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裡的任免文件正式下達,林萬驍調任版權管理局局長塵埃落定。
在輿情信息局的最後一天,林萬驍在局會議室召集了全體副處級以上乾部,開了一個簡短的告彆會。
會議室裡坐著的,都是昔日與他一同在“啟明星”戰役、龍嘴峽救援、無數次輿情風波中並肩作戰的戰友。王衛明、張嵐等骨乾坐在前排,眼神複雜。
林萬驍站在前麵,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張熟悉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這裡是他進入部委後的第一個實職崗位,也是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打出名聲的地方。
“同誌們,”他開口,聲音一如既往的沉穩,卻比平時多了幾分溫度,“今天坐在這裡,主要是想跟大家道個彆,也說幾句心裡話。”
會場異常安靜。
“在輿情局的這兩年,是我學習成長非常快、也非常充實的兩年。”他語氣誠懇,“我們一起經曆了很多急難險重的任務,一起啃下了很多硬骨頭。‘啟明星’的輿論保障,我們頂住了壓力;龍嘴峽的突發救援,我們穩住了人心;數據壁壘的突破,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同心圓’的理念,我們開始探索實踐……這些成績,是全局上下每一位同誌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微微躬身,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輿情工作,關乎人心向背,關乎社會穩定。”他直起身,繼續說道,“我們在這裡,守護的是思想輿論的防線,是意識形態的安全。這項工作意義重大,也極具挑戰。我走了,但這項工作還要繼續,而且會越來越重要。希望大家在新局長的帶領下,繼續保持昂揚的鬥誌和嚴謹的作風,把我們的‘同心圓’畫得更大、更圓,更好地服務部黨組決策,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他沒有過多地談論個人,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工作和團隊上。最後,他說道:“雖然離開了輿情局,但我還是會一直關注大家的工作。也希望各位同誌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謝謝大家!”
掌聲再次響起,比之前更加持久。許多老部下圍攏過來,與他握手、道彆,言語中充滿了真摯的情誼和不舍。王衛明用力握著他的手,低聲道:“林局,無論您到哪裡,都是我們的老領導!”張嵐的眼圈也有些發紅。
處理完最後的交接手續,林萬驍沒有多做停留。當天下午,在部辦公廳一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前往位於部機關大樓另一翼的版權管理局報到。
版權管理局的班子成員和主要處室負責人早已在小會議室等候。與輿情局那邊偏重宏觀研判和快速反應的氛圍不同,這裡的氛圍顯得更為沉靜、嚴謹,甚至帶著幾分學院氣。在座的乾部,年齡結構偏成熟,氣質更為內斂,目光中帶著審視與好奇。
副局長周維民首先代表班子致歡迎辭。他是一位年約五十、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戴著金絲眼鏡的乾部,說話語速平緩,措辭嚴謹規範:“我代表版權管理局全體同誌,熱烈歡迎林萬驍同誌來我局擔任局長。林局長在多個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績,相信在林局長的帶領下,我局各項工作一定能開創新局麵……”
林萬驍的回應簡潔而謙遜,他強調了版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示自己初來乍到,是個新兵,需要向大家學習,希望與班子成員和全局同誌團結協作,共同把工作做好。
簡單的見麵會後,周維民陪同林萬驍來到他的新辦公室。辦公室的格局與輿情局相仿,但氛圍迥異。書櫃裡整齊排列著《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中外版權法律法規和國際條約的彙編,以及《知識產權研究》、《版權理論與實務》等專業期刊,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條文和案卷的沉靜氣息。
“林局,這是局裡的基本情況介紹,”周維民將幾份裝訂整齊的材料放在辦公桌上,語氣恭敬而保持距離,“包括各處室的職能分工、人員構成,以及近期重點工作。您先熟悉一下。這位是局辦公室主任趙立誠同誌,您有什麼具體事務可以交代他辦理。”
旁邊一位四十歲左右、看起來精明乾練的男子立刻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林局長好,我是趙立誠,請您指示。”
林萬驍點點頭,對周維民說:“好的,辛苦周局和大家了。”
周維民和趙立誠離開後,林萬驍在辦公桌後坐下,翻開了那本《版權管理局職能與架構》。裡麵詳細列著著作權管理處、國際版權處、法律事務處、公共服務處等內設機構的職責。觸目所及,是“著作權登記”、“法定許可”、“集體管理”、“侵權查處”、“國際應對”、“立法建議”等專業詞彙,與輿情局常用的“監測”、“研判”、“引導”、“處置”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裡的工作,更側重於法律適用、權利界定、國際規則和長效機製建設,專業性極強,需要沉下心來鑽研。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窗外是熟悉的部委大院景觀,但此刻映入眼簾的風景,因肩負的職責不同而有了彆樣的意味。從把握瞬息萬變的輿論場,轉到構建和維護相對穩定卻至關重要的版權秩序,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轉型。
他知道,自己需要儘快沉潛下來,深入理解版權工作的內在邏輯,熟悉國內外法律體係和產業生態。這片新的領域,看似波瀾不驚,實則關係著文化創新的源頭活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同樣考驗著他的學習能力、專業素養和戰略眼光。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