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了朱標一眼,眼神略微緩和。他知道太子是在勸諫自己冷靜,但他此刻需要的不僅僅是冷靜。
“標兒說得在理。”朱元璋接口,聲音陡然轉厲,“查漏補缺?強基固本?天幕已將最大的漏洞,最爛的根本,指給咱看了!”
他猛地站起身,雖身形微微晃動,氣勢卻如山嶽般拔起:
“其一,衛所之弊!屯田侵占,軍戶逃亡,國家養兵之基動搖!此事,兵部、五軍都督府,給咱徹查!凡侵占軍田者,無論涉及宗室、勳貴、官僚,一律嚴懲不貸!給咱重新清丈軍田,整飭軍戶,恢複太祖舊製之精神!徐達!”
“臣在!”徐達立刻出列。
“此事,由你總領,給咱拿出個章程來!要快,要狠!”
“臣遵旨!”徐達沉聲應道,心中已然開始盤算如何推行這注定會觸動無數人利益的改革。
“其二,宗室之患!”朱元璋提到這四個字,牙關都在作響。他腦海中浮現出晉王朱棡那支未來可能繁衍到的“三四萬人”,以及他們蠶食衛所田地的景象。“宗室享國之厚祿,當思報國,豈能成為蛀空國本之碩鼠?!宗人府!”
宗人令連忙出列跪倒。
“給咱重新議定宗室祿米、儀賓章程!削減冗費,嚴禁宗室與民爭利,與軍爭田!凡有違令者,奪爵圈禁!朱棣!”
“兒臣在!”朱棣心頭一凜,出列聽令。
“你協助宗人府辦理此事,給咱看緊了你的那些兄弟、叔伯!若有誰敢陽奉陰違,你替咱先斬後奏!”朱元璋這是給了朱棣極大的權柄,也是將他推到了宗室的對立麵,但此刻的朱棣,隻能凜然受命。
“其三,邊鎮之重,不容有失!”朱元璋看向北方,“遼東之局,後世之鑒,猶在眼前!李成梁養虎遺患,袁崇煥……唉!”他終究還是沒有繼續評價袁崇煥,話鋒一轉,“日後邊鎮大將,需得慎選,既要能打仗,亦要懂忠義,更需朝廷牢牢掌控!絕不能再出現尾大不掉、聽調不聽宣之局!李善長!”
“老臣在。”
“會同吏部、兵部,給咱議個邊將考成、監察、輪換的法子出來!絕不能讓一處邊鎮,成為某一人之私產!”
一連串的命令,如同疾風驟雨,砸得眾臣心頭震撼。他們明白,陛下這是要借著天幕揭示的“未來”,對現有的製度動一場大手術!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看陛下那決絕的神情,誰也不敢在此刻提出異議。
最後,朱元璋的目光,如同兩道冷電,射向了人群中的羅貫中。
羅貫中隻覺得渾身一僵,幾乎要再次癱軟下去。
“羅貫中。”
“臣……臣在。”羅貫中聲音發顫地出列。
“你的書……”朱元璋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詞句,“寫得好,也不好。”
羅貫中冷汗涔涔,不敢接話。
“好在,揚我華夏智略。不好在……”朱元璋冷哼一聲,“被蠻夷學去,成了害我子孫的利器!咱不怪你著書,但日後,凡有書籍刊行,需經審查!尤其是這等涉及兵略、史鑒之書,不得妄傳於外,特彆是……不得流入遼東、漠北等地!違者,以資敵論處!”
這幾乎是最早的“文化審查”和“知識封鎖”的明確指令了。羅貫中心中苦澀,卻也隻能叩首:“臣……臣遵旨。”
安排完這一切,朱元璋仿佛耗儘了力氣,他緩緩坐回龍椅,揮了揮手:“都散了吧。今日之事,不得外傳。都給咱回去,好好想想,該如何做,才能不讓咱大明,重蹈那覆轍!”
百官如蒙大赦,紛紛躬身退下,腳步匆忙,仿佛逃離這片令人窒息的是非之地。
很快,奉天殿前,隻剩下朱元璋、朱標以及寥寥數名貼身內侍。
朱元璋仰頭望著恢複寧靜的夜空,久久不語。
朱標擔憂地侍立在側,低聲道:“父皇,您方才吐了血,還是傳太醫……”
朱元璋搖了搖頭,目光依舊深邃:“標兒,你說……咱這些法子,能擋住那命嗎?”
朱標一愣,不知如何回答。
朱元璋也不需要他回答,自顧自地低語,那聲音輕得仿佛會隨風散去:
“李自成……張獻忠……鳳陽……祖陵……”
他反複咀嚼著這幾個詞,眼中的血色再次凝聚。
“無論能不能擋住……有些事,知道了,就絕不能讓它發生……哪怕,要咱殺儘天下可疑之人,流儘天下之血……”
這低語中的森然殺意,讓朱標都感到一陣寒意。
洪武十一年的這個夜晚,因一道來自未來的天幕,徹底改變。曆史的河流,似乎在這裡被投入了一塊巨大的礁石,激流將會如何轉向,無人能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股由開國皇帝親自掀起的、旨在“逆天改命”的風暴,已然在這片古老的帝國內部,開始醞釀。而這場風暴,注定將比已知的曆史,更加酷烈,更加不可預測。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