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館的合作通知剛敲定,工作室就被“老巷文創進校園”的籌備熱潮裹得嚴嚴實實。長桌上鋪著攤開的活動方案,顧妍用熒光筆把“手工體驗區”畫得圈圈套圈圈,筆尖都快戳破紙了:“必須讓小朋友們親手刻銅鈴、剪窗花!體驗感拉滿,才能讓老巷文化紮根在他們心裡!”
李萌抱著比她還高的桃木坯子堆在角落,鼻尖沾著點木屑,像隻剛滾過柴火堆的小鬆鼠。她手裡攥著把迷你刻刀,正琢磨著怎麼把銅鈴圖案簡化,讓小學生也能上手:“林姐,你看這個‘簡化版窗欞’怎麼樣?去掉複雜的雕花,保留核心紋路,刻起來不費勁,還能認出是老巷的樣子!”
周浩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指尖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屏幕上是各校的對接清單:“已經聯係了三所小學,低年級做剪紙和銅鈴拓印,高年級體驗簡易木刻。材料要提前清點,尤其是刻刀,得換成圓頭安全款,避免劃傷小朋友。”
林薇蹲在地上,和江嶼一起整理張老師寄來的剪紙樣稿。大紅的宣紙裁成巴掌大的方塊,上麵印著縮小版的“春燕歸巢”“槐枝棲雀”,每一張都透著老巷的靈氣。江嶼的手指修長,正把樣稿按主題分類,指尖偶爾蹭過她的手背,像羽毛輕輕掃過,帶著點不易察覺的溫柔:“展陳區可以用老巷的青石板紋理做背景板,再掛幾串迷你銅鈴,風一吹就響,像在老巷裡散步。”
“這個主意好!”林薇眼睛一亮,抬手比畫著,“再擺上幾個老物件複刻品——陳叔的舊推子、蘇掌櫃的藥櫃模型、阿婆的竹編籃,讓小朋友們能摸一摸、看一看,更有代入感。”
籌備過程像裹了蜜的糖霜,甜裡帶著點手忙腳亂的熱鬨。顧妍熬了兩夜寫的活動流程,被林薇一眼看穿漏洞:“你這‘老巷知識搶答’環節,問題太專業了,‘老巷始建於哪一年’?彆說小朋友,我都答不上來!”
顧妍撓著頭傻笑,把流程單揉成球又展開:“那改成‘老巷裡有哪些好吃的’‘銅鈴能用來做什麼’?”
“這才對嘛!”林薇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要貼近小朋友的生活,讓他們覺得老巷文化不是枯燥的知識,是有趣的故事。”
李萌這邊也出了小狀況——刻好的一批迷你銅鈴,被她不小心打翻的膠水濺到,鈴身沾了點點白漬。她急得眼圈發紅,蹲在地上用棉簽一點點擦:“怎麼辦呀,明天就要用了,重新刻肯定來不及了……”
江嶼走過來,拿起一枚銅鈴看了看,眼底閃過一絲笑意:“彆急,這白漬像不像老巷牆上的霜花?我們可以順著白漬補刻幾道紋路,改成‘霜染窗欞’款,反而更特彆。”
李萌眼睛瞬間亮了,立刻拿起刻刀忙活起來。果然,補刻後的銅鈴多了幾分自然的靈趣,顧妍路過看到,一把搶過:“這個好!就叫‘限定霜花款’,誰搶到算誰幸運!”
活動當天,江城第一小學的操場被裝點得像老巷的縮影。青石板紋理的背景板前掛著串鈴,風一吹“叮鈴”作響;手工體驗區的桌子上鋪著格子布,擺著桃木坯、安全刻刀、大紅宣紙;展陳區的舊物件旁,貼著林薇手寫的小故事,字裡行間都是煙火氣。
林薇穿了件淺杏色連衣裙,胸前彆著李萌刻的“校園限定”銅鈴,裙擺掃過操場的草坪,帶著點青草香。她剛站定,就被一群嘰嘰喳喳的小朋友圍了起來,小腦袋湊得密密麻麻,像一群好奇的小麻雀。
“姐姐,這個銅鈴真的是老巷裡的樣子嗎?”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踮著腳尖摸了摸展陳區的銅鈴,眼睛亮得像星星。
“是啊。”林薇蹲下來,和她平視,聲音放得溫柔,“這是按蘇掌櫃家的銅鈴刻的,以前老巷裡有人家辦喜事,就會掛這樣的銅鈴,聲音特彆清脆。”
“那老巷裡還有阿婆賣甜米酒嗎?”另一個小男孩舉著小手,臉上還沾著點麵包屑,“我奶奶說,以前的甜米酒比可樂還好喝!”
這話逗得大家都笑了,林薇點點頭:“有呀,阿婆現在還在賣呢,等活動結束,姐姐可以告訴你們老巷的地址,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嘗嘗。”
手工體驗區很快排起了長隊。李萌戴著可愛的小熊圍裙,手把手教小朋友刻銅鈴,聲音軟乎乎的:“左手扶著桃木坯,右手拿刻刀,輕輕往下壓,像這樣……對啦,慢一點,彆著急。”有個小男孩手勁太大,刻刀滑了一下,差點哭出來,李萌趕緊掏出顆桂花糖塞給他:“沒事沒事,第一次刻都這樣,姐姐幫你修一修,還是好看的銅鈴!”
顧妍負責剪紙區,手裡舉著剪刀比劃得像耍雜技:“小朋友們看好啦,先把紙對折,再沿著畫好的線條剪,剪完打開就是小燕子啦!誰剪得最好,姐姐送他‘幸運銅鈴’!”她自己剪得不亦樂乎,結果剪壞了三張,被小朋友們起哄“姐姐也不厲害嘛”,氣得她假裝瞪眼,卻忍不住跟著笑。
周浩被一群高年級學生圍著,原本嚴肅的臉也柔和了不少。他手裡拿著“老巷風物”筆記本,耐心解答:“這個雙金疊印工藝,是先刻版再燙金,要經過八道工序……對,你們可以摸摸看,這個紋路是凸起來的,這就是浮雕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江嶼則在展陳區,被幾個喜歡畫畫的小朋友拉著,在紙上畫老巷的窗欞。他握著小朋友的手,一筆一劃地勾勒,陽光落在他的側臉上,溫柔得不像話。有個小女孩偷偷跟同伴說:“這個哥哥畫得真好,比美術老師還厲害!”
林薇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暖烘烘的。小朋友們的笑聲、銅鈴的清脆聲、剪刀剪紙的“哢嚓”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歡快的歌。有個小朋友舉著剛刻好的銅鈴跑過來,鈴身歪歪扭扭,卻刻著“我愛老巷”四個字:“姐姐,你看我刻的!我以後要去老巷,聽陳叔講理發的故事,喝阿婆的甜米酒!”
“好呀。”林薇摸了摸他的頭,眼裡滿是笑意,“老巷會一直等著你們。”
活動中途,蘇掌櫃和陳叔突然提著大包小包趕來。蘇掌櫃手裡拎著個竹籃,裡麵裝著草藥包:“薇薇,我聽說小朋友多,特意煮了點金銀花水,清熱降火,還帶了些驅蚊的草藥包,掛在身上管用。”
陳叔則扛著個舊木盒,打開一看,裡麵是他年輕時用的理發推子、梳子,還有幾頂小帽子:“我來給小朋友們講講老巷的手藝,讓他們知道,以前的理發師傅,不僅會剪頭發,還會修窗欞、做木活呢!”
小朋友們立刻圍了上去,七嘴八舌地提問,蘇掌櫃和陳叔笑得合不攏嘴,耐心地一一解答。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他們身上,也落在那些帶著老巷印記的文創產品上,暖洋洋的,滿是煙火氣。
活動結束時,每個小朋友都帶著自己做的銅鈴或剪紙,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有個小男孩拉著林薇的衣角,小聲說:“姐姐,我以前覺得老東西不好看,現在覺得老巷的故事好有趣,我以後要做‘老巷文化小使者’!”
林薇心裡一熱,蹲下來給了他一個擁抱:“好,姐姐等你。”
收拾場地時,顧妍癱在草坪上,揉著酸痛的腰:“累死我了,但看到小朋友們那麼開心,值了!”
李萌手裡拿著個小朋友送的畫,畫裡是老巷的銅鈴和槐樹,筆觸稚嫩卻充滿童趣:“我以後要刻更多好看的銅鈴,讓更多小朋友喜歡老巷文化!”
周浩推了推眼鏡,看著後台新增的家長谘詢私信,嘴角揚起一抹淺笑:“活動效果超出預期,已經有兩所中學聯係我們,想合作‘老巷文化研學’活動。”
林薇和江嶼並肩站在操場邊,看著夕陽把天空染成橘紅色,遠處的教學樓倒映在草坪上,格外溫柔。江嶼握住她的手,掌心溫熱:“你看,你做到了。老巷的故事,真的走進了更多人的心裡。”
林薇轉頭看他,眼裡閃著亮晶晶的光,嘴角揚起一抹釋然又堅定的笑:“不是我一個人做到的,是我們,是老巷的每一個人,是所有喜歡老巷文化的人。”
她知道,這場校園活動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老巷的煙火氣,會通過這些小小的文創產品,通過這些純真的童心,傳遞得更遠、更久。而她和她的團隊,會一直堅守初心,做老巷故事的守護者、傳承者,讓那些藏在青石板路、木格窗欞、銅鈴聲響裡的溫暖記憶,永遠不會被時光遺忘。
要不要我幫你補充一段“老巷文化研學”活動的籌備細節,比如和中學對接課程設計、邀請老巷店主當研學導師,讓事業線進一步延伸?
喜歡暴富的烏龍戀請大家收藏:()暴富的烏龍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