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四年四月,漢水兩岸的營寨如兩尊對峙的巨獸,江風卷著水汽,裹著雙方士兵的焦慮。諸葛亮的“疲敵計”敲碎了曹操的安穩夜,趙雲的鼓聲成了曹魏軍營的夢魘;楊修的“雞肋”之言撞上了曹操的殺心,成了撤軍的導火索。當劉備的王冠在沔陽的壇上閃耀,曹操的背影卻在長安的塵土中佝僂——此消彼長間,三國的天平,正悄然向蜀傾斜。
一、漢水天險:兩岸對峙難輕動地利成障鎖兵鋒
漢水自西向東橫貫漢中,此時正值春汛,江麵寬達百丈,水流湍急,浪花拍打著兩岸的灘塗。南岸蜀軍大營背靠定軍山餘脈,營寨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易守難攻;北岸曹軍大營紮在平坦的河穀地帶,雖便於展開兵力,卻無險可依,若強行渡江,必遭南岸蜀軍箭雨襲擊。
蜀軍大營內,劉備與諸葛亮站在江邊的望樓之上,望著北岸的曹營。諸葛亮指著江麵道:“主公請看,漢水春汛未過,船隻難行;南岸的鷹嘴崖可俯瞰江麵,曹軍一舉一動皆在我軍監視之下——曹操若強行渡江,必是自投羅網。”
劉備點頭:“曹操新喪夏侯淵,士氣低落,又無地利,必不敢輕易進攻;但他擁兵十萬,若久拖不決,我軍糧草恐難支撐。”
諸葛亮笑道:“主公放心,亮已有疲敵之策——可命子龍將軍率部,夜裡在營中擊鼓呐喊,佯裝劫營,曹操多疑,必夜夜難眠,不出十日,其軍必亂。”
劉備撫掌:“孔明之計甚妙!速傳子龍前來。”
不多時,趙雲趕到。諸葛亮吩咐道:“子龍,你率三千士兵,分作三隊,夜裡輪流在營西、營東、營北擊鼓,每隊擊鼓一個時辰便換防,切記不可真的劫營,隻擾其軍心即可。”
趙雲領命:“末將領旨,定不辱命。”
北岸曹營內,曹操也在觀察江麵。夏侯惇道:“魏王,蜀軍據險而守,漢水難渡,不如撤軍回長安,待秋後水淺再圖漢中。”
曹操搖頭:“孤率十萬大軍而來,未建寸功便撤軍,顏麵何存?且夏侯淵之仇未報,孤豈能空手而回?”他望著南岸的蜀軍大營,眉頭緊鎖——劉備避而不戰,地利又在對方手中,強攻不行,久拖不利,一時竟無計可施。
二、夜鼓驚魂:子龍輪番擾敵寨孟德驚悸失心神
當夜三更,曹軍士兵正酣睡,突然聽到南岸傳來震天的鼓聲,夾雜著呐喊:“劫營啦!殺啊!”
“不好!蜀軍劫營!”哨兵大喊,曹軍士兵慌忙起身,披甲持械,衝出營外,卻見江麵漆黑一片,南岸的鼓聲雖響,卻無一艘船渡江。
“是詐!蜀軍在詐我們!”夏侯惇大喊,命士兵回營休息。可剛躺下不到一個時辰,東岸又傳來鼓聲,呐喊聲更甚:“活捉曹操!”
曹操從睡夢中驚醒,披甲出帳,見營內士兵亂作一團,怒道:“又是詐計!再喧嘩者斬!”可他自己也不敢大意,手持佩劍,在帳外站了半個時辰,直到鼓聲停止,才回帳休息。
接下來幾日,夜夜如此——蜀軍的鼓聲從不同方向傳來,有時在西,有時在東,有時甚至在北岸上遊方向隱約響起,曹軍士兵疲於奔命,個個麵帶倦容。曹操更是被折騰得心神不寧,常常剛合上眼就被鼓聲驚醒,醒來後便再也無法入睡,隻能在帳內踱步,時而罵劉備“小人伎倆”,時而歎“英雄無用武之地”。
第五夜,鼓聲再次響起時,曹操竟出現了幻覺——仿佛看到夏侯淵渾身是血站在帳前,對他道:“魏王,速撤軍,否則全軍覆沒!”他驚得大叫一聲,摔倒在地,親兵慌忙將他扶起,發現他麵色蒼白,額頭滿是冷汗。
“魏王,您沒事吧?”親兵擔憂道。
曹操擺擺手:“孤沒事……隻是有些疲憊。”可他自己知道,連日的驚悸已讓他身心俱疲,胸口時常隱隱作痛——這為日後抱病埋下了病根。
三、營中日常:蜀營練兵穩軍心魏帳疑雲生嫌隙
南岸蜀軍大營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清晨,趙雲率士兵在營前練兵,“七探盤蛇槍”的槍影如銀蛇飛舞,士兵們的呐喊聲整齊有力。黃忠也在一旁操練刀法,雖年近七旬,卻依舊虎虎生風。
劉備走過來,笑道:“子龍、漢升,連日辛苦,諸葛亮的疲敵計已見成效,曹操必已心神不寧。”
趙雲道:“主公,曹軍雖疲,但兵力仍占優,不可大意。”
黃忠道:“若曹操再不退,末將願率軍夜襲其糧營,斷其根本!”
劉備搖頭:“孔明說過,待曹操自亂陣腳,再行出擊不遲。”
而北岸曹營內,士兵們因連日熬夜,操練時頻頻出錯。楊修與幾個文官在帳內飲酒,見曹操心神不寧,便對身邊人笑道:“魏王近日魂不守舍,皆因蜀軍那點小伎倆——依我看,漢中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話很快傳到曹操耳中。曹操本就因楊修多次助曹植爭世子而不滿——當年曹植西征西涼,正是楊修勸其“急功近利,孤軍深入”,才導致兵敗,錯失世子之位。如今楊修又散播“雞肋”之言,動搖軍心,曹操心中殺念漸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日,曹操召楊修議事:“近日營中有人散播‘雞肋’之言,動搖軍心,你可知是誰所為?”
楊修心中一驚,卻仍強作鎮定:“魏王,此乃小人謠言,與臣無關。”
曹操冷笑:“與你無關?孤已查明,是你在帳中妄言!你助曹植爭位,屢進讒言,如今又散播謠言,擾亂軍心——留你何用?”
楊修嚇得跪地求饒:“魏王饒命!臣再也不敢了!”
曹操卻不為所動——他深知楊修智謀過人,若自己百年之後,楊修必助曹植與曹丕爭鬥,甚至可能引來殺身之禍,不如趁此機會除之,既絕後患,又能以“散播謠言”為名,為撤軍找借口。
四、雞肋斷命:楊修恃才終伏法孟德借故定撤軍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初,曹操在中軍帳召開軍事會議,諸將皆因連日疲困,無計可施。曹操道:“近日蜀軍夜夜擾營,士兵疲憊,糧草也將儘,諸位以為當如何?”
夏侯惇道:“魏王,不如撤軍回長安,待整頓兵馬後再圖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