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無吳三桂,清軍能否入關?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 > 第359章 無吳三桂,清軍能否入關?

第359章 無吳三桂,清軍能否入關?(1 / 1)

朱及第將畫麵切換到關外盛京,聲音帶著幾分意味深長:老鐵們,當我們複盤這段曆史時,總忍不住會想:如果吳三桂沒有打開山海關,清軍就真的進不來嗎?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立即接話: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崇禎十七年四月,關外的清廷正處在最虛弱的時期。清太宗皇太極在前一年八月突然去世,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

葉赫那拉大貝勒補充道:沒錯,多爾袞和豪格為了爭奪皇位,差點讓八旗內部火並。最後不得不妥協,讓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這個時候的清廷,內部矛盾重重,根本無暇他顧。

碳水教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如果吳三桂不投降,清軍連關內發生了什麼可能都不知道?

正是如此。朱及第肯定地點頭,山海關是遼東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在吳三桂決定投降之前,清軍對北京易主、崇禎自儘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一無所知。他們還在內部權力交接的混亂中,完全沒有做好入關的準備。

他調出地圖解釋道:從其他關口入關?薊鎮防線雖然不如山海關堅固,但想要突破也需要時間準備。更重要的是,沒有吳三桂這個帶路黨,清軍就算入關,也要麵臨關寧軍和農民軍的雙重威脅。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這其實是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如果李自成能夠成功招降吳三桂,哪怕隻是維持半年到一年的和平,他就能在北京站穩腳跟。可以整頓吏治,穩定民心,整合北方的軍事力量。

葉赫那拉大貝勒感歎: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李自成在北京的作為,特彆是對明朝舊臣的拷掠,徹底寒了吳三桂的心。而吳三桂的選擇,也改變了一切。

直播間的觀眾們也紛紛發表看法:

網友【夜貓子】:這麼說來,吳三桂真的是曆史的罪人啊!他這一開關,直接把中國帶向了另一個方向。

網友【午後紅茶】:也不能全怪他吧?李自成那邊要是做得好一點,吳三桂也不會走投無路。

網友【一顆仙人掌】:最慘的是老百姓,剛送走一個腐朽的明朝,又迎來一個更狠的清朝。

網友【發呆中】:這就是曆史的偶然性吧?一個選擇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

朱及第看著激烈的討論,總結道:老鐵們,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吳三桂選擇歸順李自成,那麼北方的格局將完全不同。整合了關寧鐵騎的大順政權,完全有能力依托長城防線,將清軍擋在關外。

他繼續推演:而清廷內部,隨著時間推移,權力鬥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多爾袞的攝政地位並不穩固,沒有入關這個共同目標,八旗內部的矛盾很可能爆發。到時候,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所以,朱及第最後說道,山海關那個春天的選擇,不僅決定了三個政權的命運,更改變了整個東亞的曆史進程。有時候,曆史就是這麼奇妙,一個看似個人的決定,卻能掀起如此巨大的波瀾。

朱及第將畫麵切換到山海關戰場示意圖,語氣帶著疑惑:老鐵們,說到山海關大戰,有個問題一直讓人想不通。李自成從西安一路打到北京,招降了那麼多明軍,為什麼帶到山海關的兵力卻並不占絕對優勢?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調出史料數據:根據記載,李自成帶到山海關的兵力大約在十萬左右,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約有五萬。表麵上看是二比一,但要知道,關寧軍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而且據城而守。

葉赫那拉大貝勒補充道:更重要的是,李自成這十萬人裡,真正能打的老營兵可能隻有三四萬,其他都是沿途收編的明軍降卒。這些降卒戰鬥意誌存疑,關鍵時刻靠不靠得住還很難說。

碳水教父驚訝地說:這麼說來,李自成在兵力上其實沒什麼優勢啊!他為什麼不多帶點兵?從西安到北京,他收編的明軍少說也有二三十萬吧?

朱及第分析道: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李自成輕敵了。他一路勢如破竹,三天就攻下北京,可能覺得吳三桂也會望風而降。帶著十萬大軍去受降,在他看來已經綽綽有餘了。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卻提出不同看法:也可能是無奈之舉。北京剛占領,需要大量兵力維穩。而且還要分兵防禦其他方向,能抽調十萬野戰軍已經不容易了。

直播間裡觀眾們也紛紛猜測:

網友【夜貓子】:我覺得就是輕敵了!李自成這一路打得太順,飄了。

網友【午後紅茶】:可能兩方麵原因都有。既有點輕敵,也確實抽不出更多兵力。

網友【一顆仙人掌】:彆忘了還有大量降卒需要看管,這些人都要分散兵力。

網友【發呆中】:最要命的是時間,他必須搶在清軍反應過來之前解決吳三桂。

葉赫那拉大貝勒總結道:不管什麼原因,這個兵力配置確實是個失誤。如果李自成能多帶五萬精銳,或者少帶點不可靠的降卒,戰局可能都會不一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及第點頭同意: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吳三桂的決心,也低估了清軍反應的速度。當他發現吳三桂誓死不降時,已經來不及調集更多兵力了。

所以,朱及第最後說道,山海關之戰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變數。李自成的兵力不足,既反映了他的判斷失誤,也暴露了大順政權快速擴張後麵臨的困境。下一章,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決定三個政權命運的大戰,究竟是如何進行的。

奉天殿前,朱元璋聽著天幕中對山海關兵力對比的分析,眉頭越皺越緊。他轉向身旁的徐達、馮勝等老將,語氣中帶著不解:這個李自成,咱聽著怎麼這般彆扭?從西安打到北京,麾下難道就沒有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

徐達躬身回應:上位明鑒。觀其用兵,確實如同孤軍突進。若他有一支偏師出山西牽製,或遣一上將守黃河防線,何至於讓吳三桂成為心腹大患?

馮勝也撫須感慨:臣等當年奉命北伐元都,上位坐鎮應天統籌全局。徐帥與常帥分兵兩路,徐帥出山東,常帥經河北,互為犄角,穩紮穩打。每得一城,必先安民撫眾,鞏固後方,方敢繼續進軍。

朱元璋點頭,語氣中帶著自豪:正是!咱記得光是清掃山東、河南的元軍殘餘,就用了大半年。待一切穩妥,這才合圍大都。哪像這個李自成,三月破北京,四月就急著去打山海關,後方怕是連個像樣的知府都沒安排明白!

站在一旁的燕王朱棣,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父皇和幾位老帥的話,字字句句都像是在說他當年靖難之役的打法——也是這般不顧後方、直取京師。

朱元璋似乎察覺到兒子的不自在,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老四,你說是也不是?打仗不是賭錢,不能把把都押上全部家當。李自成這般打法,倒是讓咱想起某些人......

朱棣連忙低頭:父皇教訓的是。用兵之道,當以穩妥為先。

朱元璋看著天幕,最終歎了口氣:咱算是看明白了。這個李自成,說到底就是根基太淺。從造反到進京才幾年光景?手下既無治國能臣,又無鎮邊大將,全憑一股子銳氣。這銳氣一泄,就什麼都不剩了。

徐達深以為然:上位聖明。用兵如弈棋,既要敢出奇兵,更要善布穩局。李自成這盤棋,開局淩厲,中盤卻漏洞百出。

此刻的奉天殿前,洪武君臣們仿佛已經預見了山海關之戰的結局。而朱棣則默默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發誓:將來若有機會執掌兵權,定要讓父皇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

曆史的教訓在時空間回蕩,而新的征程,正在每個人的心中悄然醞釀。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星紋師:星際指揮官的神秘顧問 末世:古代召喚,我養成極品魅魔 仙武星穹 全民求生:囚鳥 NBA:開局覺醒科比天賦 開局懟懵喬丹,我成NBA公敵 夜市爆火!滿級大佬被全網追著跑 夢幻西遊:我的氪金你們學不來! 17歲金球?魯尼將十號雙手奉上 NBA:開局就沒有見過貸款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