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考來了。
往年這個時候,龍湖區的教育係統多少有些底氣不足。優質生源外流,名校錄取榜上名額寥寥,是曆任主官不願多提的隱痛。
但今年,氣氛明顯不同。一種小心翼翼的期待,彌漫在區教育局、各所中學,甚至延伸到了那些即將麵臨孩子升學選擇的家庭和企業。
這一切的變化,源於林萬驍上任伊始,便力排眾議、持續投入的教育改革。
彼時,麵對百業待興、資金處處吃緊的局麵,將大筆財政投向教育這一“長效工程”,質疑聲不小。區長章峰柏曾在預算審議會上委婉表示:“林書記,教育的回報周期太長,是不是先集中資源解決一些更迫切的經濟發展問題?”
林萬驍的回答斬釘截鐵:“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後勁!今天我們在教育上省下的錢,明天就要花十倍百倍的代價去彌補人才的缺口、去應對社會的問題!龍湖的未來,要靠今天課堂裡的這些孩子!”
他頂住壓力,推動了一係列舉措:
硬件上,區財政擠出資金,對區內幾所薄弱中學進行了徹底的校舍改造和設施升級,新建了擁有標準跑道、體育館的龍湖實驗中學。不再是修補補,而是煥然一新。
軟件上,則是他力主的“名師引進計劃”和“骨乾教師培育工程”。開出優於市區甚至部分省城學校的待遇和安家條件,麵向全國公開招聘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同時,設立專項基金,選派區內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到教育發達地區跟崗學習,組織全區範圍的教研活動和教學比武,打破學校壁壘,形成教研合力。
他還推動建立了“區領導、局機關乾部定點聯係學校”製度,自己親自掛鉤基礎最薄弱、問題最多的城北中學,定期去聽課、參加教研活動,解決實際困難。他不是去作秀,而是真聽、真看、真研究。一次聽完一堂數學課後,他直接對校長說:“這個老師的講課邏輯清晰,但和學生互動太少,課堂氣氛沉悶。好老師不能隻是知識的搬運工,更要是學習的點燃者。”
這些投入和改革,在日複一日的晨讀、晚自習中悄然發酵。如今,到了放榜的時刻。
中考成績公布當天,龍湖區教育局的氣氛比往年任何一年都要緊張。局長辦公室的電話幾乎沒停過,各中學校長更是守在自己的電腦前,不斷刷新著數據係統。
當最終統計結果彙總到局長手中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教育工作者,手指微微顫抖,反複核對了三遍,才深吸一口氣,抓起電話,撥通了林萬驍的辦公室。
“林……林書記!成績出來了!”局長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變調。
“怎麼樣?”電話那頭,林萬驍的聲音平靜,但仔細聽,能察覺到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大幅提升!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二十八點五分!優秀率翻了一番還多!特彆是數學、英語兩科,進步最為顯著!考入市一中等重點高中的比例,創造了我們龍湖區曆史最高紀錄!”局長幾乎是喊著彙報出來,旁邊的副局長們也忍不住圍過來,臉上洋溢著壓抑不住的喜悅。
電話那頭沉默了兩秒,隨即傳來林萬驍沉穩的聲音:“好。辛苦了。向全區辛勤付出的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賀和感謝。”
沒有過多的激動言辭,但熟悉林萬驍的人都知道,這句“好”字背後蘊含的分量。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開。
龍湖實驗中學的校園裡,當校長在晨會上宣布這一喜訊時,操場上的學生們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許多老師,尤其是那些從外地引進來的名師和本地咬牙堅持、終於看到成果的骨乾教師,眼眶濕潤了。他們的付出,得到了最實在的回報。
在城北中學,那位曾被林萬驍聽過課的數學老師,看著自己班上那個曾經數學不及格、如今卻考出接近滿分成績的學生的名字,用力抹了把臉。校長拍著他的肩膀,什麼也沒說,一切儘在不言中。
學生家長的微信群、朋友圈更是瞬間被刷屏。“不敢相信!我們龍湖的孩子也能考出這麼好的成績!”“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當初選擇留在龍湖讀初中,真是選對了!”“看到希望了!”
這股喜悅的浪潮,迅速從教育係統蔓延到整個社會。
最敏銳感受到變化的,是龍湖區招商局和人才辦。
一家剛剛簽約落地龍湖新能源產業園的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在項目對接會上半開玩笑地對招商局局長說:“王局,你們龍湖現在可是不得了,不光政策好,連教育資源都成了招商法寶了。我們公司好幾個核心技術骨乾,之前還在猶豫家屬安置和孩子上學問題,聽說你們今年中考打了個翻身仗,立馬就下定決心過來了!”
人才辦主任也向林萬驍彙報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近期通過“龍湖英才計劃”引進的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在谘詢政策時,對“子女入學保障”這一項的關注度,甚至超過了部分科研經費和住房補貼的細節。龍湖中考成績的顯著提升,成了打消他們後顧之憂、增強落戶意願的“定心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書記,教育這張牌,我們算是打響了!”人才辦主任興奮地說。
林萬驍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生機勃勃的城市景象。他想起自己剛來時,在一次教育係統座談會上,一位老教師痛心疾首地說:“林書記,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留不住好苗子,就怕辜負了老百姓的期望!”
如今,局麵終於開始扭轉。
他沒有沉浸於喜悅太久。很快,他召集了分管教育的副區長、教育局班子和部分中小學校長開會。
“成績值得肯定,但絕不能自滿。”林萬驍開門見山,“這隻是一個開始,是對我們過去投入和改革方向的初步驗證。教育是慢工出細活,需要我們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我們要在鞏固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同時,著力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重點要扶持農村和城郊接合部的學校,縮小校際差距。還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不能唯分數論,要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
他特彆強調:“名師引進和本土培育要雙管齊下,形成人才梯隊。要關心教師待遇和成長,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我們要讓優秀教師願意來、留得住、教得好,讓龍湖的教育,真正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閃亮名片!”
會後,林萬驍輕車簡從,再次來到了城北中學。他沒有通知學校領導,直接走進了校園。操場上,孩子們在奔跑嬉戲;教室裡,傳來朗朗書聲。他在宣傳欄前駐足,上麵張貼著今年的中考喜報和優秀學生照片,許多家長和學生圍在那裡,指指點點,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陽光灑在校園裡,也灑在這些充滿希望的臉上。林萬驍靜靜地看了一會兒,嘴角微微上揚。
經濟的增長,可以用數據衡量;城市的變遷,可以用肉眼觀察。但教育的回報,是寫在下一代臉上的自信,是融入城市血脈的基因,是支撐未來發展的脊梁。這碩果,初結雖不易,其味,卻足以甘潤一座城的未來。他知道,自己在龍湖播下的種子,又有一批,開始破土而出,迎風生長了。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