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隻有這樣,異世界的存在,才可以成為華國工業商品的銷售地。
異世界數億的人口,哪怕無法像藍星一樣提供同樣規模的市場,但最少其可以等效藍星一個幾千萬人的國家規模市場。
因此,幫助異世界進行發展並不是在提高異世界的實力,相反,其是在讓華國在未來有更好的經營環境。
……
異世界,首涼季。
異世界的環境雖說和藍星相差不大,但是異世界對於一年四季的變化並不是和藍星一樣化為春夏秋冬四季。
在異世界,他們將春夏秋冬劃分為三個時期。
即,涼熱寒,其中,涼是指春秋兩季,由於中間隔著一個夏,因此異世界將涼又分為為首涼季和末涼季。
而熱和寒則分彆指代夏季和冬季。
首涼季是異世界的耕種和收獲時期。
在首涼季初期,去年寒季之前播種的農作物將會迎來豐收。
而伴隨著糧食成熟,華國前進基地去年播種的農作物,冬小麥也已趨近收獲。
儘管華國在異世界的時間尚短,開辟的耕地數量有限,但是在去年寒季來臨之前,華國依然播種了超過60萬畝冬小麥。
而如今,一台台收割機已經在田地之間忙碌,開始將成熟的冬小麥收獲。
“預計畝產會有多少?”
“目前我們對超過100畝冬小麥進行了隨機抽樣,得出的結論大約是畝產500公斤左右。”
趙家祥聽著自己學生的彙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儘管說冬小麥畝產500公斤,在華國算是非常正常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偏低,但是這些冬小麥畢竟是第一次在異世界進行種植。
能達到畝產500公斤已經是非常出乎趙家祥的預料了。
看完去年播種的冬小麥,趙家祥又轉去了其他地方。
作為華國方麵派遣到異世界的農業專家,趙家祥在去年有限的時間裡,在前進基地周邊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
品種非常多,從水稻,小麥這些主糧,再到棉花,中藥這些經濟作物,甚至還有水果,玉米,番薯,這些農作物。
首批播種的大量農作物主要是為了看看是否在異世界能夠存活以及產量如何,是否會受到影響。
對於趙家祥來說,至少到目前為止,藍星的絕大多數農作物都擁有在異世界成活並生長的能力。
這對於華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藍星的農作物能在這裡生存並生長,就意味著整個異世界都將可以作為華國種田的存在。
異世界超過8000萬平方公裡,當中可以進行耕種的土地麵積至少也在10以上。
而這個耕地麵積隻是保守估算的比例,實際比例可能更高。
畢竟異世界8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麵積還是很少的,這意味著耕地的實際開墾麵積可以更大。
隨後,趙家祥帶著自己的多名學生來到了另外一處大棚種植處。
此處大棚種植處主要種植著供應前進基地所需蔬菜和水果。
對於華國來說,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