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橋經驗》的初稿如同一塊精心雕琢的美玉,隻待合適的時機呈於世人麵前。林萬驍深諳“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再好的經驗,沒有強有力的推廣,也隻能明珠蒙塵。
他需要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造勢,將“青橋經驗”這塊金字招牌高高掛起,亮瞎所有人的眼。
機會很快來了。
在顧沉舟省長的親自安排下,北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組建了一個高規格的調研組,由研究室副主任親自帶隊,浩浩蕩蕩開赴青橋鎮,進行為期三天的深度調研。美其名曰“總結基層鮮活實踐,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消息傳來,青橋鎮上下頓時像打了雞血。縣委縣政府更是高度重視,縣委書記吳大勇親自打電話給林萬驍,語氣那叫一個熱情洋溢:“萬驍啊!省裡這麼重視,這是對我們全縣工作的肯定!你一定要接待好,彙報好,要充分展現我們青橋、我們青川的良好形象!需要縣裡什麼支持,直接說!”
林萬驍握著電話,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他知道,這肯定是顧省長的手筆。調研組下來,本身就是一種最高級彆的“官方認證”,其分量遠超任何形式的表揚。
接待工作瞬間提升到“戰備狀態”。鎮政府大院打掃得比過年還乾淨,花壇裡的冬青樹被修剪得像是剛軍訓完的標兵,連鎮政府門口那兩隻石獅子都快被擦禿嚕皮了。
調研組的車隊抵達時,那陣仗讓見慣了場麵的青橋乾部都暗暗咋舌。林萬驍和周正陽帶著班子全體成員,早早就在門口迎候,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熱情與謙遜。
副主任是個戴著金絲眼鏡、學者氣很濃的中年男子,握手時力度適中,說話條理清晰:“林鎮長,周書記,打擾了。我們這次來,主要是學習,你們青橋的實踐啊,在省裡都掛上號了!”
接下來的三天,調研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他們不僅看德寧、看民宿、看考古公園,還一頭紮進村裡,跟老農蹲在地頭聊收成,拉著民宿老板娘算賬本,甚至混進鎮中心小學跟孩子們一起聽了一堂課。
林萬驍全程陪同,講解起來那叫一個深入淺出、數據翔實、金句頻出。從“黨建引領不是掛標語,是要讓黨員成為產業鏈上的螺絲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你得先會算賬,知道怎麼把風景變成‘風景幣’”,聽得調研組一行人時而點頭沉思,時而哈哈大笑,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
晚上座談,林萬驍更是火力全開。他不再是那個埋頭乾事的鎮長,儼然成了鄉村振興領域的“理論家”,把那份《青橋經驗》報告裡的精髓,用最生動活潑的語言闡述出來,聽得各位政策研究大佬們眼睛發亮,直呼“接地氣”、“有乾貨”、“啟發很大”!
調研結束時的反饋會上,副主任握著林萬驍的手用力晃了晃:“萬驍同誌,不虛此行,真是不虛此行啊!你們青橋的經驗,不僅做得實,總結得更好!有血有肉有靈魂!回去我們一定好好向省委彙報!”
送走心滿意足的調研組,青橋乾部們剛想鬆口氣,第二波攻勢又到了。
第二天,《北江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重磅係列報道開篇:《解碼“青橋奇跡”:一個鄉鎮的鄉村振興答卷》,作者赫然是首席記者沈星瀾!
這篇文章寫得那叫一個精彩!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細節;既有數據支撐,又有人物故事;既充分肯定了青橋的成就,又深入剖析了其成功的“密碼”。
文筆犀利,觀點鮮明,金句迭出,看得人熱血沸騰。
“……在這裡,黨建不是會議室裡的報告,而是車間黨員攻關小組的紅旗,是民宿聯盟黨支部的承諾牌……”
“……在這裡,農民不再是看天吃飯的被動者,而是拿著宅基地入股、等著年底分紅的‘股東’,是開著寶馬種有機菜的‘新農人’……”
“……鎮長林萬驍,這位年輕的掌舵人,用他的話說:‘發展不是為了數字好看,是要讓老百姓覺得,這日子有奔頭!’……”
係列報道一連發了五天,天天頭版,篇篇重磅。“青橋經驗”這個詞,像病毒一樣迅速傳遍全省,甚至引起了央媒的關注。
青橋鎮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全國各地來考察學習的、采訪的、取經的團隊絡繹不絕,鎮裡那家唯一的賓館天天爆滿,民宿訂單排到了三個月後。
周正陽書記看著這陣勢,又是高興又是發愁,找到林萬驍:“萬驍啊,這…這人也太多了!接待壓力太大了!咱們乾部都快成導遊了!”
林萬驍正在看一份新的規劃圖,頭也沒抬,笑道:“書記,這是好事啊!說明咱們的經驗得到認可了。接待不過來?那就搞個‘青橋經驗研學班’嘛!明碼標價,收費培訓!既能控製人數保證質量,還能給鎮裡創收,順便把我們的模式推廣出去!”
周正陽聽得目瞪口呆,伸出大拇指:“高!實在是高!萬驍,你這腦子…真是活絡!”
一時間,青橋鎮成了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的“朝聖地”。“看鄉村振興,必到青橋鎮”成了不少人口頭禪。林萬驍也從一個“能乾事的鎮長”,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明星鎮長”、“鄉村振興專家”,各種邀請函、采訪請求雪片般飛來。
當然,也有人酸溜溜地說風涼話。“不就是運氣好,挖了個墓,引了個廠嘛!”“吹得天花亂墜,還不是靠政策傾斜?”“那個林萬驍,這麼年輕,這麼高調,我看懸…”
但這些雜音,很快就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讚譽和考察學習的人潮中了。
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又一撥來自外省的考察團興致勃勃地拍照討論,林萬驍臉上露出了笑容。
輿論的勢,已經造起來了。“青橋經驗”這塊招牌,算是立住了,而且擦得鋥光瓦亮。
他知道,這一切都隻是鋪墊。接下來,他就要拿著這份沉甸甸的“政治資本”,去敲開那扇通往更高舞台的大門了。
好戲,還在後頭。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