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聞言,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神色。
他的目光不自覺地望向村口那棵老槐樹,思緒飄回了初到劉家村的日子。
那時他僅帶著十二名戰士進駐這個隻有兩三百人的小村莊。
誰能想到短短時間內,這裡竟發展成了近千人的大村落?
這一切都源於特戰團當時還是獨立營)的一場場勝仗。
每次戰鬥歸來,他們都會將繳獲的物資分發給困難的鄉親。
需要村民幫忙時,也堅持公平交易。
漸漸地,劉家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八路村
不僅附近的百姓爭相投奔,就連逃難的外鄉人也慕名而來。
如今要離開這個親手建立起來的根據地,李明華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望著村中已經沒多少升起的嫋嫋炊煙,拳頭不自覺地握緊。
但理智告訴他,以八路軍目前的實力。
特戰團還不足以正麵抗擊日軍的大規模掃蕩。
這個決定雖然痛苦,卻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總有一天,李明華在心中暗暗發誓。
等特戰團更加強大時,我們一定會打回來!
而眼下隻能讓鄉親們先轉移到山區暫避鋒芒。
待鬼子掃蕩結束後再返回家園。
也因為李明華對劉家村百姓的安危始終牽掛於心。
之前特意安排了兩名因傷致殘的特戰團老兵留下來加入民兵隊。
這些傷殘戰士雖然腿腳不便,難以跟隨大部隊長途行軍。
但豐富的作戰經驗足以讓他們帶領民兵保衛家鄉。
再有那些精良裝備,民兵隊就算遇到小股日軍掃蕩,鄉親們也能抵擋一陣子。
再說有了武器,在山中也可以打獵。
假以時日,這支民兵隊說不定還能發展壯大。
另外特戰團也給了不少物資給老鄉親們,反正轉移也帶不了太多!
總之,李明華與劉家村百姓之間的情誼,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軍民關係。
他環顧四周,隻見家家戶戶都有人站在門口。
老百姓們默默注視著整裝待發的隊伍。
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不舍與牽掛。
鄉親們!李明華深吸一口氣,高聲喊道。
鬼子就要來了,你們快些進山吧!我們...我們也要出發了
他的聲音在說到最後時微微發顫。
鄉親們聽了李明華的話,卻都站在原地沒動。
一位大叔憨憨地開口道:李團長,村裡大部分人都已經轉移了。
俺們這些人是特意留下來送你們的
你們啥時候能回來啊?一個紮著麻花辮的姑娘紅著眼圈問道。
路上一定要當心啊......幾個大娘抹著眼淚念叨著。
這時,剛才那個憨大叔又說道。
李團長,咱們劉家村現在建設得這麼好,還有你們留下的軍營和房子。
要是讓小鬼子看見了,肯定一把火都給燒光嘍!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光芒。
所以俺們商量好了,留一部分人把房子和軍營都拆了,把好木料、磚瓦都藏起來。
等鬼子來了,看見村裡破破爛爛的,說不定就懶得放火了。
就算他們真要燒,也燒不了多少東西。
等他們走了,俺們回來很快就能重新建好!
李明華聽完,心頭一熱。
這些樸實的老鄉們,不僅想著送彆子弟兵,還考慮得如此周全。
他們要用自己的方式保衛家園,為將來的重建留下希望。
這是當地老百姓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智慧。
他們發現,鬼子掃蕩時若是見到建設完好的空村,必定會放火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