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貝勒關於康熙身世的“科學辟謠”在一片“漲知識”和“原來如此”的彈幕中告一段落。艙房內的氣氛卻並未冷卻,反而因為話題的轉換而更加熱烈。
朱及第拍了拍手,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好了,八卦時間結束,咱們該回歸正題了。之前答應大家的,明末奇案之——陳圓圓與吳三桂。”
他剛說出這個名字,還沒來得及繼續,上鋪的“葉赫那拉大貝勒”就探出腦袋,搶先拋出一個問題:“等等,朱哥!講陳圓圓,首先得確定一個問題:曆史上,到底有沒有陳圓圓這個人?”
大貝勒這個問題,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了層層漣漪。
“當然有啊!”“碳水教父”一邊翻找著零食,一邊頭也不抬地說,“‘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偉業的《圓圓曲》寫得多明白!這還能有假?”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相對謹慎,他推了推並不存在的眼鏡,分析道:“《圓圓曲》是文學作品,文學允許虛構和藝術加工。就像《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正史裡的能一樣嗎?單憑一首詩,確實不能百分百確定。”
朱及第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雙方的出發點:“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陳圓圓這個名字,以及她與吳三桂、李自成之間的糾葛,其傳播度很大程度上確實依賴於《圓圓曲》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但正史中對她的記載非常零散和模糊,甚至有些相互矛盾。”
他們四人在艙房裡的爭論,立刻通過直播鏡頭,引發了網友們的“百家爭鳴”。彈幕瞬間變得密集起來:
“網友【風繼續吹】:這還用爭?肯定有啊!那麼多野史筆記都提到了,總不能全是編的吧?”
“網友【熬夜看書】:野史也能當證據?我還說我是秦始皇呢!曆史講究的是實證,官方正史《明史》、《清史稿》裡對她的記載語焉不詳,本身就說明問題。”
“網友【今晚吃雞】:我站有這個人。除了《圓圓曲》,當時一些文人筆記,比如陸次雲的《圓圓傳》、鈕琇的《觚賸》裡都有相關記載,細節還挺豐富。”
“網友【一隻喵】:細節豐富才可疑!這種亂世中的風流韻事,最容易被人添油加醋,越傳越玄乎。‘衝冠一怒為紅顏’更像是一種文學化的解釋,用來簡化吳三桂降清這個複雜政治決策的動機。”
“網友【路人甲】:有沒有一種可能,陳圓圓這個人存在,但她的故事被大大傳奇化了?她的作用可能被誇大了?”
看著飛速滾動的彈幕,艙房內的討論也更加深入。
大貝勒堅持懷疑論:“我覺得吧,陳圓圓很可能是一個被符號化的形象。她代表了那個時代命運悲慘的美麗女性,也被用來解釋吳三桂這個‘漢奸’行為的‘感性動機’,讓一個複雜的政治背叛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情聖’的衝動。”
朱及第則傾向於“存在但被演繹”說:“我個人的看法是,陳圓圓其人應該是存在的。吳三桂作為一方軍閥,擁有寵姬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甲申之變的混亂中,他的家眷包括寵姬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擄走,這也符合邏輯。這件事可能確實刺激了吳三桂,但絕非他決定引清兵入關的唯一或決定性因素。更多的是政治權衡、個人野心與當時局勢共同作用的結果。隻是《圓圓曲》的傳播,讓‘紅顏禍水’這個古老敘事再次占據了主流。”
“碳水教父”嚼著薯片,含糊地說:“管她真的假的,故事好聽就行!反正‘衝冠一怒為紅顏’多帶感!”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白了他一眼:“我們是在探討曆史,不是聽評書!”
小小的艙房變成了辯論場,四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直播間的彈幕更是分成了好幾派,吵得不亦樂乎。
朱及第看著這熱烈的場麵,無奈地笑了笑:“好了好了,老鐵們,看來關於陳圓圓是否真實存在,或者說她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實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樁‘公案’。我們今天恐怕是得不出一個一致結論了。”
他頓了頓,說道:“不過,既然大家這麼感興趣,我們不妨先基於‘陳圓圓其人存在’這個假設,來梳理一下圍繞她發生的那些傳奇故事,看看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曆史的影子,又有多少是後人的想象。這本身,也是探究曆史的一種方式。”
關於陳圓圓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論暫時沒有定論,但直播還得繼續。朱及第將話題引向了更深一層:“好,老鐵們,就算我們假設陳圓圓這個人確實存在,那麼下一個關鍵問題就來了:她到底有沒有像一些野史筆記裡說的那樣,被國丈田弘遇送進皇宮,甚至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臨幸?”
這個問題一拋出,剛才還在為“是否存在”爭論不休的艙內四人和直播間網友,態度卻出奇地一致起來。
“這絕對不可能!”“葉赫那拉大貝勒”第一個斬釘截鐵地否定,“皇帝是什麼人?天下都是他的!更何況是已經送入宮中的女子?就算崇禎皇帝真覺得她太漂亮,擔心影響自己勵精圖治,最多就是冷落在後宮某個角落,怎麼可能再‘退’回國丈府?這簡直是把皇宮當菜市場了,不滿意還能退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碳水教父”一邊吸溜著泡麵,一邊含糊地附和:“就是!這不符合基本法啊!皇帝不要麵子噠?更何況牽扯到外戚,把人送進去又送出來,這不是打田弘遇的臉,也是打皇帝自己的臉啊!”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理性分析道:“從宮廷製度和常理來判斷,妃嬪或備選女子)一旦入宮,生死榮辱就都係於皇帝一身,絕無可能因為‘擔心自己把持不住’這種理由再被送出。這更像是一種為了製造戲劇衝突和人物光環的文學虛構。”
朱及第總結了幾位室友的觀點,對著鏡頭說:“看來我們四個這次達成共識了。陳圓圓曾被選入宮並被崇禎送還的說法,邏輯上站不住腳,違背了基本的宮廷規則和帝王行為邏輯。”
直播間的彈幕也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這個觀點:
“網友【一顆仙人掌】:+1!這劇情太扯了,編故事也要講基本法!”
“網友【追劇達人】:崇禎要是真這麼有‘自製力’,大明說不定還亡不了呢!狗頭)”
“網友【發呆中】:我懷疑編這個故事的人有兩層用意:一是進一步美化崇禎,你看我們皇上多聖明,美色當前都能為了江山社稷忍痛割愛;二嘛,就是拚命抬高陳圓圓的身份和價值——她可是連皇帝都動心卻又‘不敢’要的女人!”
“網友【不吃香菜】:樓上正解!這樣一來,陳圓圓就不再是普通的歌姬舞女,而是有著‘準皇妃’光環的奇女子,她後續引發吳三桂‘衝冠一怒’就顯得更加合理和傳奇了。”
“網友【隨便看看】:說白了,就是為了掩蓋一個可能更接近事實的真相——即便陳圓圓存在,她的出身很可能並不高貴,甚至可能就像很多人推測的那樣,是江南地區被培養出來用於結交權貴的‘揚州瘦馬’。把她和皇帝扯上關係,瞬間就抬咖了!”
看著彈幕,朱及第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老鐵們的分析非常到位。‘入宮被退’這個橋段,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被精心建構的傳奇外殼。它服務於兩個目的:一是強化崇禎‘非亡國之君’而遭遇‘亡國之運’的悲情形象;二是將陳圓圓從可能相對卑微的現實出身中剝離出來,賦予她一種神秘而高貴的‘失落皇妃’色彩,使得她日後卷入吳三桂、李自成等梟雄之間的故事更具戲劇張力和傳播價值。”
他頓了頓,說道:“如果我們拋開這些後世添加的光環,一個更可能接近曆史真實的陳圓圓形象,或許正如一些嚴謹研究所指出的,是一位色藝雙絕、被作為禮物或籌碼在明末權貴階層中流轉的美麗女子。她的命運不由自主地與時代巨變捆綁在一起,其本身的故事已然足夠悲劇和引人深思,無需額外的傳奇粉飾。”
這一次關於陳圓圓是否入宮的討論,在艙內四人和網友間罕見地沒有產生分歧。大家都清醒地認識到,許多流傳甚廣的“曆史故事”,其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敘事動機和時代心理。
“所以,”朱及第為這一點的討論做了結語,“當我們再聽到那些過於戲劇化、過於完美的曆史傳說時,不妨多問一個為什麼,思考一下這個故事是誰在講,講給誰聽,又想達到什麼效果。撥開傳奇的迷霧,我們或許能看到一個更真實、也往往更殘酷的曆史底色。”
艙外的海濤聲隱隱傳來,伴隨著這場關於曆史真實與敘事建構的討論,航程在繼續,對曆史的探尋也仍在深處漫遊。而陳圓圓的故事,在褪去“入宮”光環後,其真實的悲劇色彩,或許才剛剛開始顯現。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