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曹仁逃去樊城,樊城是他的糧草囤積地,若能奪下樊城,就能斷他的後路,讓他無法再攻新野。”徐庶對劉備道。
劉備點頭:“好!我們乘勝追擊,奪下樊城!”
呂子戎卻攔住他:“將軍,樊城城牆堅固,曹仁雖敗,卻還有一萬殘兵,硬攻會損失慘重。末將有一計:樊城的糧道在城西的白河,我們派一支精銳,去截斷糧道,再派使者去樊城勸降,曹仁糧儘,定會棄城而逃。”
徐庶讚同道:“子戎兄說得對!子龍,你帶五百精銳,去截斷糧道;雲長,你去樊城城下勸降;我和將軍、翼德、子戎,率軍在樊城外駐紮,以防曹仁突圍。”
趙雲領命,帶著五百精銳,往白河糧道而去。樊城的糧道由曹仁的部將王雙虛構人物,善使大刀,力大無窮)守護,見趙雲來劫糧,當即提著大刀衝了過來:“趙雲!你敢劫我的糧道,今日我定要斬你!”
趙雲揮槍迎戰,兩人鬥了三十回合,王雙漸漸體力不支——他雖力大,卻不如趙雲的槍法靈活。趙雲抓住破綻,槍尖挑飛王雙的大刀,再順勢將他生擒。“降者免死!”趙雲對著糧道的曹兵大喊,曹兵們見主將被擒,紛紛放下兵器投降。
與此同時,關羽騎著赤兔馬,來到樊城城下,對著城樓上的曹仁大喊:“曹仁!你的糧道已被我們截斷,若你開城投降,我可饒你性命;若頑抗,城破之日,定斬不饒!”
曹仁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的劉備大軍,又得知糧道被劫,心中滿是絕望。李典勸道:“將軍,我們已無糧草,再守下去隻會餓死,不如棄城逃去許昌,再向主公請罪。”
曹仁無奈,隻能趁夜帶著殘兵,從樊城的東門逃去。次日清晨,關羽率軍進入樊城,打開糧倉,將糧草分給百姓,百姓們紛紛拍手稱快——曹仁在樊城時,橫征暴斂,百姓們早就苦不堪言。
劉備進入樊城,看著繳獲的糧草和兵器,心中滿是欣慰:“多虧先生和子戎的計策,我們才能順利破陣奪城。若沒有你們,新野和樊城,都保不住。”
徐庶躬身道:“將軍過獎。這都是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功勞,末將隻是做了分內之事。”
五、曹營謀算:程昱獻計賺元直孟德暗遣人擒母
樊城失守的消息傳到許昌,曹操氣得拍案大怒:“曹仁無能!三萬大軍,還擺了‘八門金鎖陣’,竟還敗給了劉備的五千兵馬!徐庶這等謀士,若不能為我所用,必成大患!”
程昱站在一旁,眼珠一轉,上前道:“主公,徐庶是孝子,他的母親現在潁川今河南禹州),我們可派人將他母親接到許昌,再偽造徐母的書信,讓徐庶來許昌投奔主公。徐庶見了書信,定會來投;若他不來,我們就對外宣稱徐母因他‘不孝’而死,讓他背上罵名,無法在劉備麾下立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眼前一亮:“好!就按你說的做!速派人去潁川,將徐母接到許昌,好生款待,不可怠慢。”
三日後,曹操的人抵達潁川,找到徐庶的母親。徐母是個剛烈的老人,得知曹操想騙徐庶來投,當即拒絕:“我兒輔佐劉備,是因劉備乃漢室皇叔,仁厚愛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漢室逆賊,我兒絕不會來投!”
曹操的人見徐母不從,便強行將她擄走,送往許昌。徐母一路上又哭又罵,卻也無濟於事——亂世之中,百姓的命運,終究逃不過強權的掌控。
許昌的丞相府裡,程昱拿著徐母的筆跡之前從潁川得來的徐母書信),開始偽造書信:“吾兒元直,母今被曹操擄至許昌,若你不來投,母必死於此。速來許昌,以儘孝道,切勿掛念劉備……”
六、新野隱憂:玄德倚重議長遠元直接信藏離意
新野的議事廳裡,劉備正與徐庶、關羽、張飛、呂子戎商議長遠計劃。“我們奪了樊城,有了糧草和城池,下一步可招募更多士兵,再派人去臥龍崗,請孔明先生出山。”劉備道。
徐庶點頭:“將軍說得對!孔明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若能請到他,我們定能在荊州站穩腳跟,與曹操抗衡。隻是……”他頓了頓,眼神裡閃過一絲憂慮——他近日總心神不寧,怕母親出事。
就在這時,親兵匆匆跑進來說:“將軍,徐先生,門外有一個潁川的信使,說有徐先生母親的書信。”
徐庶心中一驚,連忙接過書信,展開一看,見是母親的筆跡實則程昱偽造),信中說被曹操擄至許昌,讓他速去投曹。徐庶的手開始顫抖,眼淚掉在信紙上,浸濕了字跡。
“先生,怎麼了?”劉備見徐庶神色不對,連忙問道。
徐庶將書信遞給劉備,聲音帶著哽咽:“我母被曹操擄至許昌,讓我去投曹。我若不去,母親恐有性命之憂;我若去了,又放不下將軍和新野的百姓……”
劉備看著書信,心中滿是愧疚:“先生,是我連累了你母親。你若想去許昌,我絕不攔你——孝道為重,你快去救你母親!”
關羽、張飛、呂子戎也紛紛勸道:“先生,你快去救伯母,新野有我們在,定能守住!”
徐庶看著劉備和眾人,眼中滿是感激:“將軍和諸位的恩情,元直銘記在心!我去許昌後,定會想辦法脫身,再回來輔佐將軍。若我不能回來,將軍一定要去請孔明先生出山,他定能幫將軍成就大業!”
他轉身對著劉備躬身行禮,又對著關羽、張飛、呂子戎拱手,然後快步走出議事廳——他不知道,這一去,竟是“走馬薦諸葛”的開端,也是他與劉備的暫時彆離。
劉備站在議事廳裡,看著徐庶的背影,心中滿是不舍——徐庶的到來,讓他看到了興漢的希望,可如今,卻因曹操的陰謀,不得不離開。呂子戎拍了拍他的肩:“將軍,我們先按計劃,請孔明先生出山,等先生來了,定能幫我們應對曹操的威脅,也能想辦法救回徐先生的母親。”
劉備點頭,眼神重新變得堅定:“好!明日我就去臥龍崗,第二次請孔明先生出山!”
旁白):樊城的慶功酒還沒涼,離彆的愁緒已在新野蔓延。徐庶的破陣之智,成了他留給劉備的“厚禮”;曹操的擄母之計,成了他“離去”的無奈伏筆。趙雲的槍、關羽的刀、呂子戎的謀,守住了新野的安穩,卻守不住謀士的“身不由己”;劉備的仁、張飛的義、眾人的情,留住了徐庶的“心”,卻留不住他的“人”。
接下來,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會遇到怎樣的阻礙?徐庶抵達許昌後,會發現書信是偽造的嗎?曹操見徐庶來投,會如何對待他和徐母?這些疑問,都將在“三顧茅廬二訪)”“徐庶進曹營”“走馬薦諸葛”的故事裡一一揭曉——而亂世的“忠義”與“智謀”,也將在這些故事裡,綻放出更動人的光芒。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