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指令,
以最快的速度從皇城傳達到了各大核心部門。
中書省內。
燈火通明。
以房玄齡為首的臣子們,連夜召集了數十名最頂尖的文人墨客、起居郎、著作郎。
他們不再是記錄曆史的史官。
而是創造“曆史”的工匠。
一篇篇措辭嚴厲、文采斐然的檄文被迅速草擬出來。
文章將王振一行人定性為賣主求榮、背棄家國的無恥叛徒。
將他們口中的黔州描繪成一個被李承乾用鐵血手段統治的人間地獄。
文中“杜撰”了無數“從黔州逃回”的百姓血淚控訴。
講述著那裡如何賦稅沉重、民不聊生。
所謂的“平等”不過是將所有人都變成奴隸的謊言。
門下省則迅速審閱這些文稿。
用最快的速度蓋上印章,
使其成為大唐官方認證的“事實”。
與此同時,
禦史台的禦史們,大理寺的法官們,也紛紛上書。
從律法和道德的層麵,
對王振等人的“叛國罪”進行深刻剖析。
要求予以最嚴厲的懲處,以儆效尤。
這些官方的文書,
通過邸報的形式,火速發往全國各州各府。
李世民的命令不止於此。
他還動用了皇權能夠調動的全部力量,讓各地的官府、鄉間的宿儒、有名望的鄉紳,都行動起來。
他們或是在人流密集的街市口宣講。
或是在鄉間的私塾裡教導。
眾口一詞地將朝廷的定性,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甚至,
連長安城內最著名的幾個勾欄瓦舍。
都在極短的時間內,
編排出了全新的歌謠與評書。
故事的主角,
無一例外,都是那個名為王振的“大騙子”、“賣國賊”。
他如何巧舌如簧。
如何被黔州逆賊用金錢美色收買,如何編造謊言欺騙世人......
故事編得有鼻子有眼,極具煽動性。
一張由上而下,
覆蓋整個大唐,特彆是關中地區的輿論天羅地網,被迅速織就。
李世民成功了。
在國家機器全力開動之下,這場輿論戰幾乎呈現出一麵倒的態勢。
王振一行人沿途播撒下的那些關於“黔州夢”的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勢。
便被這盆由皇權傾倒而下的冷水,澆得七零八落。
百姓是淳樸的,也是盲從的。
當高高在上的朝廷。
與他們身邊信賴的鄉紳宿儒,都說著同樣的話時。
他們心中的那杆秤,
自然而然地就發生了傾斜。
“我就說嘛,哪有那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是啊,一人耕百畝,收成十倍?”
“那不是神仙手段嗎?凡人怎麼可能做到!”
“聽說那王振是被黔州的妖女給迷住了心竅,才幫著逆賊說話的!”
“何止!”
“我聽隔壁張秀才說了,那王振一家老小的性命都被逆賊拿捏著,才被迫說那些謊話的!”
流言蜚語,真假難辨。
但在官方的刻意引導下,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一點。
——王振是騙子。
他說的話,一個字都不能信!
於是,
在王振的使團還沒有抵達長安,沒有將黔州的思想擴散到更多地方之前。
他的名字,
就已經從一個帶著神秘色彩的符號。
迅速淪為了一個等同於“忽悠天下的江湖騙子”和“無恥叛徒”的代名詞。
......
......
與此同時,藍田縣。
這裡是距離長安城最近,也是最後的一座城池。
翻過前方的山嶺,
宏偉的都城便遙遙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