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戰火終於從遙遠的邊關,燒到了帝國的畿輔重地。朱及第的語速加快,帶著戰場特有的緊迫與殘酷。
“老鐵們,當袁崇煥在寧遠確認後金主力果然如他所料,繞道薊鎮破關而入後,他立刻做出了當時情況下最果斷、也是最正確的軍事決策——親率麾下最精銳的關寧騎兵,星夜兼程,入關勤王!他的目標很明確:搶在後金大軍兵臨北京城下之前,在薊州一線進行攔截、阻擊,哪怕不能全殲敵軍,也要最大限度地遲滯其兵鋒,為北京布防爭取時間!”
畫麵呈現出關寧鐵騎在袁崇煥帶領下,風塵仆仆、一路疾行趕到薊州附近的場景。然而,他們麵對的,是已然突破長城、士氣正盛的後金八旗主力。
“一場遭遇戰或者說阻擊戰,在薊州城外激烈展開。”朱及第的聲音帶著沉痛,“關寧軍雖然驍勇,但長途奔襲,人困馬乏,而皇太極則以逸待勞,兵力占據優勢。戰鬥異常慘烈,關寧軍拚死力戰,試圖擋住後金南下的步伐。”
畫麵上,明軍騎兵與後金鐵騎絞殺在一起,箭矢如雨,刀光劍影。最終,朱及第報出了一個沉重的數字:“此戰,關寧軍遭受重創,力戰殉國者包括總兵官趙率教,以及麾下超過四千名將士!趙率教是袁崇煥麾下的宿將,從寧遠之戰時就追隨他,他的陣亡,對袁崇煥和關寧軍都是巨大的損失。”
然而,比戰場上的損失更讓人心寒的,是來自背後的冰冷。
就在關寧軍在薊州城外與後金血戰之時,近在咫尺的薊州城,城門卻始終緊閉。城頭上的守軍,緊張地注視著城下的廝殺,他們的眼神裡,除了對後金兵的恐懼,更多的,竟是對城外這支前來救援的“自己人”的警惕和提防!
朱及第指出了這詭異的一幕:“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史料記載和後世研究都表明,薊州當地的明朝守軍,對袁崇煥帶來的關寧援軍,其戒備之心,甚至超過了城外的後金八旗兵!”
這天幕下洪武時空的人們感到無比驚奇和不解的一幕,卻被魏國公徐達一眼看穿了本質。
徐達麵色凝重,對朱元璋等人沉聲道:“陛下,諸位,這並不奇怪。後金之禍,起於李成梁養虎為患,這是天幕早已言明。而在遼東多年戰事中,明軍投降後金者甚眾,其中不乏原本的軍官將領。此事,薊州守軍不可能不知。”
他頓了頓,語氣愈發冰冷:“因此,在薊州守軍看來,城外這支突然出現的、來自遼東的‘關寧軍’,他們根本無法百分百信任!他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配合其殺敵,而是——這支軍隊真的來救援的嗎?會不會是後金設下的圈套,假扮成明軍誘騙他們開城?亦或者,就算真是關寧軍,他們入城後,會不會反客為主,奪了薊州的控製權?”
徐達最後總結道:“在這種極端的不信任和恐懼下,緊閉城門,坐觀成敗,成了薊州守將最‘穩妥’,也最自私的選擇。他們寧願看著關寧軍在城外血戰、敗亡,也不敢冒一絲風險放他們入城。畢竟,後金劫掠一番或許會走,而‘自己人’若心懷叵測,那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朱元璋、朱標等人聽了徐達這番分析,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這……這……”朱標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無言以對。是啊,站在薊州守軍的立場,他們敢賭嗎?他們敢用一城軍民的身家性命,去賭袁崇煥的絕對忠誠,去賭這支軍隊裡沒有一個後金的內應嗎?
朱元璋臉色鐵青,他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天德說得對……他們,不敢賭!”
這種基於殘酷現實而產生的、深入骨髓的猜忌,比後金的刀劍更加可怕!它讓大明的軍隊無法形成合力,甚至在敵人兵臨城下之時,還在互相提防,各自為戰!
天幕上,後金鐵蹄叩關、畿輔震動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北京城中蔓延,恐慌如同實質的陰雲,籠罩了這座帝國的中樞。然而,就在這看似絕望的境地中,年輕的崇禎皇帝,展現出了他短暫帝王生涯中,難得一見的果決與擔當。
“麵對自大明遷都以來最嚴峻的軍事危機,崇禎皇帝沒有退縮,更沒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驚慌失措,束手待斃。”朱及第的語調中帶著一絲對這位末世之君此刻表現的肯定,“他迅速做出了係列應對,首先便在用人上展現了魄力。”
畫麵上浮現出幾位老臣的形象。
“他毫不猶豫地再次啟用了被魏忠賢排擠、罷官在家的帝師孫承宗!”朱及第強調,“任命這位德高望重、精通兵事的老臣總督京城內外防守事務,統籌全局。同時,像馬世龍、高第等一批有經驗但曾被閹黨壓製或邊緣化的將領也被重新起用,授予兵權。這一刻,什麼黨爭,什麼舊怨,都被暫時擱置,一切以保衛京師、抵禦外侮為最高準則!”
這一舉措,無疑在動蕩的朝野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至少表麵上凝聚了人心,穩定了局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緊接著,一幅象征著帝國最高動員令的畫麵展開——崇禎皇帝向全國發布了“勤王詔書”!
“詔書以最急迫的語氣,將京師的危局通告天下,”朱及第描述道,“命令四方督撫、總兵,立刻率領精銳兵馬,火速入衛京師!山西、大同、宣府、保定……乃至更遙遠地區的兵馬,都接到了這道關係社稷存亡的命令。一時間,無數支規模不等的明軍,從不同的方向,懷著不同的心思,開始向北京彙聚。這是大明立國以來,極少發布的最高等級軍事動員令!”
與此同時,北京城內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行動起來。
“崇禎皇帝下令,全力武裝北京城!”朱及第的聲音帶著畫麵感,“庫存的兵器、盔甲、火器被分發下去;京營的士兵被重新整編、激勵;甚至動員了大量的青壯民夫,協助守城,搬運物資。北京的九座城門被加固,城頭架起了密密麻麻的紅夷大炮、佛郎機銃,滾木礌石堆積如山。”
畫麵上呈現出北京軍民同仇敵愾、緊張備戰的景象。雖然依舊能感受到恐慌,但一種保衛家園、與都城共存亡的悲壯氣氛,已經開始彌漫。
“崇禎皇帝本人也展現出與京城共存亡的決心,”朱及第補充道,“他頻繁召見大臣,巡視城防,甚至親自到德勝門等關鍵地段鼓舞士氣。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深居宮中、容易被臣下意見左右的年輕皇帝,而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國家象征。”
“於是,在崇禎皇帝的強力推動下,一場大明曆史上規模空前的北京保衛戰,拉開了序幕!”朱及第總結道,“城外,是皇太極率領的、士氣正盛、急於破城掠奪的十萬後金蒙古聯軍;城內,是匆忙集結、誓言死守的各地勤王軍、京營以及武裝起來的百姓;城頭,是帝國最後庫存的精良火器;而運籌帷幄的,是臨危受命的孫承宗等老臣,以及那位決心背水一戰的年輕帝王。”
彈幕上也出現了複雜的評論:
【這一刻的崇禎,確實像個皇帝!】
【可惜了,要是他一直有這個魄力……】
【北京保衛戰,聽著就熱血沸騰!】
【也是悲劇的開始啊……】
朱及第最後說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於北京。帝國的命運,崇禎的個人威望,袁崇煥的生死,乃至未來十數年的曆史走向,都將在這場慘烈的攻防戰中見分曉。血色殘陽,即將映照帝都的城牆。”
奉天殿前,洪武君臣們也被這緊張的氣氛所感染。朱元璋微微頷首,至少在這一刻,那個後世子孫沒有丟朱家的臉,沒有丟皇帝的臉。
“這才像個樣子!”朱元璋低聲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就算要亡,也得站著亡!”
然而,他們也都明白,決心固然可嘉,但戰爭的勝負,終究要靠實力和指揮。麵對來勢洶洶的後金精銳,這座倉促組織起來的防線,能否抵擋得住?那位剛剛展現出決斷力的崇禎皇帝,在接下來的殘酷考驗中,又能堅持多久?
夜空下,戰爭的陰雲,沉沉地壓在了每一個觀者的心頭。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