厚望的‘名將’向他保證五年就能解決先帝、乃至列祖列宗都沒能解決的遼東邊患時,他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選擇了毫無保留的相信。”

畫麵呈現出崇禎皇帝那充滿期盼和信任的年輕麵龐。

“然而,”網友的語氣陡然變得嚴肅,“世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此!崇禎皇帝的性格,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敏感、多疑,且極度缺乏安全感,非黑即白。他對臣子的信任,往往建立在對方必須完全符合甚至超越他期望的基礎上。一旦他發現現實與承諾嚴重不符,發現自己被‘欺騙’,那種被背叛的感覺會極其強烈,之前的信任有多深,之後的恨意就會有多濃!”

網友最後沉重地指出:“所以,我可以斷言,如果袁崇煥最終無法實現‘五年平遼’的承諾,哪怕他儘力了,哪怕有客觀原因,他在崇禎皇帝心中的下場,恐怕會比魏忠賢更加淒慘!因為魏忠賢是公認的‘壞’,而袁崇煥,在崇禎看來,將是‘辜負了朕全部信任的騙子’!這種來自‘自己人’的‘背叛’,是崇禎性格絕對無法容忍的!”

這番連線分析,如同冰水澆頭,讓天幕下的朱元璋瞬間緊張了起來!

他原本也對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嗤之以鼻,認為其狂悖。但聽完網友的分析,他更加擔憂的,是那個後世子孫崇禎的反應!

“壞了!”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臉上寫滿了焦急,“這網友說得在理!那朱由檢是個聽不得壞話、受不得騙的主兒!袁崇煥這話說大了,將來圓不回來,以他那性子,豈能輕饒?!”

他站起身,煩躁地踱了兩步,“可……可就算袁崇煥話說滿了,放眼整個崇禎朝,論及遼東軍事,還有誰比他更能打?寧遠寧錦兩場大捷是實打實的!殺了他,等於自斷臂膀,遼東還有誰能頂上去?豈不是眼睜睜看著遼東徹底糜爛,讓那後金坐大嗎?!”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可怕,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幅景象:袁崇煥因為無法兌現承諾而被盛怒的崇禎處死,遼東防線隨之崩潰,大明的國勢如同雪崩般無可挽回……

“蠢!蠢不可及!!”朱元璋氣得胡子都在發抖,既是罵袁崇煥的口無遮攔,更是罵崇禎的不知輕重,“為君者,豈能因一時之氣,自毀長城?!就算臣子有錯,也該權衡利弊,是用是罰,當以國事為重!他……他難道不明白嗎?!”

朱標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憂心忡忡道:“父皇,若真如此,則遼東危矣,大明危矣!”

夜空下,那份來自後世的、基於性格分析的預言,讓洪武君臣提前感受到了一種近乎窒息的絕望。他們眼睜睜看著那艘名為大明的巨輪,在一位能力有限卻剛愎自用的船長和一位立下軍令狀卻難以兌現的大副駕駛下,正加速駛向已知的冰山,卻無能為力。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重生歸來,女帝們,悔哭了麼? 長生修仙:從煉器師開始肝滿修仙百藝 我愛助人為樂 我的大辮子生涯 林薇 六零軍嫂養娃:她嘎嘎亂殺 瘋批總裁,天價債,她帶球跑了 捉奸渣夫後,夫人轉嫁大佬顯懷了 風起京華,攜手一生 回到聯姻當天,我改嫁渣男小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