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李明華、李紅軍、高城、王逸凡等人的反複商議和核算。
最終確定了繳獲裝備物資的分配方案。
在火炮分配方麵。
特戰團決定保留12門新繳獲的火炮,其中包括兩門珍貴的意大利炮。
加上原有的剩下18門火炮,現在特戰團共擁有30門火炮。
暫時足夠支撐部隊的火力需求。
其餘62門火炮將全部上繳旅部。
輕武器方麵,按照未來擴編至4000人的規模。
留足了擲彈筒、92式重機槍、輕機槍和步槍等裝備。
超出部分也將悉數上繳。
物資儲備上。
糧食按4000人兩個月的用量留存,軍服等被裝物資也按4000人的標準配備。
其餘物資同樣全部上繳。
特戰團最終隻保留了總繳獲量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都將上交給上級。
李紅軍望著那份即將上交給上級的物資清單,喉結不自覺地滾動了一下。
這份清單上密密麻麻的數字,簡直就像一串天文數字。
讓見多識廣的他也不由得瞠目結舌。
回想起在總部工作的日子,他清楚地記得整個八路軍是何等拮據。
上級幾乎拿不出什麼像樣的裝備撥給下麵的部隊。
而下級部隊能給總部上繳的物資更是少得可憐。
可如今特戰團這一出手,就是如此驚人的數。
這在他過去的軍旅生涯中,簡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一股自豪感在李紅軍心頭油然而生。
他為自己能來特戰團擔任政委感到無比慶幸。
這支與眾不同的部隊,從上到下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氣質。
團長李明華運籌帷幄,各營連乾部個個如狼似虎。
戰鬥意誌堅如鋼鐵,戰術素養出類拔萃。
更讓李紅軍驚歎的是特戰團特有的文化氛圍。
這裡的戰士們不僅打仗勇猛,學習熱情更是高漲。
每次戰鬥結束後的總結會,每個人都爭相發言;。
每次新裝備到手,戰士們都會自發研究到深夜。
這種求知若渴、精益求精的作風,在其他部隊是極為罕見的。
在特戰團的每一天,李紅軍都能深切感受到這支隊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從晨曦初露到星月當空。
戰士們不是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就是在埋頭苦學,或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整個部隊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機器。
每個齒輪都在高速運轉,卻又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支隊伍最令人驚歎的,是那種永不滿足、永不止步的進取精神。
李紅軍親眼見證著,每一個戰士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進步。
他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是對知識的渴望,是對勝利的追求。
更是對革命事業的赤誠之心。
作為從井岡山走出來的老紅軍。
李紅軍經曆過長征的雪山草地,見證過這支人民軍隊最艱難的歲月。
此刻,他忽然想起偉人那句我們的隊伍像太陽
在特戰團戰士們的身上,他真切地看到了這句話的具象化。
那是一種噴薄欲出的生機,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不知道為何,淚水不知不覺模糊了他的視線。
從井岡山到晉西北,從彷徨迷茫到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