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李自成與張獻忠的崛起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9章 李自成與張獻忠的崛起(1 / 1)

天幕上,朱及第的講述從宏觀的戰略轉向了個體的命運,聚焦於那個最終顛覆王朝的小人物——李自成。

“老鐵們,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李自成能從一個小小的驛卒,成長為席卷天下的‘闖王’,除了他個人的能力和性格,更離不開那個將他,以及成千上萬人逼上絕路的時代。”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曆史的沉重感,“而這一切的轉折點,竟然源於崇禎皇帝登基之初,一項被他視為‘英明節儉’的決策——裁撤驛站,精簡驛卒!”

畫麵切換到崇禎元年的朝堂,年輕的皇帝正與大臣們商議如何解決國庫空虛的難題。

“當時,禦史毛羽健、兵部尚書劉懋等上奏,認為全國驛站係統龐大,耗費甚巨,且存在官吏濫用、虛報開銷等弊端,建議大力裁撤,以節省財政開支。”朱及第解釋道,“這項提議,正中崇禎皇帝下懷。他剛剛登基,銳意改革,一心想要扭轉財政困局,展現自己的勵精圖治。於是,一道旨在‘節流’的詔令迅速下達,大量驛站被合並或撤銷,數以萬計的驛卒因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飯碗。”

畫麵上呈現出驛卒們接到裁撤令時,那茫然、憤怒、繼而絕望的神情。他們大多是軍戶或貧苦農民出身,當驛卒雖辛苦,但至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勉強可以養家糊口。如今,這唯一的生路被無情斬斷。

“李自成,就是這數萬被裁驛卒中的一員。”朱及第將鏡頭給到了一個牽著一匹瘦馬、麵容愁苦的年輕驛卒形象,“他因為在傳遞公文過程中丟失了文件一說是因為驛站被裁而失業),不僅丟了工作,還欠下了債務,走投無路。像他這樣被拋向社會邊緣,求生無門的人,在當時的西北,比比皆是。”

“砰!”

奉天殿前,朱元璋猛地一拳砸在禦案上,震得筆架上的禦筆都跳了起來!他臉色鐵青,胸口劇烈起伏,眼中的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

“蠢!蠢不可及!!這個不肖子孫!!”朱元璋的咆哮聲如同受傷的雄獅,震得殿宇嗡嗡作響,“他……他竟然敢裁撤驛站?!他知不知道他在乾什麼?!”

他猛地轉向被他緊急召來的朱標、朱棣以及徐達、李善長等重臣,聲音因為極致的憤怒而顫抖:

“標兒!老四!還有你們!都給咱聽好了!咱設立衛所,是為了養兵於民,寓兵於農!咱設立驛站,是為了通政令,傳軍情,更是為了讓那些年輕力壯、無處謀生的人,有個正經去處,有口飯吃,有事可做!”

他揮舞著手臂,激動地闡述著自己設計這些製度的初衷:“這些人,有把子力氣,若是閒著,或是活不下去,會乾什麼?他們會去落草為寇,會去嘯聚山林!那就是一堆堆等著被點燃的乾柴!你崇禎倒好,非但不給他們找條活路,反而親手把他們往絕路上逼,把現成的乾柴往火堆裡推?!”

朱元璋越說越氣,指著天幕,仿佛在指著那個看不見的後世子孫:“看看!看看!這就是他乾的好事!一個李自成,背後是成千上萬個被斷了生路的驛卒、邊兵、流民!他這不是在省錢,他這是在給自己,給咱大明的江山,挖掘墳墓!!”

他最終頹然坐下,臉上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悲憤和一種近乎預言的絕望,喃喃道:

“咱算是看明白了……這個崇禎,他……他真是做得越多,錯的越多!他越是覺得自己在努力‘救國’,這國……亡得就越快!蠢材!十足的蠢材!!”

徐達、李善長等人垂首不語,心中卻是深以為然。陛下的憤怒,他們完全理解。驛站不僅是信息傳遞係統,更是底層社會一個重要的穩定閥。崇禎這一刀砍下去,節省的或許是一些看得見的錢糧,失去的,卻是整個帝國基層的穩定和無數人心。這無異於自毀長城,自掘墳墓。

天幕上,朱及第的講述還在繼續:

“失去了生計的李自成,被迫加入了當時在陝北已然興起的農民起義軍。他驍勇善戰,頗有謀略,很快就從普通士兵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員‘闖將’。而像他這樣因裁驛而失業、最終投身反抗洪流的人,數不勝數。崇禎皇帝自以為‘英明’的節儉政策,非但沒有緩解財政危機,反而成了點燃明末農民大起義烽火的一根關鍵導火索。”

畫麵上,無數衣衫襤褸、手持簡陋武器的人們彙聚成流,呐喊著衝向官府的糧倉和城池,而那麵寫著“闖”字的大旗,在烽煙中逐漸清晰、壯大。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一個看似局部的、技術性的財政改革,由於忽視了其背後深刻的社會穩定功能,最終引發了席卷全國的滔天巨浪。李自成的個人命運,與崇禎皇帝的一項錯誤決策緊密相連,而這,隻是大明王朝在崇禎朝一係列致命失誤的開端。帝國的崩塌,往往始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裂縫。”

夜空下,洪武君臣們默然無語。朱元璋的憤怒已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無力感。他製定驛站製度時,何曾想過會被後世子孫如此“糟蹋”?他仿佛看到,那條由他親手鋪設的、旨在維係帝國運轉的軌道,正在被那個不肖子孫一點點撬動、拆毀,最終導向那已知的、萬劫不複的深淵。而那句“做得越多,錯的越多”的評語,如同詛咒,縈繞在所有人的心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幕上,朱及第講述完李自成的故事,畫麵一轉,又將焦點投向了另一位明末農民軍的巨擘。

“老鐵們,說完了‘闖王’李自成的驛卒出身,咱們再來看看另一位與他齊名,同樣攪得大明天下翻地覆的梟雄——‘八大王’張獻忠!”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對複雜曆史人物的探究,“與李自成不同,張獻忠並非走投無路的底層流民,他有著一段正規軍的背景,而這背景,深刻地影響了他後來的軍事風格。”

畫麵呈現出風雪彌漫的遼東邊牆,戍卒們頂著寒風,警惕地注視著關外。

“張獻忠,陝西定邊縣人,但根據一些史料記載,他早年曾投身軍旅,在遼東當過邊兵。”朱及第調出一些零散的記載和後世研究的推測,“大家想想,遼東那是什麼地方?那是大明與後金清)交鋒的最前線,是當時東亞最殘酷的絞肉機!能在那裡活下來的士兵,無一不是經驗豐富、悍勇敢戰的老兵油子。張獻忠在那裡,不僅磨練了一身廝殺的本領,更重要的是,他親眼目睹了明軍在遼東的腐敗、潰敗,以及後金騎兵那來去如風、凶狠剽悍的作戰方式。”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悍卒,也難逃明末軍隊積弊的侵蝕。

“和許多邊軍一樣,張獻忠也飽受欠餉、上官克扣的困擾。”朱及第描述著當時邊軍的普遍困境,“為國戍邊,血戰沙場,卻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這種巨大的不公和絕望,足以消磨掉任何人對朝廷的忠誠。崇禎初年,隨著西北民變的烽火蔓延,一些被欠餉逼到絕路的邊軍也開始鋌而走險,與流民合流。張獻忠,很可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離了明朝軍隊,加入了反抗的洪流。”

張獻忠一加入起義軍,便展現出了與許多農民軍首領不同的特質。

“由於擁有正規軍的經曆,尤其是可能接觸過蒙古或後金騎兵戰術,”朱及第分析道,“張獻忠極其重視騎兵的作用,並且發展出了一套極具特色的、帶有明顯遊牧風格的流動戰術。”

畫麵上出現了張獻忠麾下騎兵部隊的模擬影像。他們不像傳統明軍那樣注重結寨防守或緩慢推進,而是強調高度的機動作戰。

“他的部隊,尤其核心的‘西營’老弟兄,來去如風,飄忽不定。”朱及第列舉其特點,“他們擅長長途奔襲,往往能出現在明軍意想不到的地方,攻其不備,掠其糧秣。打得贏就凶狠地咬上一口,打不贏立刻遠遁千裡,絕不糾纏。這種‘以走致敵’,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以掠奪和破壞明廷戰爭潛力為主要目的的戰法,與草原上遊牧民族的作戰邏輯何其相似!”

他進一步指出:“張獻忠本人也以狡黠多智、手段狠辣著稱,性格中帶著邊地軍人的彪悍和草莽的匪氣。他對付地主豪紳和明朝官員極其殘酷,但對麾下能征善戰的兄弟卻往往慷慨大方,這種作派,也頗有幾分部落首領的影子。”

此時的天幕畫麵,呈現出多股起義軍在不同地域活動的示意圖。

“在崇禎初年,”朱及第總結道,“李自成帶著被裁驛卒的憤懣和求生欲望,在陝北嶄露頭角;而張獻忠則憑借其邊軍淬煉出的軍事才能和獨特的流動戰術,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縱橫馳騁,隊伍不斷壯大。他們如同亂世中升起的兩顆煞星,雖然此時尚未有後來的赫赫聲威,但已然成為了大明官府最為頭疼的幾股‘流寇’主力。”

“他們的崛起,一個源於朝廷自斷臂膀的‘節儉’政策,一個源於邊鎮積弊下悍卒的絕望反噬。”朱及第的聲音帶著曆史的回響,“大明王朝正用自己的錯誤,親手鍛造著埋葬自己的利器。而一場即將決定這些‘流寇’未來戰略方向的重要會議——滎陽大會,也正在曆史的醞釀中,即將召開。”

奉天殿前,朱元璋麵色陰沉地聽著。又一個“李”姓!雖然此李非彼李李自成),但同樣讓他感到膈應。更讓他心驚的是,這張獻忠竟出身遼東邊軍!

“邊軍……邊軍也反了……”他喃喃道,這比單純的農民造反更讓他感到威脅。邊軍擁有戰鬥力,懂得戰術,一旦與作亂的流民結合,其危害將呈幾何級數增長。他仿佛已經看到,一股股融合了邊軍悍勇與流民瘋狂的洪流,正在帝國的腹地橫衝直撞,而那個後世子孫,似乎對此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看著局麵一步步糜爛。

徐達等人也是眉頭緊鎖。張獻忠那套“流動遊擊”的戰法,他們聽著都覺得棘手。對付這樣的敵人,需要精銳的騎兵、準確的情報和高效的指揮體係,而這一切,在後世那個財政崩潰、黨爭不休的朝廷裡,似乎都成了奢望。

夜空下,李自成與張獻忠這兩條線索逐漸清晰,他們如同兩條彙聚的毒蛇,吐著信子,遊向那已然千瘡百孔的帝國軀體。而那座名為“滎陽”的城市,即將成為他們決定下一步撕咬方向的巢穴。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朵破爛奇葩開在修仙界 從葬龍淵開始吞噬 武破極境 契約成婚:陸少掌心嬌甜又野 再婚日常 緬北之價 帶狼祖宗混七零,姑奶奶多項全能 星際擺爛王:我的機甲全靠撿 我的丹田裡有個反應爐 羅小黑:開局十二符咒,我為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