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理工大學校園裡書香彌漫,莘莘學子行色匆匆,一切都顯得寧靜而有序。
不過,省紀委三處的調查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林萬驍站在學校圖書館的落地窗前,望著遠處那棟氣派的行政大樓。遊建軍的辦公室就在那裡,一個被無數榮譽和光環籠罩的地方:長江學者、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博士生導師……每一個頭銜都像一道光環,讓這位副校長顯得格外耀眼。
“頭兒,又吃閉門羹了。”鄭國棟快步走來,臉上帶著幾分挫敗,“財務處說最近的賬目都在審計,調閱需要校長特批。”
林萬驍並不意外。自從一周前開始對遊建軍展開初步核查以來,這樣的軟釘子他們已經碰了不止一次。
“基建處那邊呢?”“更絕。”鄭國棟苦笑,“說是所有新校區建設檔案都打包移送檔案館了,要查閱得走半個月流程。”
兩人走出圖書館,秋日的陽光透過銀杏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幾個學生說笑著從身邊經過,談論著剛剛結束的講座,“遊校長講得真好,真是學者風範”。
林萬驍目光微沉。越是完美的表象,背後隱藏的可能越是驚人。
回到三處的小會議室,調查組的其他成員也都麵帶愁容。
“供應商那邊聯係了七家,五家直接拒接,兩家表示所有合作都合規合法,然後就再也不接電話了。”小王彙報道。
小李接著報告:“走訪了十二位教職工,不是推說不知情,就是誇遊校長為人正派。有個年輕教師倒是欲言又止,但最後隻說"我還要在這裡工作"。”
最讓人頭疼的是,所有賬麵資料都完美無缺。招標程序規範,中標企業資質齊全,資金流向清晰。遊建軍本人的財產申報也毫無破綻:一套房改房,一輛普通轎車,存款餘額甚至算不上豐厚。
“就像對著銅牆鐵壁發力,找不到半點裂縫。”鄭國棟忍不住抱怨。
林萬驍沉默地看著白板上密密麻麻又毫無進展的關係圖。遊建軍這張學者麵具戴得太好,太完美了。
“頭兒,要不我們先放一放?”小王試探著問,“這樣耗下去不是辦法。”
林萬驍搖頭:“越是無懈可擊,越說明問題。一個真正清廉的乾部,不會讓周圍人都三緘其口。”
他重新部署任務:“既然明的不行,我們就換個思路。鄭處,你帶人查遊建軍擔任學術評委期間的項目評審情況,特彆是那些他重點推薦最後中標的項目。”“小王,你繼續深挖那幾家供應商,不過要換個名義,就以市場調研的名義,了解行業整體情況。”“小李,你重點研究遊建軍近五年帶的博士生,特彆是那些畢業論文質量一般卻順利畢業的。”
新的調查方向很快有了微妙發現。
三天後,鄭國棟帶來了有趣的信息:“遊建軍擔任評委的七個重大科研項目中,有五個中標企業都和他有點關係,不是曾經的學生創辦,就是有他的學生在裡麵任職。”
小王那邊也有進展:“那幾家供應商在其他高校的報價普遍比北江理工低10到20。”
最關鍵的發現來自小李:“遊建軍帶的博士生中,有三人來自同一家企業,畢業論文質量都很一般,卻都順利畢業了。而那家企業,恰好是北江理工的設備供應商。”
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個結論:遊建軍通過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交織,構建了一張極其隱蔽的利益輸送網絡。
但問題是,仍然沒有直接證據。
“就像知道寶藏在哪裡,就是找不到鑰匙。”鄭國棟垂頭喪氣地說。
林萬驍卻笑了:“至少我們現在知道,這堵銅牆鐵壁並非真的無縫。”
他走到白板前,在遊建軍的名字周圍畫了一個圈:“所有的阻力都說明一點:有人害怕我們查下去。而這,就是最大的突破口。”
就在這時,林萬驍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一個陌生號碼,接通後對方隻說了一句話:“遊建軍的很多問題在科研經費。”然後就掛斷了電話。
調查組頓時振奮起來,這是他們接到的第一個有價值線索!
“科研經費…”林萬驍若有所思,“這就說得通了。基建項目太大,容易引人注目。科研經費額度小,項目多,才是最好的掩護。”
新的調查方向立即確定。然而當小王去調閱科研經費使用記錄時,卻被告知:相關檔案正在數字化整理,暫時無法查閱。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