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亭嶺一戰後,孫策對太史慈念念不忘,整日想著如何收服他。可他試過派人勸降,都被太史慈拒絕——太史慈雖敬佩孫策的勇武,卻不願背主投降劉繇。
“伯符,莫急。”呂莫言看出孫策的心思,主動說道,“太史慈此人,雖忠於劉繇,卻更心懷百姓。劉繇胸無大誌,隻知自保,根本護不了江東百姓。若能讓他看到你對百姓的仁政,再曉以大義,他定會歸順。”
孫策眼前一亮:“莫言先生有何妙計?”
“我願去曲阿一趟,見一見太史慈。”呂莫言語氣堅定,“但我有一個條件——若我勸降不成,還請少將軍不要為難他;若勸降成功,還請少將軍待他如心腹。”
“好!我答應你!”孫策連忙點頭。
次日,呂莫言背著棗木槍,獨自一人前往曲阿。剛到曲阿城外,就看到一群流民在路邊哭泣——原來劉繇的士兵為了籌集糧草,竟劫掠了流民的糧食。呂莫言見此情景,心中有了主意。他上前,用“落英廿二式”的基礎招式,教流民如何用木棍自衛,又拿出自己的乾糧分給流民。
“多謝呂先生!”流民們紛紛道謝,其中一個老人說,“先生若早來幾日,我家孫兒就不會被劉繇的士兵打死了……”
這一幕,正好被城樓上的太史慈看到。他認出呂莫言是孫策身邊的人,卻沒想到對方竟會幫流民,心中不禁生出幾分好奇。他讓人打開城門,邀請呂莫言進城。
“呂先生,你是來勸我投降孫策的吧?”太史慈開門見山,語氣帶著幾分警惕。
“我是來跟將軍聊聊天的。”呂莫言笑著坐下,“聊神亭嶺的一戰,聊江東的百姓,也聊將軍的抱負。”
他沒有提勸降,隻說神亭嶺一戰:“將軍與少將軍從早戰到晚,不分勝負,這份勇武,莫言佩服。隻是將軍有沒有想過,你跟著劉繇,能實現你的抱負嗎?”
太史慈沉默了——他的抱負是“護百姓、安江東”,可劉繇隻會讓他打仗,從不管百姓死活。
呂莫言又說起城外流民的遭遇:“將軍剛才也看到了,劉繇的士兵劫掠百姓,而少將軍在牛渚、曆陽,不僅不劫掠百姓,還分給他們土地和種子。百姓們都說,‘孫郎來,民無災’。”
他從懷裡拿出一塊麥餅,遞給太史慈:“這是曆陽百姓給我的,他們說,從來沒有哪個將軍像少將軍這樣,把百姓當人看。將軍若真為百姓著想,就該知道,誰才是能護江東百姓的人。”
太史慈看著麥餅,又想起神亭嶺孫策的勇武,想起城外流民的哭聲,心中漸漸動搖。“我若歸順孫策,他會信我嗎?”
“少將軍求賢若渴,更重信義。”呂莫言語氣誠懇,“將軍若歸順,少將軍定會讓你統領兵馬,護一方百姓,實現你的抱負。”
太史慈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曲阿的街道——百姓們麵帶愁容,士兵們肆意妄為,這樣的江東,不是他想要的。他轉身,對著呂莫言拱手:“先生所言極是!我願歸順孫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四、江東聚:伯符親迎封上將莫言初顯定策功
太史慈歸順的消息傳到孫策大營,孫策大喜過望,親自率軍前往曲阿迎接。他見太史慈走來,連忙下馬,快步上前,握住太史慈的手:“子義太史慈字),你肯歸順我,真是太好了!”
“少將軍仁政愛民,子義願為少將軍效力,護江東百姓!”太史慈躬身行禮。
孫策當即任命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讓他統領五千兵馬,還把自己的白馬送給了太史慈。程普、黃蓋等老將見孫策如此信任太史慈,也紛紛表示歡迎——他們知道,太史慈的加入,會讓江東的兵力更加強大。
當晚,孫策在曲阿設宴,款待太史慈、周瑜、呂莫言等人。宴席上,孫策舉起酒盞,對眾人說:“如今我們有公瑾謀劃,有子義、德謀、公覆、義公領兵,有莫言先生護民定策,何愁江東不平!”
眾人紛紛舉杯,宴席氣氛熱烈。席間,周瑜提出下一步計劃:“伯符,如今曲阿已破,劉繇逃往豫章,接下來我們該攻打吳郡今江蘇蘇州),那裡有豪強嚴白虎,實力不弱。”
孫策看向呂莫言:“莫言先生,你怎麼看?”
呂莫言放下酒盞,緩緩說道:“嚴白虎雖強,卻不得民心,他手下的士兵多是強征來的百姓,軍心渙散。我們可以先派使者去勸降,若他不降,再率軍攻打。同時,我們可以讓子義將軍去安撫吳郡的流民,告訴他們少將軍的仁政,這樣既能減少抵抗,又能贏得民心。”
太史慈眼前一亮:“莫言先生說得對!我願去安撫流民!”
孫策點頭讚同:“好!就按莫言先生的計策,子義去安撫流民,公瑾和我率軍攻打吳郡!”
宴席散後,呂莫言獨自站在曲阿的城樓上,看著下方的百姓——孩子們在街頭玩耍,商販們開始擺攤,臉上都帶著久違的笑容。他想起在廬江護流民的日子,想起趙雄在隱落山守著孤墳,想起呂子戎在常山求師,心中滿是感慨。
“莫言先生。”周瑜走到他身邊,遞給他一件披風,“夜裡風大,小心著涼。”
呂莫言接過披風,披在身上:“公瑾兄,你說我們能平定江東,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嗎?”
“能。”周瑜語氣堅定,“有伯符的勇武,有你的仁心,有子義、德謀他們的忠勇,我們一定能做到。”
兩人並肩站在城樓上,看著江東的夜空。月光灑在他們身上,也灑在這座剛脫離戰火的城池上。江東的基業,正從這一刻開始,一步步變得堅實;而屬於他們的故事,也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書寫下去。
旁白):曲阿的酒還未涼,吳郡的戰鼓已在醞釀。孫策的虎頭槍染著理想的光,周瑜的羽扇劃著未來的方向,呂莫言的棗木槍護著百姓的安康,太史慈的長槍守著新生的信仰。一場迎接消弭了誤解,一場單挑識得了英雄,一次勸降凝聚了人心——江東的棟梁,在這個暮春,終於聚在了一起。
接下來,嚴白虎的吳郡、王朗的會稽還在等待被平定,北方的曹操、徐州的劉備、小沛的呂布還在注視著江東的動靜,但孫策和他的夥伴們,已不再畏懼。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在為自己打仗,是在為江東的百姓,為一個“太平”的未來。而呂莫言的“落英廿二式”,終將在這片土地上,開出護民的花;他的戰略眼光,也將成為江東基業上,最穩固的一塊基石。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