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一點,省委大院最後一盞路燈也熄了。
綜合二處的小會議室卻亮得刺眼,日光燈管嗡嗡作響,像一群發情的蟬。
林萬驍把大衣搭在椅背,襯衣袖口卷到手肘,露出二十四歲的瘦硬手臂。
桌上攤著三張省級地圖、一摞災情快報、兩盒紅雙喜,煙灰缸裡插滿半截煙頭,像一片焦黑的森林。
他麵前擺著一台老式聯想,鍵盤字母已被磨得發亮,空格鍵缺了一角,敲起來“哢噠哢噠”,像機關槍。
煙灰再一次落進缸裡,他抬手,把最後一口煙吸進肺,順手按滅。
屏幕左上角,文檔標題黑體三號:
《北江省雪災應急複盤:漏洞、教訓與對策》
署名欄空著,光標一閃一閃,像一把懸著的刀。
寫內參不是寫講話稿。
講話稿要短、實、帶鋒芒,像匕首;
內參要長、狠、帶血槽,像三棱刺。
林萬驍比誰都清楚:
這篇東西一旦簽發,明天就會躺在中央辦公廳的墨綠色文件夾裡,
後天就會出現在某部委司局長的案頭。
署名,則是一把雙刃劍:
寫得好,一步登天;
寫砸了,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每一個字都要像秤砣,落地有聲。
框架早已在心裡排兵布陣:
第一部分:災情數據,用表格,不含糊;
第二部分:暴露出的五大漏洞,刀刀見骨;
第三部分:對策十一條,每一條都對應一個責任部門;
第四部分:建議啟動“北江應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要錢、要編、要政策。
他敲下第一行字:
“本次雪災,北江省直接經濟損失四十七點六億元,相當於去年省級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一點八。”
數字冰冷,卻像一記悶棍,先敲昏自己,再敲昏看文件的人。
第二部分,他寫得極狠:
漏洞一:預警碎片化
“氣象、交通、應急三家各自為政,氣象局發紅色預警,交通廳兩小時後才啟動二級響應,應急廳則在災情發生三小時後仍按兵不動,錯失黃金四小時。”
漏洞二:儲備虛胖
“省級救災物資儲備中心賬麵帳篷五萬頂,實地盤點僅三萬兩千頂,缺口一萬八千頂,去向不明。”
漏洞三:指揮層級過多
“從縣到省,層層請示,層層畫圈,一個調運指令平均耗時十一小時,而雪崩掩埋黃金救援時間隻有兩小時。”
……
每寫一條,他都標注“詳見附件”,附件是淩晨剛從各地傳真來的原始記錄,鐵證如山。
第三部分,十一條對策,像十一條鞭子
“一、建立省級應急指揮中樞,由常務副省長掛帥,氣象、交通、應急、財政、公安五部門常駐合署辦公;
二、救災物資儲備實行‘賬實雙控’,省紀委牽頭,半年一審計,一年一巡視;
三、省級財政設立應急專項資金十億元,單列戶頭,不經部門周轉,直達一線;
……
十一、將雪災複盤報告列為省委中心組學習必讀書目,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誌撰寫心得體會,限期上報。”
寫到這裡,他停下,點上一支煙,深深吸一口,煙霧在燈光下盤旋,像一條白龍。
他知道,第十一條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