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改造指揮部的臨時辦公室裡,煙霧繚繞。牆上掛著的巨幅片區地圖被各種顏色的記號筆標注得密密麻麻,每一處標記背後,都可能是一戶難啃的“硬骨頭”。工作組連日來的疲憊寫在每個人臉上,與村民的溝通如同陷入泥沼,進展緩慢。
“書記,這樣一家一戶談下去,效率太低了!而且那幾戶違規擴建的,油鹽不進,還煽動其他人。要不……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位從其他部門抽調來的副組長,揉著太陽穴,語氣帶著一絲焦躁,未儘之語裡暗示著某種更“高效”但可能更激烈的手段。
“考慮什麼?考慮強推?考慮動用非常手段?”林萬驍打斷他,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冷冽。他目光掃過在場所有工作人員,“解放村不是戰場,這裡的居民不是敵人!我們是在為他們改善生活環境,不是在攻城略地!”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解放村的位置上:“前任為什麼失敗?就是因為脫離了群眾,想靠行政命令和開發商的錢包硬砸!結果呢?砸出了群體事件,砸壞了政府公信力!這個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他轉過身,語氣斬釘截鐵:“在解放村,我們必須換一種思路!要拆掉物理上的圍牆,先要拆掉心裡的圍牆。強拆的思路,想都不要再想!”
那麼,路在何方?
林萬驍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理想化”甚至“自找麻煩”的方案,成立“解放村片區自治改造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不能是擺設!”林萬驍在指揮部會議上明確要求,“成員必須由解放村的居民自己選舉產生,要有真正的代表性!包括熟悉情況的老居民、有公信力的老黨員、懂得法律的律師、還有關心此事的人大代表。改造的初步方案、補償標準的細化、安置房源的選擇、甚至分房搖號的規則,所有核心環節,都必須有這個委員會全程參與討論、審議,甚至擁有建議權和監督權!”
此言一出,不僅工作組內部有人暗自咂舌,覺得這是把主動權交給了村民,自縛手腳,就連區裡一些觀望的領導也覺得林萬驍此舉過於冒險,一旦委員會被少數彆有用心的人把持,或者意見無法統一,整個項目將陷入無休止的內耗和扯皮。
但林萬驍力排眾議:“怕麻煩?那就不要乾拆遷!民意如水,堵不如疏。隻有讓群眾真正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讓他們覺得這是‘我們自己的事’,而不是‘政府要拆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化解抵觸情緒,爭取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過程或許繁瑣,但這是避免後期更大麻煩的唯一正道!”
在他的強力推動下,解放村通過各樓棟推舉、街道審核、張榜公示,最終選舉產生了由15人組成的自治改造委員會。成員包括幾位在村裡住了幾十年的老人、一位退休的中學教師、一位在城裡做律師的本村子弟、還有區人大代表、社區書記等。
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就在解放村臨時騰出的一間大會議室裡舉行。林萬驍和章峰柏親自到場。會議開始,氣氛並不融洽。委員們帶著各自代表的群體訴求,言辭激烈,質疑聲不斷。
“補償標準為什麼是那個數?夠在哪兒買房?”
“安置房位置太偏了,我們老人看病買菜怎麼辦?”
“那些沒證的房子怎麼算?總不能一點都不管吧?”
“憑什麼他們違章搭建的,還能跟我們談條件?”
麵對連珠炮似的提問和質疑,林萬驍沒有讓乾部念稿子解釋,而是讓工作人員把相關的政策文件、周邊房價數據、安置房源的詳細資料包括戶型、麵積、周邊配套規劃)全部擺上台麵。
“各位委員,今天這個會,不是我們來宣布答案,而是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林萬驍語氣平和,“所有的政策、數據都在這裡,透明公開。補償標準是參考了周邊市場價格和法規製定的基準,具體到每一戶,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如樓層、朝向、裝修)進行微調。安置房源不止一處,各有優劣,最終選擇哪裡的房子,可以由大家共同商議,甚至可以組織大家去看房。”
他指著那幾個反映違章建築問題的委員說:“關於違章建築,政府的立場是明確的,必須依法處置,這是為了維護絕大多數守法規居民的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平。但是,對於其中確實存在的曆史遺留問題和實際居住困難,我們也不會簡單粗暴地一刀切,會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內,研究幫扶措施,但這絕不等於承認其合法性。”
他坦誠的態度和擺在桌麵上的事實,讓激烈的爭論漸漸轉向了務實的討論。律師委員從法律角度分析補償方案的合理性;老教師委員呼籲大家要著眼長遠,看到改造後整體環境的提升;人大代表則負責記錄各方訴求,監督進程。
會議從下午一直開到深夜。雖然很多問題並未當場解決,但一種基於規則和事實的對話機製,算是初步建立了起來。
此後,自治改造委員會成了解放村改造的實際“議事中樞”。大大小小的協調會、討論會開了幾十次。過程確實繁瑣,有時為了一個補償係數的確定,或者一處安置房源的選擇,委員們都能爭得麵紅耳赤,工作組需要反複解釋、測算、協調。
但正是這種“繁瑣”,將改造的決策過程從神秘的黑箱拖入了陽光下的博弈場。每一個爭議的解決,都伴隨著信息的公開和利益的平衡,使得絕大多數村民感受到了被尊重和程序的公正。那些試圖散布謠言、煽動對抗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幾個原本態度強硬的“釘子戶”,發現以往那種“鬨大有奶吃”的策略,在自治委員會這套機製麵前逐漸失效,因為大多數鄰居開始基於公開的信息和規則來思考問題,不再輕易被裹挾。
民意,在這場看似繁瑣、緩慢的博弈中,悄然發生著轉變。從最初的普遍懷疑、抵觸,到部分人觀望、計算,再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詢問政策、比較房源。一種“早簽約、早選房、早受益”的共識,在村民中慢慢形成。
林萬驍站在指揮部二樓的窗口,看著樓下自治委員會又一次散會後,委員們還在三三兩兩地討論著。他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