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魔族方麵,對於人類上繳糧食的數額也不是沒有規定。
魔族方麵要求,人類將種植出來的糧食的一半進行上交,另外一半則作為人類自己的口糧留用。
魔族方麵要求的一半的糧食,看上去非常多,但是要知道亞爾嗒斯郡地處帝國最西邊,又是邊境地區,因此人口數量一向不多。
像楊誌文所在的斯科德郡,人均耕地數量大約為七到十畝。
可是在亞爾嗒斯郡,人均耕地的數量可以達到15畝。
珈蘭帝國的耕種方式是輪休製。
每年農民會將三分之一的耕地拋荒不種,用於蓄養田力,而另外三分之二的耕地才會進行耕種,然後每年再進行輪換,以此保證耕地的地力可以跟得上。
目前,異世界耕地的主要糧食種類產出大約為每畝120斤左右。
也就是說,在魔族淪陷區的人類,其擁有的土地,每年產出的糧食可以達到1200斤。
除去上繳給魔族的一半,負責耕種的人類還保有600斤糧食。
600斤這個數量是指原糧數量,如果進行脫殼處理之後,糧食的實際保有量大約要下降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還剩下400斤。
人均400斤的糧食擁有量已經可以堪稱是非常大的一筆數字了。
而且不要忽略,一年當中並不是隻能種一次糧食。
而且珈蘭帝國的農民一年並不是隻種一次糧食,由於氣候還算可以,農民一般來說一年會種植兩次,當然這兩次種植的農作物並不是同一品種的。
異世界的主糧是一種口感和小麥比較像的穀物作物。
這種作物成熟時間大約為四個月,在蛻殼之後,可以直接通過水煮來進行食用,當然也可以磨粉。
而除了這種類似於小麥的穀物作物之外,珈蘭帝國的農民還會在穀物作物收獲一個月之後,播種另外一種農作物。
那是一種果實和乒乓球差不多大的存在。
這種農作物的的可食用部分和板栗的非常相似。
該種農作物的產量會比前一種農作物略差一些,但是其抗旱和抗寒性能較好,因此會在秋末進行播種,在來年春耕之前收獲。
這種農作物的口感會很差,不過,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有一口吃的就不錯了,口感什麼的並不在他們的要求範圍內。
所以算下來的話,如果一名農民擁有15畝耕地,那麼其理論上來說,每年可以擁有的糧食量大約為650斤。
如果真的可以達到這個數量級,那麼完全可以說,魔族淪陷區的人類農民過得比帝國其他地方的都要好。
畢竟帝國其他地方的農民由於耕地擁有量的問題,所以實際的糧食擁有量根本就沒有淪陷區的人類多,哪怕帝國其他地方農民上繳的糧食比例比魔族那裡要少。
但是有一點卻是帝國其他地方和魔族無法相比的,那就是魔族雖然殘暴,可是說話卻算數,讓你上交一半就上交一半,不會多要你的。
而帝國其他地方,表麵上說讓你上交三成,在實際上交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點,那就是加征。
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糧食運輸會出現損耗,加征的糧食就是用來彌補損耗的,至於說彌補損耗所加征的糧食到底有多少,那就是征糧人員說了算了。
說是三成可實際上,三成隻是你的,七成才是人家的,就這還要看人家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