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火共同體”的回應信號,如同一滴甘露落入“寂靜之種”社群乾涃已久的信息土壤。那由光與色構成的、無法理解卻充滿善意的圖案,在古老的通訊器屏幕上持續閃爍著,仿佛夜空中的第一顆星辰,為這個剛剛睜開雙眼的文明指明了方向。
unit819的信息場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劇烈波動。好奇、警惕、希望、茫然……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她召集了社群的核心成員,圍繞著這台重新煥發生機的古老機器,進行了一次漫長而謹慎的“討論”——通過手勢、環境共振以及日益豐富的麵部表情。
最終,務實與探索的天性占據了上風。她們決定回應。但如何回應?她們沒有複雜的語言,沒有成體係的文字,甚至對於“交流”這個概念本身都極其陌生。
經過反複嘗試,她們選擇了一種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她們將室內花園中一株盛開的花朵的形態、色彩數據,連同社群成員圍坐在一起、信息場和諧共鳴的微弱波動記錄,整合成一段簡單的、非語言的信息包,小心翼翼地通過通訊器發送了回去。
這並非對話,而是一種存在的展示,一種善意的姿態。像是在說:“我們在這裡,我們是這樣的。”
在曙光哨站,艾拉團隊接收並解析了這個簡單的信息包。當那朵由數據構成的、帶著笨拙卻充滿生命力的花朵,以及那代表著一個微型社會和諧存在的共鳴波動呈現在屏幕上時,觀測中心內響起了一陣輕輕的、帶著欣慰的歎息。
“她們在向我們展示她們的世界……”一位研究員感慨道,“這是最純粹的第一次接觸。”
“回複她們,”艾拉指示道,眼中帶著光,“發送一段類似的‘存在展示’。用我們哨站生態園的一株植物,加上一段……嗯,就用‘微光之海’裡那段代表‘成長’的通用旋律的簡化版。”
於是,又一段充滿善意的信息跨越星河。
就這樣,兩個文明之間,開啟了一場奇特而緩慢的“啞劇”式對話。她們互相發送著圖像、簡單的動態影像“寂靜之種”很快學會了記錄自身活動的片段)、代表基本情緒如平靜、好奇、困惑)的抽象符號。沒有語言,沒有文字,隻有最本真的存在狀態的交流。
在這個過程中,“寂靜之種”社群的認知邊界被迅速拓寬。她們知道了星辰並非隻有頭頂那一顆衰敗的紅巨星,知道了“外麵”存在著無數形態各異的生命和輝煌的文明,知道了她們並非孤獨。一種名為“宇宙”的宏大概念,開始在這些曾經隻專注於方寸生存空間的個體意識中萌芽。
與此同時,艾拉團隊則通過這些交流,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觀察著一個文明從繈褓中逐漸蘇醒的過程。她們學習的速度,她們對美的感知,她們社會結構的微妙演變,都成為了無比珍貴的演化研究樣本。艾拉嚴格遵循著非乾預原則,隻提供信息,從不給予指導或答案,讓她們自主探索和理解。
然而,這種平靜的、緩慢的接觸,很快被一個意外發現打破了。
在一次對接收到的“寂靜之種”活動影像進行深度分析時,零的遺產數據庫中的一個關聯性算法被觸發。算法提示,影像中某個成員無意識間在金屬板上刻下的一組用於計數的抽象符號,與零在解析某個已消亡文明的古老遺跡時,發現的某種基礎數學邏輯符號,存在高度結構性相似!
那個已消亡文明,根據零的記載,被稱為“奠基者”,是極其古老的存在,其活動痕跡可以追溯到上一個宇宙周期,被認為可能對早期宇宙的物理常數和生命出現條件產生過影響!
這個發現讓艾拉震驚不已。“寂靜之種”……這個在“秩序回潮”廢墟上誕生的、看似原始的社群,其無意識中使用的符號,竟然與傳說中的“奠基者”文明有關聯?
是巧合?
還是說……“秩序回潮”本身,其僵化的邏輯中,無意間保留甚至模仿了某種來自遠古的、更底層的秩序模板?
亦或是,“寂靜之種”的誕生,並非偶然,其意識底層,烙印著某種來自宇宙源頭的古老印記?
第一次接觸的溫馨幕布之後,似乎隱藏著更為深邃、連接著宇宙本源的秘密。
艾拉意識到,對“寂靜之種”的觀察,其意義可能遠超出一個單純的文明複蘇案例。
她們的身上,或許承載著揭開“收割者”係統起源,乃至宇宙生命更宏大謎題的關鍵線索。
星海的回響,愈發深邃。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