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化工泄漏事件的塵埃落定,以及隨之而來的“因禍得福”,並沒有讓林萬驍有絲毫的鬆懈。相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如同一劑強烈的清醒劑,迫使他站在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重新審視和規劃龍湖的未來。
在一次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專題研討會上,林萬驍拋出了一個引發深思的問題:“同誌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龍湖的經濟體量、城市框架、產業基礎都上了一個大台階。但是,麵向未來,我們龍湖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我們賴以持續發展的底色,又應該是什麼?”
他沒有等待回答,而是自問自答,語氣沉凝:“這次安全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過去我們可能過於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但在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的同時,對發展的質量和安全底線,強調得還不夠、堅守得還不牢!龍湖不能再走那種依靠資源消耗、甚至容忍安全隱患的粗放式老路了!”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著的龍湖區戰略規劃圖前,目光銳利如刀:“我們必須為龍湖的發展,注入新的基因,奠定新的底色!我認為,這新的底色,就是六個字:安全、綠色、智慧!”
他詳細闡釋了這三大底色的內涵: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底線!它不僅是生產安全,還包括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等方方麵麵。我們要建設的是一個讓投資者放心、讓居民安心的‘平安龍湖’。”
“綠色,是發展的方式和方向!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環保產業,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我們要建設的是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龍湖’。”
“智慧,是發展的引擎和支撐!我們要擁抱數字時代,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產業創新能力和民生服務水平。我們要建設的是一個高效、便捷、精準的‘智慧龍湖’。”
這三大底色的提出,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基於對龍湖現狀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握。林萬驍要求,立即啟動對《龍湖區未來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的修訂工作,將“安全、綠色、智慧”的理念全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在他的親自指導下,修訂工作迅速展開。新的戰略規劃,在原有的產業強區、科技興區等目標基礎上,著重強化了以下幾個方麵:
在“安全”底色上,規劃明確提出:
·構建“全域覆蓋、全程可控、全員參與”的大安全體係。除持續強化安全生產外,重點布局“城市公共安全預警與應急指揮係統”。整合公安、消防、醫療、交通、氣象、地質、危化品監管等各部門數據資源,建立統一的城市運行風險監測預警平台,利用大數據和ai模型,實現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早期識彆、智能分析和快速響應。林萬驍將其比喻為“城市運行的‘智慧神經中樞’和‘免疫係統’”。
·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守住不發生係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綠色”底色上,規劃突出:
·將環保產業作為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並依托龍湖科創中心,設立“綠色技術研發與轉化平台”,吸引和孵化相關領域的創新企業和團隊。
·嚴格產業準入,提高環保標準,倒逼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建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基地。
·全麵推進城市綠化美化、水係治理、大氣汙染防治,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每一個細節。
在“智慧”底色上,規劃強調:
·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署物聯感知終端,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平台,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更多事項“一網通辦”、“秒批秒辦”。
·推動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讓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為了確保新戰略的落地,林萬驍指示區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等部門,圍繞“安全、綠色、智慧”三大方向,抓緊製定具體的專項行動計劃和配套政策。同時,他要求區委組織部,在“龍湖青年英才計劃”中,增設“安全發展與應急管理”、“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等專項培養方向,為新的戰略實施儲備專業化人才。
修訂後的《龍湖區發展戰略規劃修編版)》在區委常委會上獲得一致通過。這份凝聚了危機反思和未來前瞻的新藍圖,為龍湖的下一輪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同誌們,”林萬驍在常委會總結時說道,“將‘安全、綠色、智慧’作為龍湖新的發展底色,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立足長遠、關乎根本的戰略抉擇。這可能會讓我們在某些方麵短期內‘慢’一點,但隻有這樣,我們龍湖的發展才能更健康、更可持續、更有韌性,才能真正行穩致遠,在未來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