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務會的決議很快以文件形式下達:周其文同誌任政策法規司司長,林萬驍同誌任輿情信息局局長職務。
正式任命公布當日,林萬驍的辦公室電話和手機幾乎被打爆。北江省舊識王德標、陳亮等人的祝賀電話;部內同僚、下屬的祝賀短信紛至遝來,言辭懇切;甚至一些此前僅有數麵之緣的其他部委官員、地方官員,也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祝賀之意。連燕京大學聯合實驗室的學者們也發來了賀信。
喧囂與熱鬨持續了數日。當一切漸漸平息,林萬驍向部裡請了幾天年假,帶著夏寧寧和兒子林懷信,坐上了開往北江省的高鐵。沒有通知任何地方官員,此行純粹是私人性質的舊地重遊。
高鐵飛馳,窗外的景物由華北平原的冬日的蕭瑟,逐漸變為覆蓋著薄雪的北國田野。林懷信興奮地看著窗外,對這次“探險”充滿好奇。夏寧寧安靜地坐在林萬驍身邊,握著他的手,理解他此刻需要一種儀式,來沉澱晉升的浮華,找回最初的動力。
他們在省城租了一輛普通的suv,由林萬驍親自駕駛,徑直駛向那個深藏在群山之中的小鎮,青橋。
幾年過去,通往青橋的路早已不是當年那條崎嶇難行的雪路,變成了平坦的柏油公路,但山脈的輪廓依舊熟悉。當“青橋鎮”的路牌出現在眼前時,林萬驍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鎮子的麵貌已然大變。昔日破敗的房屋大多被翻新或重建,整齊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掛著“電商服務站”、“特產直銷點”的牌子。當年他力推的德寧竹藝加工廠,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嶄新的廠房上掛著“省級龍頭企業”的牌匾。那片他曾與周正陽、陸蔓一起規劃的特色民宿區,如今已形成規模,雖然冬季是淡季,但依舊能想象到夏秋時節的熱鬨。曾經泥濘的河灘,變成了整潔的親水公園,幾個老人正在陽光下悠閒地散步。
沒有驚動鎮裡現任的領導,林萬驍將車停在鎮外,像普通遊客一樣,帶著妻兒漫步在熟悉的街道上。
他指著那棟外牆爬滿枯藤的老房子:“那裡,曾經是鎮黨委政府的辦公樓,我和周正陽書記就在那裡辦公,冬天冷得像冰窖。”
他帶著他們走到鎮子邊緣一片開闊的坡地:“這裡,當年趙小明的房地產公司想強行低價拿地,我們搶先把地租下來,搞了生態農莊,斷了他們的念想。”
他走到那座已經有些年頭的“彩虹橋”上,橋下河水潺潺:“這座橋當年爛尾,是幾千戶居民的心病。我們重啟項目的時候,阻力重重……”
夏寧寧靜靜地聽著,看著丈夫眼中閃動的光芒,那是一種混合著回憶、感慨與自豪的複雜情感。林懷信似懂非懂,但能感覺到爸爸對這裡的特殊感情,小手緊緊拉著爸爸的手指。
在一家掛著“青橋特產”招牌的小店裡,林萬驍買了幾樣當地的筍乾、山貨。店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很是健談。
“幾位是外地來的吧?嘗嘗我們青橋的筍乾,現在可是名牌了!”店主熱情地介紹,“我們青橋現在不一樣嘍,搞鄉村振興,搞文旅融合,路子走對了,老百姓日子好過多了。”
林萬驍順勢問道:“我看鎮上發展得很好,聽說以前挺困難的?”
“可不是嘛!”店主打開了話匣子,“前些年那是真窮!多虧了當年林書記他們打下了好底子。‘青橋經驗’知道不?就是那時候摸索出來的!現在好多地方都來學呢!”
聽到“林書記”三個字和“青橋經驗”,林萬驍和夏寧寧對視一眼,心中感慨萬千。
“林書記?他後來怎麼樣了?”夏寧寧故作不知地問。
“高升啦!聽說在京城當大官呢!”店主語氣裡帶著與有榮焉的自豪,“那可是個好官,能乾實事!要不是他們當年敢闖敢乾,頂著壓力把路蹚出來,哪有青橋的今天?”
離開小店,三人在鎮外的山坡上駐足,俯瞰著整個煥然一新的青橋鎮。夕陽給小鎮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光,炊煙嫋嫋升起,一片安寧祥和。
林懷信跑在前麵,在枯黃的草地上撿著好看的石頭。
林萬驍攬著夏寧寧的肩膀,久久凝視著腳下的土地,聲音有些低沉:“寧寧,你看。當年我們在這裡,想的很簡單,就是讓老百姓能吃飽穿暖,日子有點盼頭。為了修路,為了引資,為了對付那些地頭蛇,什麼辦法都想過,什麼苦都吃過。那時候,哪想過什麼司長、廳長……”
夏寧寧將頭靠在他肩上:“但正是從這裡開始,你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裡的每一寸變化,都有你當年的心血。”
“是啊。”林萬驍長長吐出一口氣,仿佛要將胸中的濁氣與浮華一並吐出,“看到‘青橋經驗’能被推廣,能真正惠及更多地方,比聽到一百句祝賀都讓人踏實。權力、職位,都是暫時的,唯有為百姓做成的實事,才能真正留下痕跡。”
他轉過身,看著妻子,眼神清澈而堅定:“這次回來,像是給心裡洗了個澡。站在這裡,我才更清楚地記得自己為什麼出發。前麵的路還長,擔子也更重了。但無論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忘了青橋的這片山水,不能忘了我們當年在這冰天雪地裡,許下的那份最樸素的初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寧寧握緊了他的手,柔聲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我和曦曦都陪著你。彆忘了初心,也彆忘了,家裡永遠有盞燈為你亮著。”
夕陽的餘暉中,一家三口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林萬驍抱起跑回來的兒子,最後看了一眼在暮色中愈發寧靜的青橋鎮,轉身走向來時路。
回省城的路上,夜色已然四合。林萬驍沒有直接返回酒店,而是將車開向了省委常委家屬院的方向。他提前發了條簡訊,得到回複後,才在森嚴的門崗處經過仔細核實,駛入了那片靜謐而莊重的大院。
顧沉舟居住的是一棟獨立的二層小樓,燈光溫煦。聽到車聲,顧沉舟的夫人,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已笑著迎在門口。
“伯母,打擾了。”林萬驍提著從青橋帶回的筍乾、山貨,語氣帶著晚輩的恭敬。夏寧寧也微笑著問好,林懷信則有些怯生生地躲在媽媽身後,小聲跟著叫了人。
“快進來,外麵冷。”顧夫人熱情地拉著夏寧寧和林懷信的手,將一家人讓進屋內。
顧沉舟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新聞聯播重播,見他們進來,便關了電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萬驍,寧寧,來了。這就是曦曦吧?長這麼高了。”他朝林懷信招招手。
客廳布置簡樸而不失雅致,暖意融融。林萬驍將土特產放在一旁:“書記,我從青橋帶了點當地的筍乾,給您和伯母嘗嘗鮮。”
“青橋?”顧沉舟目光微動,示意他們坐下,“回去看了?”
“嗯,剛從那回來。”林萬驍在側麵的沙發坐下,腰背挺直,姿態依舊恭敬,“變化很大,路通了,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日子看著確實好了不少。”
顧沉舟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追憶和讚許:“青橋那個地方,當年是真窮。你能在那裡紮下根,打開局麵,不容易。‘青橋經驗’現在是我們省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板,你功不可沒。”他話鋒一轉,看向林萬驍,眼神變得深邃,“這次回部裡,擔子更重了。輿情信息局,看似是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但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和責任也不同了。”
“是,老領導。”林萬驍沉聲應道,“我明白。輿情工作關乎人心向背,社會穩定,不敢有絲毫懈怠。”
“知道就好。”顧沉舟拿起茶幾上的煙,卻沒有點燃,隻是捏在手裡,“你現在是掌舵一局,不再是副手。做決策,要更穩,眼光要更遠。既要能敏銳地捕捉風向,也要有定力,不為雜音所動。部委平台高,但水也深,一舉一動,牽涉更廣。”
他頓了頓,語氣凝重了幾分:“尤其現在這個時期,國際國內形勢複雜,輿論場更是前沿陣地。你在其位,要善用其權,為黨和國家守好這塊陣地。有什麼難處,或者發現什麼值得警惕的動向,可以直接跟我溝通。”
這話語裡的信任和期許,沉甸甸的。林萬驍知道,這不僅是老領導對舊部的關懷,更是一位封疆大吏對身處關鍵崗位乾部的提醒和托付。
“謝謝書記指點,我一定謹記於心,恪儘職守。”林萬驍鄭重承諾。
這時,顧夫人端來了切好的水果和熱茶,笑著打斷了略顯嚴肅的談話:“好了好了,在家裡就彆總談工作了。來,曦曦,吃塊蘋果。”
林懷信在媽媽鼓勵下,接過蘋果,小聲道謝,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夏寧寧和顧夫人聊起了孩子教育的話題,顧沉舟也難得地逗了林懷信幾句,詢問他在幼兒園的趣事,臉上露出了屬於長輩的慈和笑容。
又坐了片刻,林萬驍見時間不早,便起身告辭。顧沉舟夫婦將他們送到門口。
“萬驍,”臨彆時,顧沉舟拍了拍林萬驍的肩膀,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記住青橋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去吧,路上小心。”
“是,書記,伯母,請留步。”
坐回車裡,駛離省委大院,林萬驍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車輛緩緩駛向預定的賓館。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