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文脈築基_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3章 文脈築基(1 / 1)

新能源領域的暗流湧動,並沒有打亂林萬驍的整體布局。

一個區域的長遠競爭力,絕非僅僅依靠經濟數據和產業規模。

硬實力能讓城市變大,軟實力才能讓城市變偉大!

區委常委會上,林萬驍首次係統性地提出了“文化龍湖”的建設構想。

“同誌們,我們談發展,不能隻盯著gdp,不能隻算經濟賬。”林萬驍沒有看稿子,話語卻條理分明,“龍湖有今天的經濟基礎,是靠實乾拚出來的。但要想行穩致遠,要想讓龍湖真正成為人才近悅遠來、市民安居樂業的熱土,我們必須夯實文化這個根基。文化是靈魂,是凝聚力,更是軟實力和競爭力。”

他列舉了龍湖的文化家底:一條承載了百年商埠記憶、如今卻破敗不堪的“龍口老街”;幾處散落在城區角落、亟待修繕的古建築;還有那些幾乎被遺忘的民間手工藝、地方戲曲和傳統節慶活動。

“這些,不是負擔,而是寶藏!”林萬驍語氣堅定,“我們要做的,不是推倒重來,而是保護性開發,是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融入現代生活,賦能城市發展。”

“文化龍湖”建設,首要工程便是“龍口老街”的修複與活化。

項目啟動前,爭議不小。區長章峰柏在辦公會上委婉提出:“林書記,老街那邊住戶密集,產權複雜,拆遷改造成本高,周期長,會不會影響我們抓經濟建設的精力?而且,投入這麼大搞文化,短期內很難看到直接的經濟回報。”

一些乾部心裡也嘀咕,覺得這是“吃力不討好”的麵子工程。

林萬驍沒有強行壓服,而是組織了一次特彆的區委中心組學習,將會場直接搬到了龍口老街。常委們踩著青石板路,看著兩旁斑駁的騎樓、歪斜的木門、以及縱橫交錯如蛛網的電線,耳邊是居民在狹窄巷道裡生活的嘈雜聲。

“大家看看,”林萬驍指著一棟窗欞雕花精美的破舊騎樓,“這上麵的雕工,放到現在,需要多高的成本?這是我們祖輩的審美和匠心。再看看這整條街的格局,百年前的商業脈絡清晰可見。推平了蓋高樓,簡單直接,但龍湖的曆史根脈也就斷了。”

他們隨機走進幾戶人家。有世代居住於此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著老街昔日的繁華;也有擠在昏暗房間裡的租客,抱怨著生活的不便。

“改造,不是為了把人都趕走,也不是為了打造一個純粹的旅遊景點。”林萬驍對常委們說,“我們要的是有機更新。既要改善原住民的居住條件,保留社區的原始生態和煙火氣,也要挖掘曆史文化價值,引入新業態,讓老街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市民願意來、遊客喜歡逛的城市客廳。”

他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模式。成立老街綜合保護開發指揮部,自己親任組長。明確要求:“修繕要堅持‘修舊如舊’,請專業的古建團隊。業態要嚴格控製,引入文創、非遺工作室、特色書店、精品咖啡館,拒絕低端雜亂和小商品批發。原住民可以選擇回遷,也可以貨幣補償,但必須充分尊重民意,方案要經過居民議事會討論通過。”

規劃和補償方案幾上幾下,反複征求意見,過程繁瑣,甚至一度因少數“釘子戶”而陷入僵局。但林萬驍極有耐心,指示指揮部:“多點耐心,把道理講透,把政策說清。我們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強推硬上。”

最終,凝聚了多方智慧的方案獲得了絕大多數居民的支持。開工那天,許多老街坊自發前來圍觀,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與此同時,“龍湖市民文化節”的籌備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林萬驍要求,這個文化節不能是政府自娛自樂的“堂會”,而要辦成“市民的節日,藝術的盛宴”。

“節目內容要雅俗共賞,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裡巴人。”他在協調會上強調,“多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廣場舞大賽、鄰裡歌會、戲曲票友擂台都可以搞。還要引入高水平的專業院團演出、美術展覽、學術論壇,提升格調。”

他特彆指出要挖掘本土元素:“我們龍湖的傳統手工藝,比如那個快要失傳的‘龍湖竹編’,能不能在文化節上搞個展覽和體驗?我們的地方戲,能不能請老藝人出來帶帶徒弟,組織幾場惠民演出?”

文化節的消息通過媒體、社區公告欄廣泛宣傳,預熱階段就吸引了大量市民關注。開幕當天,主會場人山人海。舞台上是專業團體的精彩演出,廣場四周是各種文化市集、非遺展示和互動體驗區。孩子們在手工藝人的指導下學著捏麵人,年輕人圍在獨立音樂人的舞台前跟著節奏搖擺,老人們則坐在戲台前,聽著熟悉的鄉音,搖頭晃腦。

林萬驍和鄭同林等市領導也身著便裝,出現在人群中。他在一個竹編攤位前停下,饒有興致地看著老藝人靈巧地將竹篾編織成各種栩栩如生的物件。

“老師傅,手藝真好!帶徒弟了嗎?”林萬驍關切地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帶了兩個,年輕人靜不下心,難啊。”老藝人感歎。

“要堅持,這門手藝不能丟。文化節就是個好平台,讓更多人看到它的價值。”林萬驍轉頭對身邊的文廣新局局長說,“後續要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對這些非遺傳承人,要給予補貼,提供傳習場所。”

他又來到一個由本地大學生創辦的文創攤位前,看著那些以龍湖元素設計的明信片、文具,點頭表示讚賞:“很好!文化就是要這樣和現代創意結合,才有生命力。”

開幕式後,一係列文化活動陸續展開。經典話劇《茶館》在龍湖大劇院連演五場,場場爆滿;省級美術館的典藏精品展吸引了大批藝術愛好者;就連社區組織的“鄰裡讀書分享會”,也辦得有聲有色。整個龍湖,仿佛沉浸在一場文化的盛宴中。

“龍口老街”的樣板段率先改造完成。青石板路重新鋪就,騎樓外立麵清洗加固,恢複了曆史風貌,但內部基礎設施全部更新。幾家精品民宿、獨立設計師品牌店、傳統工藝體驗館悄然開業,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注入了新活力。周末,這裡已然成為年輕人拍照打卡、市民休閒漫步的新去處。

一天下班後,林萬驍獨自一人走在修繕一新的老街段上。華燈初上,暖黃色的燈光勾勒出騎樓的輪廓,咖啡館裡飄出悠揚的音樂,三三兩兩的遊客和市民悠閒地逛著。他看到之前訪問過的一位老街坊,正坐在自家修繕一新的門口,笑眯眯地看著來往行人。

“林書記!”老人認出他,熱情地招呼。

“老人家,現在住著還舒心嗎?”林萬驍停下腳步。

“舒心!舒心!你看這房子,又結實又亮堂,外麵還這麼漂亮,跟以前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老人滿臉笑容,“晚上我都願意多出來坐坐,看看熱鬨。”

林萬驍點點頭,心裡湧起一股暖流和滿足。這種實實在在的、能讓老百姓感受到生活品質提升和文化認同感增強的工作,其價值,遠非單純的經濟數據可以衡量!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羞!港城大美人被京圈太子抱回家 暗夜永皇之血脈吞噬者 創世熔爐 九霄冰凰錄輪回劍燼 她離開後,傅總瘋狂追妻 穿越紅樓,我是天可汗 綜影視:多學學總有好處!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