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的西安城,正是春深似海的好時節。
護城河畔的垂柳抽出嫩綠的新芽,郊外的田疇泛起青青麥浪。
在這萬象更新的季節裡,奕帆心中的藍圖也在悄然萌發。
這日清晨,他特意在工程行的議事廳備好香茗,召集吳榮、陳師傅、付剛等核心人員共商大計。
諸位,
奕帆環視在場眾人,緩緩展開一幅規劃圖,如今工程行業務蒸蒸日上,但所用建材均需外購,成本既高,質量也難以把控。我意欲在城外開設磚窯、陶瓷廠,更要興建一座...水泥廠。
水泥?
陳師傅撚著胡須,滿臉困惑,這是何物?
他取出一袋早已備好的水泥樣品,徐徐道來:
此物遇水則凝,堅如磐石。築牆可省卻糯米灰漿,鋪路則平整如砥。若是量產,必能造福黎庶。
付剛沉吟道:這等秘術,確實需要嚴密防護。
正是。
他點頭道,因此我打算與秦王府合作。借王府之勢,護產業之全。
四月二十二,他遞帖求見秦王。
王府書房內,檀香嫋嫋,年輕的王爺把玩著水泥樣品,眼中精光閃爍。
奕先生此物,果真神奇。
秦王將凝固的水泥塊在手中掂量,但不知...要本王如何相助?
他躬身道:願以四成股份,請殿下入股一萬兩,並派親兵護衛工坊。
秦王輕笑,指尖輕叩紫檀桌麵,道:
四成?奕先生未免太過小氣。這等利國利民之物,王府出人出力,至少要占七成。
奕帆心中暗忖,這位年輕王爺果然精明。
卻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份文書,道:殿下請看,這是工坊的預算明細。一萬兩白銀僅夠前期投入,後續還需持續投入。況且...
奕帆故意頓了頓,技術才是根本。
秦王接過文書細看,忽然笑道:早就聽聞奕先生善於經營。這樣吧,六成股份,王府出資一萬五千兩,另派一隊親兵護衛。
奕帆佯裝為難:殿下,技術研發所耗甚巨...
五五分成,秦王打斷道,但王府要派賬房監理。
他見好就收,躬身道:殿下英明。不過在下還有個提議,將磚窯、陶瓷廠一並合作,三家工坊,殿下共占六成,如何?
秦王撫掌大笑:妙!就依先生!
五月初一,西安城外頓時熱鬨起來。
灞水河畔,三座工坊同時破土動工。
秦王府派來一隊精銳親兵,日夜巡邏守衛。
水泥廠的建造最為費心。
奕帆親自指導工匠建造高達三丈的立窯,先用青磚砌築內壁,再以耐火土塗抹。
窯體分三層:上層預熱,中層煆燒,下層冷卻。
窯底設有專門的出料口,方便取出燒成的水泥熟料。
注意通風口的朝向!
他在工地上指揮若定,要讓空氣自然對流,這樣才能保證煆燒溫度。
陳師傅帶著徒弟們日夜趕工,立窯終於在五月二十五建成。
接著便是安裝粉碎設備,奕帆設計了一套水力驅動的石碾,利用灞水的水力來粉碎石灰石和黏土。
六月初三,第一窯水泥終於出爐。
消息不脛而走,西安城的大小官員、富商巨賈紛紛前來觀看試驗。
灞水河畔人山人海,秦王、巡撫趙可懷、布政使李春光等要員更是早早就在臨時搭建的觀禮台就座。
奕帆命人將水泥與砂石按比例混合,加水攪拌成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