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的春,廬江的江水漲了新綠,壽春的袁術府卻鎖著沉沉的陰霾。孫策的長槍叩響了脫離的門扉,一方傳國玉璽換來了父親的舊部;周瑜的地圖鋪開了江東的脈絡,呂莫言的棗木槍蓄滿了護民的鋒芒。少年英雄的野心、老臣的忠勇、謀士的遠見,在這個春天,朝著“江東基業”的方向,彙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
一、壽春困:伯符忍辱謀舊部袁術貪璽許兵權
壽春袁術府的偏廳,空氣像浸了鉛。孫策身著墨色勁裝,腰間懸著父親孫堅留下的虎頭槍,站在廳中,目光落在案上那方用錦緞裹著的物件上——裡麵是傳國玉璽,當年父親孫堅在洛陽廢墟中所得,輾轉多年,一直被他貼身保管,如今,成了他脫離袁術的“籌碼”。
“伯符,你又來求我?”袁術坐在主位上,手指摩挲著玉如意,語氣帶著幾分譏諷。他麵前的案上擺著剛送來的江東地圖,卻故意不看孫策,“前幾日你求我借兵攻江東,說要為父報仇,今日又來,莫不是還想提這事?”
孫策握緊了拳頭,指甲幾乎嵌進掌心。他在袁術麾下待了三年,從最初的“懷義校尉”到如今的“折衝校尉”,看似升了官,卻始終被袁術拿捏——父親的舊部程普、黃蓋、韓當雖在身邊,卻隻能統領數千老弱;他想攻江東,袁術卻屢屢克扣糧草,還把他打下的廬江封給了自己的侄子袁胤。
“明公,”孫策壓下心中的怒火,聲音帶著幾分隱忍,“某今日不是來求兵,是來與明公做筆交易。”他上前一步,解開錦緞,露出那方四寸見方的傳國玉璽——玉質溫潤,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在燈光下泛著幽光。
袁術的眼睛瞬間直了,呼吸都變得急促。他覬覦這方玉璽已久,當年孫堅死後,他多次派人向孫策索要,都被孫策以“玉璽遺失”推脫,如今孫策竟主動拿了出來,讓他怎麼能不心動?“伯符,你……你這是何意?”
“明公可知,某父孫堅的舊部,尚有萬餘人在九江郡,被明公的人看管著。”孫策語氣平靜,眼神卻帶著堅定,“某願以這方傳國玉璽,換明公歸還父親的舊部,再借某三千兵馬。某拿到兵馬後,即刻率軍前往江東,替明公平定江東之亂,日後江東的賦稅,某願分三成給明公。”
袁術盯著玉璽,心中飛快地盤算:玉璽是“天命”的象征,有了它,自己日後稱帝更有底氣;而江東偏遠,孫策就算平定了,也未必能成氣候,還能讓他替自己看守江東,何樂而不為?“好!某答應你!”袁術猛地拍案,“明日,某便讓人把你父親的舊部送到你營中,再撥三千兵馬給你!你可記住,平定江東後,要按時給某繳納賦稅!”
孫策心中鬆了一口氣,卻沒有絲毫喜悅——這方玉璽,是父親用命換來的,如今為了脫離袁術,隻能忍痛交出。他對著袁術拱手:“多謝明公!某定不辱使命!”
走出袁術府時,春夜的風帶著幾分涼意,孫策抬頭望著夜空,喃喃自語:“父親,孩兒今日用玉璽換了您的舊部,很快,就能替您報仇,恢複您的基業了!”
二、營中聚:程黃韓當憶故主伯符立誓定江東
次日清晨,孫策的軍營外,傳來一陣熟悉的馬蹄聲。程普、黃蓋、韓當三人,率領著一萬餘名孫堅舊部,浩浩蕩蕩地趕來——這些士兵,大多是當年跟著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兵,鎧甲雖舊,卻透著一股精銳之氣。
“少將軍!”程普騎著馬,手持鐵脊蛇矛,率先衝過來,老淚縱橫,“我們終於回到您身邊了!”
黃蓋、韓當也跟著下馬,對著孫策跪地行禮:“末將參見少將軍!願隨少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孫策連忙扶起三人,看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麵孔——程普的鬢角又添了幾分白發,黃蓋的臉上多了一道新疤,韓當的手臂還帶著當年戰董卓時留下的傷,心中滿是感慨:“德謀程普字)、公覆黃蓋字)、義公韓當字),辛苦你們了!這些年,讓你們受委屈了!”
“少將軍哪裡的話!”程普激動地說,“我們跟著老將軍孫堅)出生入死,早就把少將軍當成了主心骨!隻要能跟著少將軍,替老將軍報仇,就算受再多委屈,也值!”
孫策牽著三人的手,走到士兵麵前,拔出腰間的虎頭槍,槍尖指向江東的方向:“兄弟們!我父孫堅,當年討董卓、破黃巾,何等英雄!卻被劉表的人暗害,死不瞑目!如今,我們終於團聚,我要帶著你們,前往江東,替父報仇,開拓屬於我們的地盤!江東的土地,要由我們來守護;江東的百姓,要由我們來安養!你們願意跟著我,一起乾一番大事業嗎?”
“願隨少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一萬餘名士兵齊聲呐喊,聲音震得營地上空的飛鳥都驚飛起來。他們壓抑了太久,如今終於有了主心骨,有了目標,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策看著士兵們的模樣,心中熱血沸騰。他知道,這些人,是他開創江東基業的核心;有程普、黃蓋、韓當這樣的老將輔佐,有這些忠誠的士兵追隨,他定能在江東闖出一片天地。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少將軍,廬江的周郎周瑜)先生派人送來一封信!”
孫策接過信,拆開一看,嘴角瞬間揚起笑容——信裡說,周瑜已得知他要率軍前往江東,願帶著自己招募的兵馬,在曆陽今安徽和縣)與他彙合,還提到了一個叫呂莫言的義士,槍法精湛,願隨他一起輔佐孫策。
“公瑾周瑜字)果然懂我!”孫策笑著說,“德謀、公覆、義公,我們即刻拔營,前往曆陽!與公瑾彙合後,再一起進軍江東!”
三、曆陽會:公瑾莫言獻良策小霸王初顯鋒芒
十日後,孫策率領大軍抵達曆陽。剛到城外,就看到一隊兵馬在路邊等候——為首的兩人,一人身著青衫,手持羽扇,正是周瑜;另一人身著粗布勁裝,背著一杆棗木槍,正是呂莫言。
“公瑾!”孫策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與周瑜緊緊相擁,“多年不見,你還是這般意氣風發!”
“伯符!”周瑜也很激動,拍著他的肩膀,“我就知道,你遲早會脫離袁術,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位是呂莫言先生,槍法高超,心懷百姓,是我特意請來輔佐你的。”
呂莫言上前一步,對著孫策拱手:“在下呂莫言,見過少將軍!聽聞少將軍欲平定江東,護百姓平安,莫言願效犬馬之勞!”
孫策看著呂莫言,見他眼神堅定,氣質沉穩,心中生出幾分好感:“莫言先生不必多禮!有先生相助,如虎添翼!”
四人走進曆陽的驛站,周瑜鋪開江東地圖,指著地圖上的郡縣:“伯符,江東如今有劉繇揚州牧)、王朗會稽太守)、嚴白虎吳郡豪強)等勢力,其中劉繇實力最強,占據曲阿今江蘇丹陽),是我們進軍江東的第一道難關。”
呂莫言指著地圖上的牛渚今安徽馬鞍山):“少將軍,牛渚是劉繇的糧草囤積地,若能先拿下牛渚,斷了劉繇的糧草,再攻曲阿,必能事半功倍。”
孫策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好!就按公瑾和莫言先生的計策,先攻牛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