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北年家出來,夜色已深。林萬驍坐在車後座,窗外的路燈流光溢彩,勾勒出林州夜晚的輪廓,但他的心卻如同這光影下的城市,明暗交錯,暗流湧動。
馬風雲的動作比他預想的更快,也更直接。這不隻是理念之爭,更是權力版圖的重新劃分。自己這個因“龍湖模式”而聲名在外的區委書記,在新市長眼中,恐怕既是需要打壓的潛在對手,也是可以用來彰顯其權威的“磨刀石”。
“不能被動接招。”林萬驍心中默念。馬風雲可以拉攏新常委,可以強調速度壓倒一切,但他林萬驍也有自己的陣地和依仗。
次日一早,林萬驍便出現在了市委書記鄭同林的辦公室。這一次,他帶來了更加詳實的材料,不僅有龍湖區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數據,更有關於“安全、綠色、智慧”三大底色落實的具體方案和初步成效評估。
“鄭書記,馬市長強調發展速度,我完全讚同。”林萬驍開門見山,姿態卻放得很低,“龍湖也迫切需要加快發展。但我們追求的,必須是高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這是我整理的一些資料,特彆是關於我們構建城市安全預警係統和推動環保產業落地的進展,想請您把關。”
他將材料輕輕放在鄭同林桌上。這不是簡單的彙報,而是一種姿態的展示,他林萬驍,是鄭同林或者說顧沉舟體係)在林州基層最堅定、最有能力的執行者之一。
鄭同林仔細翻看著材料,不時點頭。他欣賞林萬驍這種既有銳氣又懂得政治規矩的乾部。“萬驍,你的思路很清晰,工作也紮實。馬市長新官上任,想儘快打開局麵,心情可以理解。但發展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違背規律。你堅持的‘底色’,恰恰是保證林州發展不走彎路、不留後患的關鍵。”
他合上材料,目光深邃地看著林萬驍:“市委是支持你的。龍湖的模式,不僅要堅持,還要深化,要成為全市的樣板。遇到阻力,要及時向市委彙報。”
“謝謝鄭書記支持!”林萬驍適時表態,“我一定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守好龍湖陣地,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離開鄭同林辦公室,林萬驍心中稍定。獲得了市委書記的明確支持,至少在常委會上,麵對馬風雲的壓力,他有了更強的底氣和對衝力量。鄭同林作為班長,其態度對於平衡馬風雲的“速度論”至關重要。
但這還不夠。馬風雲背後站著曹雲川,是省級層麵的力量。要確保自己的聲音不被淹沒,甚至在某些關鍵時刻能得到更高級彆的關注,他需要一條更直接、更暢通的通道。
幾天後,林萬驍以彙報龍湖長期發展規劃和請求省委政策支持為由,親赴省城,向省委書記顧沉舟彙報工作。
在顧沉舟那間寬大卻並不奢華的辦公室裡,林萬驍感受到了與林州迥異的氛圍。這裡更沉穩,更宏觀。
“書記,”林萬驍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題,“林州新班子已經到位,鄭同林書記思路清晰,穩紮穩打。馬風雲市長乾勁很足,強調‘項目為王’、‘三年翻番’。”
顧沉舟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手指間夾著一支香煙,煙霧嫋嫋。他聽著,不動聲色:“嗯,風雲同誌在發改委就以敢闖敢乾著稱。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考校。
林萬驍坐姿端正,語速平穩:“發展是硬道理,馬市長的緊迫感我能理解。但林州,特彆是龍湖的基礎,決定了我們不能隻要速度不要質量,更不能以犧牲安全和環境為代價。我向鄭書記和您彙報過的‘安全、綠色、智慧’三大底色,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例如,我們正在推進的城市安全預警係統,前期投入看似增加了成本,但長遠看,是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高質量投資的必然要求。如果為了短期速度,放鬆安全監管、降低環保門檻,恐怕會埋下更大的隱患,甚至可能重蹈新科化工事件的覆轍,那才是對發展最大的傷害。”
他沒有直接批評馬風雲,而是從龍湖的實踐和長遠利益出發,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巧妙地點出了潛在風險。
顧沉舟微微頷首,彈了彈煙灰:“你的顧慮有道理。高質量發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速度。省委對林州的期望,是既要發展得快,更要發展得好。龍湖的探索,符合這一方向。”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有些深沉:“新班子磨合,有不同聲音很正常。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既要尊重班長,維護班子團結,也要堅持原則,守住底線。有什麼情況,可以直接向同林同誌彙報,也可以……讓辦公廳的同誌轉達給我。”
“辦公廳的同誌”,這看似隨意的一句,卻讓林萬驍心頭一凜。這是顧沉舟在暗示,他有一條可以直接通向自己的信息渠道,繞開可能存在的市級層麵的阻塞或過濾。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也是一種無形的支持。
“我明白,書記。”林萬驍鄭重回答,“我一定牢記您的指示,在市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堅持實事求是,努力為林州、為北江的發展貢獻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彙報結束時,顧沉舟起身,走到牆上的北江省地圖前,指了指林州的位置:“林州是北江的重要一極,龍湖又是林州的龍頭。把龍湖的事情辦好,就是為全省大局做貢獻。放手去乾,省裡是支持實乾、支持創新的。”
這句話,給林萬驍吃了一顆定心丸。
從顧沉舟辦公室出來,林萬驍沒有立刻返回林州,而是去了一趟省委辦公廳,以彙報工作、溝通信息的名義,拜訪了幾位關鍵處的負責人,特彆是與顧沉舟關係密切的綜合一處。他沒有具體告狀,隻是客觀介紹了龍湖的發展情況和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難題如土地、資金、政策瓶頸),並表達了希望省委辦公廳能更多了解基層實際的聲音。這種看似程序性的溝通,實則是在鞏固和拓寬那條“直接信息通道”。
回到林州,林萬驍感覺自己的腳步更加沉穩。
他首先加強了與區委班子,特彆是區長新任,與他配合尚可)和幾位核心副職的溝通,統一思想,強調在堅持“三大底色”的前提下,積極對接市裡的招商要求,但所有項目必須經過嚴格論證,符合龍湖的產業規劃和環保安全標準。他要確保龍湖內部鐵板一塊,不給外界任何可乘之機。
同時,他指示秘書陸星河,更加密切地關注市裡的動向,特彆是馬風雲接觸其他常委的情況以及可能拋出的重大政策調整。
幾天後,馬風雲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審議《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的若乾措施征求意見稿)》。這份稿子充滿了“突破”、“創新”、“特事特辦”的字眼,其中不少條款在林萬驍看來,存在規避監管、打政策擦邊球的風險。
按照慣例,這份征求意見稿會下發各區縣和相關部門。
林萬驍拿到文件後,沒有急於表態。他先讓李明組織區法製辦、發改局、環保局、安監局等核心部門進行深入研究,逐條分析潛在風險和與上位法、上級政策可能衝突的地方。
然後,他親自操刀,以龍湖區委、區政府的名義,起草了一份措辭嚴謹、論據充分的反饋意見。意見首先肯定了市裡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接著筆鋒一轉,以龍湖的實踐經驗為例,指出某些條款可能在實踐中引發的問題,並提出了更穩妥、更符合法律法規的修改建議。整份意見有理有據,既體現了對市裡工作的支持,又堅守了原則和底線。
他沒有選擇在公開場合與馬風雲硬頂,而是利用規則內的渠道,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份意見通過正式公文係統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同時,他也讓李明通過非正式渠道,將意見的核心內容透露給了市委辦公廳和相關的市委常委。
這是一種典型的“借力打力”。借規則之力,借鄭同林可能持有的審慎態度之力,甚至借顧沉舟和省委辦公廳可能存在的關注之力,來對衝馬風雲的“速度”衝擊波。
果然,這份來自龍湖的“不同聲音”在市政府內部引起了一些波瀾。馬風雲看到後,臉色不太好看,但在隨後召開的市委書記專題會議上,鄭同林特意提到了這份意見,表示“龍湖區考慮得很周全,有些建議值得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不能以犧牲法治和安全為代價”,要求市政府方麵對征求意見稿進行進一步完善。
馬風雲不得不暫時收斂鋒芒,表示會認真研究吸納合理建議。
第一回合的暗中交鋒,林萬驍憑借精準的判斷、充分的準備和巧妙的借力,穩住了陣腳。但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馬風雲絕不會輕易放棄他的施政理念,更大的風雨,或許還在後麵。
林萬驍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熙攘的車流。他深吸一口氣,眼神重新變得銳利而堅定。棋盤已經鋪開,對手已經落子,他必須更加謹慎,也更加果決。不僅要守住龍湖,還要在更廣闊的天地裡,為林州謀劃一個真正可持續的未來。這條借力打力之路,他必須走得穩,也要走得遠。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