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玄德聞訊棄江陵 孔明獻策奔夏口_夢動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夢動三國 > 第99章 玄德聞訊棄江陵 孔明獻策奔夏口

第99章 玄德聞訊棄江陵 孔明獻策奔夏口(1 / 2)

旁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末,荊江的水帶著寒意,將“對峙”的僵局悄然化解——劉備的仁心怕累百姓,曹操的舊誼暫緩追兵,一退一進間,江陵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卻也給了劉備奔赴夏口、聯結盟友的喘息之機。而江東的吳郡城內,呂莫言的挽留擋不住龐統的決絕,諸葛亮的舟楫已近碼頭,所有的命運絲線,都在長江的流轉中,朝著“赤壁”這個節點緩緩收緊。

一、江陵抉擇:玄德聞耗知危局棄城攜民奔夏口

江陵城內的州牧府,劉備正對著輿圖出神,帳外突然傳來趙雲的腳步聲——他剛從斥候口中得知曹操與呂子戎在江邊對談,且曹操已下令“延時三日進軍江陵”的消息。

“主公!”趙雲單膝跪地,語氣急促,“斥候回報,曹操與子戎先生在江邊相談許久,雖未動手,卻下令暫緩三日進軍。但曹軍主力已至荊江對岸,三日之後,必取江陵!”

劉備猛地抬頭,眼中滿是複雜——既為呂子戎的安危擔憂,更為江陵的處境焦慮。此時他麾下兵力不足兩萬,百姓卻有近十萬,若死守江陵,一旦曹操攻城,百姓必遭屠戮;可若棄城,又舍不得府庫中囤積的糧草。

“先生,你怎麼看?”劉備轉頭問身旁的諸葛亮,語氣帶著求助。

諸葛亮羽扇輕搖,指著輿圖上的“夏口”:“主公,江陵不可守。曹操勢大,三日之後必至,我們兵力微薄,根本擋不住;且百姓隨軍,守城更是難上加難。不如棄江陵,攜百姓奔赴夏口——劉琦公子在夏口有一萬水軍,且夏口臨江靠險,易守難攻,更便於聯絡江東。至於江陵的糧草,可派雲長將軍率五百校刀手,連夜搬運部分,其餘無法帶走的,便一把火燒了,絕不能留給曹操!”

關羽上前躬身:“兄長放心,某定能辦妥此事!”張飛也道:“俺願率部斷後,護著百姓和糧草撤退!”

劉備咬了咬牙,終於下定決心:“好!就依先生之計!子龍,你護著家眷和百姓先走;翼德斷後;雲長搬糧;我與先生斷後協調!務必在三日之內,撤出江陵!”

次日清晨,江陵城門緩緩打開,劉備的隊伍再次出發——前麵是趙雲護著的老弱婦孺,中間是關羽押運的糧草,後麵是張飛的斷後部隊,劉備與諸葛亮騎著馬,在隊伍中段來回巡視,安撫受驚的百姓。“父老鄉親們,江陵不可守,我們去夏口找劉琦公子,那裡安全,且有飯吃!”

百姓們雖不舍江陵的家,卻也知曹操的鐵蹄無情,紛紛跟著隊伍前行。路過江邊時,劉備望著荊江對岸的曹軍旗幟,心中默念:“子戎,若你尚在,定要保重。待我聯吳抗曹成功,定要尋到你!”

二、孟德入荊:蔡瑁獻媚練水師孟德疑忌藏心機

劉備的隊伍撤離江陵的次日,曹操便率大軍入城。荊江的碼頭邊,蔡瑁、張允早已率荊州降將列隊迎接,兩人穿著嶄新的鎧甲,臉上堆著諂媚的笑——他們深知,想要在曹營立足,必須拿出“投效”的誠意。

“丞相駕臨江陵,荊北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蔡瑁上前躬身,遞上一份水師名冊,“末將已將荊州水師的名冊整理完畢,共有戰船三百艘,水兵一萬五千人,皆已在碼頭待命,懇請丞相檢閱!”

曹操翻身下馬,接過名冊,目光掃過,卻沒露出絲毫笑意。他知道蔡瑁是“見風使舵”之輩,當年能叛劉表降曹,日後也可能叛曹投敵,隻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不得不倚重他訓練水師。“德珪有心了。即日起,你與張允任水師都督,負責訓練荊州水師,務必在一月之內,讓他們與我北方水軍磨合完畢,隨我順江而下,討伐江東!”

“遵令!”蔡瑁、張允連忙領命,心中卻暗自竊喜——隻要掌握了水師,在曹營的地位便穩了。

當日下午,江陵碼頭便響起了操練的號角。蔡瑁站在主艦上,手持令旗,指揮戰船列陣:“左隊齊進!右隊迂回!炮隊準備!”荊州水師的士兵們劃著船槳,戰船在江麵上穿梭,雖動作略顯生疏,卻也有幾分氣勢。張允則在岸邊訓練新兵,教他們如何使用弓弩、投擲火油瓶武俠設定中曹軍水師的特殊武器)。

曹操站在碼頭的高台上,看著操練的水師,眉頭卻微微皺起——他注意到,荊州水師的士兵們雖聽從指揮,眼神裡卻透著疏離,顯然對“降曹”仍有抵觸。“許褚,”他低聲對身旁的許褚道,“你派些親信混入水師,監視蔡瑁、張允的動向。這兩人不可全信,若有異動,立刻稟報。”

許褚躬身領命:“諾!”曹操望著滔滔江水,心中暗忖:若能收服荊州水師,再拿下江東,天下便指日可待。隻是呂子戎的下落始終是個謎——那個江灘上的背影,到底是生是死?若他還活著,會不會再助劉備?

三、吳郡勸留:莫言苦勸挽鳳雛士元心冷辭江東

就在曹操操練水師的同時,江東吳郡的呂府內,呂莫言正握著龐統的手,語氣懇切:“士元,你再考慮考慮!曹操大軍壓境,江東正是用人之際,主公雖此前有失察之處,卻也非昏庸之主。你若留下,我願在主公麵前力薦你為參軍,與我一同輔佐公瑾都督,共抗曹操,何愁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龐統坐在案前,麵前擺著收拾好的行囊,裡麵隻有幾件換洗衣物和一卷兵法竹簡。他搖了搖頭,眼神裡滿是失望:“莫言,我非不願留,而是不能留。孫權既以貌取人,便難真正識才——前日我獻‘三路取江夏’之策,他因我貌醜而敷衍;今日諸葛亮來聯吳,他定會倚重孔明與公瑾,我若留下,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陪襯,與其如此,不如暫隱山林,待明主再出。”

“可……可劉備那邊,諸葛亮已去,你若此時投奔,未必能勝過孔明啊!”呂莫言急道,“江東有公瑾,有我,還有魯肅,我們都知你之才,定能為你爭取機會!”

“正是因為有公瑾和你,我才更要走。”龐統苦笑,“公瑾善水戰,你善謀劃,魯肅善協調,江東的抗曹布局已穩,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何況,我與孔明雖未謀麵,卻知其大才,若我此時去夏口投奔劉備,恐落得‘爭功’之名,反倒不美。”

他起身拍了拍呂莫言的肩:“莫言,你我相識一場,我知你真心待我。但我龐統的才華,不願屈居人下,更不願依附於‘以貌取人’之主。待日後天下局勢明朗,若有真正識才的明主相邀,我自會出山。”

呂莫言看著龐統決絕的眼神,知道再勸無益,隻能歎了口氣:“罷了,士元,我不攔你。這是我積攢的五十兩銀子,你帶上,路上用;還有這封推薦信,若你日後想投劉備,可憑此信見他。”

龐統接過銀子和信,躬身行禮:“多謝莫言,大恩不言謝。後會有期!”

四、營門偶遇:士元觀辯識孔明決然歸隱臥龍山

龐統背著行囊,走出呂府,剛到吳郡的軍營門口,就聽到一陣爭論聲——正是諸葛亮與張昭、虞翻等文臣的辯駁。他停下腳步,躲在樹後,靜靜聆聽。

當聽到諸葛亮以“棄民非仁”駁斥張昭的“敗逃之論”,以“曹軍三弱”北兵不習水戰、荊兵軍心不穩、糧草難繼)回應虞翻的“勢大之疑”時,龐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這諸葛亮的見識,果然與自己不相上下,且言辭犀利,邏輯縝密,絕非尋常謀士可比。


最新小说: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 六零:我符修,竟敢逼我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