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橋鎮黨委班子七人,召開黨委會。
書記周正陽,五十二歲,中等身材,說話帶著川北口音,笑起來眼角擠出兩道深溝。
副書記、鎮長林萬驍,眉眼清正,白襯衫袖口永遠卷到肘彎,露出一截麥色小臂。
副書記郭強,分管組織人事,一張國字臉,說話慢條斯理,卻句句帶鉤。
紀委書記李萍,四十八歲,齊耳短發,走路帶風,眼神一掃,便能讓人脊梁發涼。
組織委員陳亮,三十出頭,瘦高個,寫材料出身,鍵盤敲得比機關槍還急。
宣傳委員許婷,掛職兩年,原省台記者,說話帶播音腔,笑起來卻像鄰家大姐。
政法委員、派出所長陸蔓,二十六歲,原所長老鄭退休,省廳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把她空降下來任所長,副科級。此時,她一身藏藍製服,腰板筆直,像一把未出鞘的劍。
七個人,七個崗位,卻圍著同一張圓桌,圍著同一個目標,把震後倒塌的老街區,變成青橋鎮翻身的棋盤。
窗外槐花初綻,香氣被晨風卷進來,混著墨水的味道。
圓桌上攤著一張a0規劃圖,紅筆圈出的區域像一塊尚未愈合的傷疤。
周正陽把茶杯往桌上一頓,聲音不高,卻帶著砂礫的質感:“今天隻議一件事,中心老樓倒塌區怎麼活。”
林萬驍把激光筆點在紅圈中央:“省裡給災後重建產業指標500畝,期限三年,稅收目標3000萬年。
方案隻有一個:整體規劃物流園,鎮投控股51,其餘公開競價,一期投資5億。”
話音落下,會議室安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
郭強推了推眼鏡:“鎮裡沒錢,51怎麼撐?”
林萬驍從文件夾裡抽出省財政廳批複,鋼印鮮紅,像一枚剛烙的鐵章:“土地作價入股,省裡兜底,鎮裡零現金投入。”
李萍挑眉:“群眾會不會說鎮裡賤賣土地?”
林萬驍把另一份文件推到她麵前:“重建方案、股權比例、收益測算,全程公示,接受審計。誰有異議,直接看賬本。”
一句話,堵死所有退路。
表決,全體通過。
周正陽拍板:“下午發函,明天送縣政府。”
次日上午十點,縣政府大樓九樓。
縣長秦懷遠,五十出頭,頭發灰白,一張方臉棱角分明。
他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麵前攤著青橋鎮的紅頭文件,指尖在“500畝”上輕輕敲了兩下。
林萬驍站在桌前,背脊筆直,聲音不高:“縣長,鎮裡零現金投入,三年後稅收縣級留存100,縣裡穩賺不賠。”
秦懷遠端起茶杯,喝一口,喉嚨裡發出咕嚕聲:“五個億,縣裡備案可以,但有一條,稅收必須留在縣裡。”
林萬驍點頭:“物流園稅收縣級留存100,鎮裡隻要就業和分紅。”
秦懷遠把茶杯往桌上一頓:“成交!”
紅頭文件上,縣長秦懷遠、常務副縣長何發強、財政局長魏小丹,三人簽字,公章落下,像一枚鋼印釘在青橋鎮的未來上。
第三天清晨,省城高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