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頓學習暫告一段落,恢複了正常上課,但學員們走在路上,腳步都下意識地放輕了幾分,交談的聲音也收斂著,仿佛生怕驚動了什麼。
這天下午,課程結束後,林萬驍正準備去圖書館,卻被教學班主任叫住了。
“萬驍同誌,請稍等一下。”
班主任的臉色依舊嚴肅,但語氣還算平和:“調查組的同誌想找你了解點情況,關於上周末的。麻煩你現在跟我去一下小會議室。”
該來的總會來。林萬驍麵色平靜地點點頭:“好的,主任。”
該來的總會來。林萬驍麵色平靜地點點頭:“好的,主任。”他心裡清楚,自己雖然沒去,但李方軍當麵邀請過自己,這件事肯定繞不過去。
小會議室裡,坐著兩位表情嚴肅的中年乾部,一位來自省紀委,一位來自省委組織部乾監處。班主任簡單介紹後便離開了,留下林萬驍獨自麵對。
“林萬驍同誌,請坐。”省紀委的那位乾部開口,聲音平穩卻自帶威嚴,“找你來,是想了解一下上周末,關於常安李方軍同誌提議聚餐的相關情況。請你如實陳述,不要有任何隱瞞。”
“好的,我一定如實說明。”林萬驍端正坐姿,語氣坦然。
組織部的乾部拿出記錄本,準備記錄。
“李方軍同誌是否曾邀請你參加周末的聚餐?”
“是的。”林萬驍點頭,“大概是在上周四或者周五的課間,具體時間記不清了。在教學樓下的路上,他遇到我,還有趙大河、曹雲峰兩位同學,當時提出了邀請。”
“他具體是怎麼說的?”
“他說周末在常安駐省辦有個小範圍的同學聚會,吃個便飯,交流感情,邀請我參加。”
“你當時是如何回應的?”
“我表示感謝了他的邀請,但以周末已經約了省紀委的一位老領導彙報思想為由,婉言拒絕了。”林萬驍陳述得清晰客觀,“並且,我當時還提醒了一句,說歐部長剛強調完紀律,這種跨地區的聚餐可能不太合適。”
兩位調查乾部交換了一個眼神。紀委的同誌繼續問:“你提醒的具體措辭是什麼?李方軍同誌當時是什麼反應?”
“我的原話大概是:‘李市長,歐部長剛強調完紀律,這種跨地區的同學聚餐,性質難說,還是注意點影響好。’”林萬驍回憶道,“李市長當時的反應是打了個哈哈,說‘理解理解,下次再說’,然後就離開了。”
“除了你之外,他當時還邀請了誰?”
“當時在場的有趙大河和曹雲峰同學,他都一並邀請了。”
“他們兩人是否接受了邀請?”
“據我所知,沒有。趙大河同學後來跟我表示過他覺得不太合適,曹雲峰同學沒有明確表態,但周末他們都留在學校或者回家了,沒有參加。”林萬驍如實回答,不添油加醋,也不為他人遮掩,如實陳述事實。
“關於這次聚餐,你還知道其他什麼情況嗎?比如都有誰參加了?在哪裡進行的?”
“這些我都不清楚。”林萬驍搖頭,“李市長邀請時沒有說具體人員和地點,我拒絕後也沒有再關注此事。直到周日晚上出事,才聽同學說起。”
問話持續了大約十五分鐘,問題細致且有針對性的。林萬驍一一作答,語氣平穩,內容客觀,既沒有刻意撇清自己,也沒有落井下石,更沒有任何主觀臆測和情緒化的表達。
最後,紀委的同誌合上筆記本,麵色稍霽:“好的,情況我們了解了。感謝你的配合。今天談話的內容,請注意保密。”
“請組織放心,我明白紀律。”林萬驍起身。
離開小會議室,他輕輕籲了口氣。這次問話,更像是一次對他定力和人品的檢驗。回答得體,順利過關;若有任何虛言或失措,恐怕都會留下不良記錄。
第二天,按照調查組和校委的要求,青乾班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會。主題隻有一個:針對“周末事件”進行再反思、再剖析、再表態。
會議氣氛比之前的分組討論更加莊重和嚴肅。每個人都清楚,這不僅是對事件的反思,更是在調查組麵前的一次政治表態和立場展示。
幾位班委帶頭發言,言辭激烈,痛心疾首,對違紀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隨後,學員們依次發言。
輪到林萬驍時,他並沒有像有些人那樣情緒激動,而是依舊保持著冷靜克製的風格,但話語的分量卻絲毫不輕。
“對於這次發生的事件,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感到十分震驚和痛心。”他聲音沉穩,目光掃過在場的同學和後排就坐的調查組同誌,“幾位同學的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校規校紀,更是辜負了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損害了黨員乾部的形象,教訓極其深刻。”
他略微停頓,讓眾人消化一下,然後繼續說道:“這件事,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警示我們,紀律規矩不是軟約束,而是硬杠杠,是帶電的高壓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觸碰不得。它更警示我們,領導乾部的作風無小事,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必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做到慎獨慎微慎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作為青乾班的一員,我堅決擁護歐部長的重要批示,堅決擁護組織對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的決定。我相信,組織會本著實事求是、依規依紀的原則,做出公正的處理。”
最後,他結合自身說道:“反思自身,雖然此次我沒有參與,但也絕非‘事不關己’。李方軍同學當時也邀請了我,這提醒我,誘惑和考驗無處不在。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和紀律意識,牢牢守住底線。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並願意接受組織和同誌們的監督。”
他的發言,既有高度,又接地氣;既表達了立場,又進行了自我反思;既客觀評價了事件,又沒脫離自身。聽起來誠懇務實,不空洞,不浮誇。
調查組的同誌在記錄本上快速地寫著什麼。
會議結束後,曹雲峰走到林萬驍身邊,低聲說:“萬驍,你剛才發言很有分寸。”
林萬驍笑了笑:“隻是說了點實話。”
傅逸明也走過來,意味深長地說:“是啊,實話實說最好。現在這情況,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但不說不錯也不行。你這個度,把握得剛好。”
趙大河則湊過來,心有餘悸:“哎呀媽呀,剛才開會俺緊張得手心都是汗。萬驍,還是你穩得住。幸虧俺當時沒腦子一熱跟著去,不然現在也得跟李市長他們一樣,等著挨處分呢!”
林萬驍沒有多說什麼。他知道,經過這次配合調查和組織生活會的表態,自己在這風波中的角色算是清晰了:一個清醒的拒絕者,一個配合的調查對象,一個態度端正的反思者。
這個定位,安全,且符合組織期望。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