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箭雨再次射來的瞬間,的盧馬突然縱身躍起!它的四蹄踩著浪頭,像踩著平地一樣,竟從三丈寬的溪水上一躍而過!水花濺在劉備身上,他隻覺得耳邊風聲呼嘯,眼前的景象飛速倒退,等他反應過來時,的盧馬已穩穩落在對岸的草地上,對著身後的蔡瑁騎兵嘶鳴,像是在炫耀。
“怎……怎麼可能?”蔡瑁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檀溪湍急,連最擅長遊泳的士兵都過不去,這匹馬竟能一躍而過!
就在蔡瑁愣神的瞬間,趙雲也策馬衝向溪水——他沒有的盧馬的神勇,卻憑借著高超的騎術,牽著馬韁繩,沿著溪水下遊的淺灘,硬生生涉水而過。上岸後,他提著龍膽亮銀槍,對著蔡瑁的騎兵大喊:“誰敢過來!”
蔡瑁看著趙雲淩厲的眼神,又看了看湍急的溪水,心中打了退堂鼓——劉備已脫險,趙雲武藝高強,自己若強行渡河,隻會白白損失士兵。“撤!”蔡瑁咬牙下令,帶著騎兵悻悻離去。
劉備看著蔡瑁的背影消失在遠處,才鬆了口氣,翻身下馬,撫摸著的盧馬的鬃毛:“的盧,今日多虧了你!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的盧馬溫順地蹭了蹭他的手,像是在回應。
趙雲走到劉備身邊,躬身道:“將軍吉人天相,定有天命眷顧。我們現在去哪?回新野嗎?”
劉備搖頭,望著遠處的隆中方向:“蔡瑁已對我動了殺心,襄陽不能再待,新野也需提防他的報複。我聽聞隆中住著水鏡先生司馬徽,是當世名士,不如我們去拜訪他,或許能請他為我們指一條明路。”
四、許昌憂疾:奉孝病重纏病榻孟德垂淚惜賢臣
同一時間,許昌的丞相府內,藥味彌漫在空氣中,比戰場上的硝煙更讓人壓抑。郭嘉躺在榻上,臉色蒼白得像紙,呼吸微弱,咳嗽聲斷斷續續,每咳一次,胸口就劇烈起伏,像是要把肺都咳出來。
曹操坐在榻邊,握著郭嘉的手,眼神裡滿是擔憂——這是他最信任的謀士,官渡之戰的“十勝十敗”論,北上掃袁的“坐收漁利”計,都是郭嘉的奇謀。可如今,這位年僅三十八歲的謀士,卻被重病纏身,連起身都困難。
“奉孝,”曹操的聲音帶著罕見的沙啞,“太醫說了,隻要你好好休養,定會好起來的。北方還沒平定,袁尚還在冀州,我還需要你幫我出謀劃策,你不能倒下。”
郭嘉勉強睜開眼,嘴角牽起一抹微弱的笑:“丞相……我……我知道自己的身子……怕是……撐不到平定冀州了……”他咳了兩聲,繼續道,“袁尚與袁譚內鬥……丞相隻需……隻需派一支輕騎,襲擾他們的糧道……等他們糧儘……定能一舉平定……”
“我知道,我都知道。”曹操打斷他,眼眶泛紅,“你彆說了,好好休息。我已派人去尋天下名醫,定能治好你的病。”
郭嘉搖了搖頭,眼神裡滿是遺憾:“丞相……若有一日……我不在了……你要……要提防劉備……他雖現在寄人籬下……卻有仁厚之名……又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日後定成……定成您的大敵……”
“我知道。”曹操點頭,心中滿是酸楚——他從未想過,那個總是笑著出謀劃策的郭嘉,會有如此虛弱的一天。他想起兩人初遇時,郭嘉還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卻已病入膏肓,心中像被針紮一樣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丞相……”郭嘉的聲音越來越輕,“我……我想再看看……北方統一的樣子……”
“會的,一定會的!”曹操握緊他的手,“等平定冀州,我帶你去鄴城,看北方的百姓安居樂業,看漢室的大旗重新飄揚!”
郭嘉的眼神漸漸渙散,呼吸越來越弱,卻始終握著曹操的手,像是在抓住最後的希望。帳外的秋風呼嘯,吹得窗欞作響,像是在為這位天才謀士的命運,發出一聲歎息。
五、隆中遇賢:玄德訪賢尋明路水鏡薦才鋪新途
劉備和趙雲牽著馬,沿著隆中的山路前行。這裡草木茂盛,溪水潺潺,空氣中滿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與襄陽的緊張氛圍截然不同。
“將軍,前麵就是水鏡先生的茅廬了。”趙雲指著前方的一間草屋,草屋前種著幾棵鬆樹,門口掛著一塊木牌,寫著“水鏡居”三字。
劉備整理了一下衣衫,走上前,輕輕敲門:“晚輩劉備,特來拜訪水鏡先生。”
門“吱呀”一聲打開,一位白發白須的老人走出來,穿著粗布道袍,眼神睿智,正是司馬徽水鏡先生)。“你就是劉備?”司馬徽笑著問,“我已聽說你躍馬檀溪的事,真是吉人天相。”
劉備躬身行禮:“先生謬讚。晚輩如今寄人籬下,蔡瑁又步步緊逼,特來向先生請教,望先生為晚輩指一條明路。”
司馬徽邀請兩人進屋,煮了一壺茶,緩緩道:“你雖有仁厚之名,又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卻缺少一位能為你‘運籌帷幄’的謀士。之前的徐庶,雖有才華,卻非‘經天緯地’之才。”
“先生所言極是。”劉備連忙道,“晚輩也想尋訪賢才,卻不知何處有這樣的名士。”
司馬徽笑了笑,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都是當世難得的賢才。龐統如今在江東,諸葛亮則隱居在隆中,號‘臥龍先生’,若你能請到他,定能成就大業。”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臥龍先生……先生可知他的住處?晚輩定要親自去請!”
“他就住在隆中臥龍崗,”司馬徽道,“隻是他性情孤傲,未必肯輕易出山。你若真心請他,需有誠意,不可急躁。”
劉備起身,對著司馬徽躬身道:“多謝先生指點!晚輩定以誠意打動臥龍先生!”
離開水鏡居時,夕陽已西下,餘暉灑在隆中的山路上。劉備牽著的盧馬,心中滿是希望——檀溪的生死一線,讓他明白“天命”需靠自己爭取;水鏡先生的舉薦,讓他找到了興漢大業的新方向。
趙雲看著劉備堅定的背影,握緊了手中的龍膽亮銀槍——他知道,接下來的“請賢”之路,或許比檀溪逃亡更難,但隻要能幫將軍成就大業,再難他也願意陪將軍走下去。
旁白):檀溪的馬蹄聲,踏碎了蔡瑁的殺機,也踏出了劉備的“天命”;襄陽的桂花雨,遮不住暗處的刀光,卻遮不住伊籍的忠義;許昌的藥爐煙,纏不住郭嘉的生命,卻纏不住曹操的惜才。劉備的“躍馬檀溪”,不是偶然的幸運,而是忠義者的守護、勇者的決斷,與寶馬的通人性共同鑄就;而曹操的“憂疾”,也讓這位亂世梟雄,多了幾分常人的情感。
接下來,劉備會如何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蔡瑁在襄陽受挫後,會如何報複新野?郭嘉的病情,又會對曹操平定冀州的計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疑問,都將在“三顧茅廬”“蔡瑁襲新野”“平定冀州”的故事裡一一揭曉——而亂世的脈絡,也將在這些故事裡,一步步走向“三分天下”的關鍵轉折。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