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三年秋,長安的未央宮殘垣映著冷月,代郡的草原刮著腥風,定軍山的石階覆著寒霜。曹操的旌旗插在長安城頭,卻遲遲未向漢中移動——他在等北方的戰報,在算孫權的動向,在掂量劉備的斤兩;而曹彰的鐵戟已刺破烏桓的陣腳,黃忠的大刀正磨得雪亮,趙雲的銀槍已在山穀間布下暗棋。三國的棋局,從來不是一著定勝負,而是“觀望”與“備戰”的較量,是“北靖”與“南攻”的呼應,最終都將彙聚到定軍山那片血染的戰場。
一、長安駐蹕:孟德按兵觀漢中仲達獻策謀全局
九月的長安,未央宮的廢墟尚未清理完畢,曹操的中軍大營便紮在宮牆西側。他身著紫袍,站在殘破的殿基上,望著南方漢中的方向,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玉佩——陽平關失守、夏侯淵退守南鄭的消息傳來已有十日,帳下諸將數次請戰,他卻始終按兵不動。
“魏王,為何遲遲不進兵?”夏侯惇忍不住進言,“夏侯淵困守南鄭,若再拖延,恐有不測!”
曹操轉頭,目光掃過帳下司馬懿、劉曄等人:“仲達,你怎麼看?”
司馬懿躬身道:“魏王暫緩進兵,實為上策。其一,代郡烏桓叛亂,曹彰將軍雖已出征,但勝負未卜,若我軍貿然南下,北方空虛,恐生變數;其二,孫權在江東蠢蠢欲動,蔣欲川雖守淮南,卻需牽製吳軍,不可輕調;其三,劉備在定軍山布防已穩,若強行進攻,必傷亡慘重——不如待北方平定,再集中兵力,一舉破敵。”
劉曄補充道:“且夏侯淵剛愎,此前不聽張合勸阻,才失陽平關;若此時馳援,恐其更加驕縱,反誤大事。不如傳旨催促他‘堅守南鄭,勿輕出戰’,待我軍集結完畢,再南北夾擊。”
曹操點頭:“就依你二人之計。傳旨給夏侯淵,嚴守南鄭,無孤命令,不得擅自與劉備交戰;再派快馬前往代郡,打探曹彰戰況。”
入夜,曹操在帳中批閱文書,案上放著兩份奏報——一份是夏侯淵請求援軍的急件,字裡行間滿是焦躁;另一份是蔣欲川送來的淮南軍情,稱“孫權水師在濡須口集結,似有異動,但未敢北進”。他拿起夏侯淵的奏報,冷笑一聲:“妙才夏侯淵字)勇則勇矣,卻少了幾分沉穩——若不是孤念及舊情,早將他召回鄴城了。”
帳外,司馬懿望著中軍帳的燈火,對身邊的司馬昭道:“魏王看似觀望,實則在等一個‘萬全之策’——定軍山之戰,關乎漢中得失,更關乎天下格局,他輸不起。”
二、代郡平叛:子文請纓征烏桓田豫獻計分敵眾
幾乎在曹操進駐長安的同時,代郡的急報也送到了鄴城——烏桓酋長能臣氐率部反叛,聯合鮮卑軻比能,聚眾數萬,襲擾邊境郡縣。此時曹丕正在鄴城處理政務,接到奏報後,急召群臣商議:“代郡危急,需速派大將征討,諸位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話音剛落,帳外傳來一聲朗喝:“兒臣願往!”眾人轉頭,隻見曹彰身著鎧甲,大步走入帳中——他剛從長安趕回鄴城述職,聽聞烏桓叛亂,當即請戰。
曹丕道:“子文曹彰字)素有勇名,但烏桓勢大,需謹慎行事。”
曹彰抱拳道:“兄長放心!兒臣願率五千騎兵,定平烏桓!若不勝,甘受軍法!”
曹丕見他態度堅決,便準奏,同時任命田豫為軍師,輔佐曹彰。
臨行前,曹彰前往長安拜見曹操。曹操握著他的手,囑咐道:“你素有‘黃須兒’之稱,勇冠三軍,但此次出征,不可單憑勇武——田豫多謀,遇事需與他商議。”
曹彰道:“父親放心,兒臣記住了!”他轉身時,腰間的鐵戟閃過冷光——這杆戟重達三十斤,是他特意請鐵匠打造,能劈能刺,最適草原廝殺。
抵達代郡後,曹彰率軍進駐馬城,卻發現烏桓大軍已將城池包圍。田豫道:“將軍,烏桓人多勢眾,不可硬拚。可趁夜打開西門,佯裝突圍,在城外設伏,待烏桓追擊,再回師掩殺。”
曹彰采納其計,當晚命士兵打開西門,自己率騎兵“潰逃”,田豫則率步兵埋伏在城門兩側。能臣氐見曹彰“逃跑”,大笑道:“黃須兒不過如此!”率軍追擊。
待烏桓大軍過半,田豫下令:“放箭!”城上的弓箭手萬箭齊發,烏桓士兵紛紛倒地;曹彰也率軍回師,鐵戟揮舞,如入無人之境,一戟便將能臣氐挑落馬下。“降者免死!”曹彰大喝,烏桓殘部紛紛投降。
鮮卑酋長軻比能得知烏桓戰敗,親率數萬騎兵前來觀望,見曹彰軍容嚴整,便遣使請降:“願歸附魏王,永不再反!”曹彰準其投降,代郡之亂遂平。
三、捷報傳長安:孟德釋憂催進兵妙才焦躁違將令
十月初,曹彰平定代郡的捷報傳到長安。曹操拿著奏報,撫掌大笑:“吾兒子文,果然沒讓孤失望!北方已定,再無後顧之憂!”
司馬懿道:“魏王,此時可率大軍南下,與夏侯淵夾擊劉備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點頭:“傳旨,明日全軍拔營,向漢中進發!同時給夏侯淵送信,命他出兵定軍山,牽製劉備,待孤大軍抵達,再一舉破敵。”
然而,此時的南鄭城內,夏侯淵早已按捺不住。他接到曹操“嚴守南鄭”的旨意後,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愈發焦躁——陽平關之敗讓他顏麵儘失,帳下諸將雖不敢明說,卻也難掩輕視。張合再次勸道:“將軍,魏王有令,需堅守待援,不可輕動。”
夏侯淵拍案道:“堅守?再堅守下去,定軍山都要被劉備占了!魏王大軍已在長安,不日便到,我若能先奪回定軍山,也算將功補過!”他不聽張合勸阻,當即下令:“率一萬精兵,明日進攻定軍山!”
張合無奈,隻得率軍隨行。當晚,他悄悄給曹操寫了一封密信,稱“夏侯淵不聽勸阻,明日將攻定軍山,恐有不測”,派人快馬送往長安。
而定軍山的蜀軍大營內,劉備正與諸葛亮、黃忠、趙雲商議戰局。諸葛亮道:“曹操在長安觀望多日,如今曹彰平定烏桓,他必率軍南下;夏侯淵焦躁,定會前來奪山——我們可將計就計,在定軍山南側的走馬穀設伏,誘夏侯淵入伏。”
黃忠出列請戰:“主公,末將願為先鋒,斬殺夏侯淵!”
劉備道:“漢升黃忠字)年近七旬,需多加小心。子龍,你率三千精兵埋伏在走馬穀西側,若夏侯淵入伏,便斷其後路。”
趙雲領命:“末將領旨!”
當晚,黃忠在營中磨刀——他的大刀重達八十斤,刀刃已被磨得寒光閃閃。副將勸道:“將軍,明日一戰凶險,不如歇息片刻。”
黃忠笑道:“老夫征戰一生,就盼這一戰!夏侯淵的項上人頭,定要落在我這刀下!”
四、子龍布防:銀槍暗設迷魂陣山穀巧埋絆馬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