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祥禎、石鎮吉看來,他們失敗的太冤枉了,都是不明不白。
都沒有發揮出實力。
其實何止是他們兩人,還有一個更加憋屈的人,隻是那個人沒有機會了。當然,他除了憋屈,更要怒罵石鎮吉。
因為他太相信石鎮吉的能力了,前後出場不到一章就掛了。
然而,出乎預料的是,石翼王這邊雖然進行了一係列的安排,卻從始至終,沒有下達與李世安交戰的命令。
還駁斥了所有人的請戰。
並且約束部下,讓所有人在沒有他的命令之前,不得與李世安交戰。
雙方就這樣平靜下來。
清軍這一邊,雖然官文著急報仇,但是他的親信損失殆儘,傳令的人太遠沒有及時抵達,也隻能乾瞪眼不動。
經過這次,怕死的他一直躲在新軍營地之中,也不敢讓新軍進攻。
又過數日,接到消息的襄陽、荊州數千人馬包含團練)先後抵達。
得知消息的西陵阿,也不知道怎麼辦到的,再次集結了千餘人過來。
大戰一觸即發。
……
正當李世安大失所望之時,正當官文以欽差身份下令開戰之時。
太平軍卻出人預料的撤軍了。
七萬大軍全部撤往九江。
官文等人半信半疑的追擊,一路收複鹹寧、通山、黃州,甚至武穴。
如同官文上次組織的人一樣,他們趕到城下時,太平軍人去樓空。
三萬多清軍追擊七萬太平軍,一路追擊到了武穴府,鄂贛邊界。
眼看這七萬太平軍,與九江的羅大綱等人彙合了,才不得不停下。
不過,這個時候官文與李世安也沒有撤退,他們並不擔心被包圍。
因為這個時候,
曾某人已經派人過來聯係了,他這邊加上綠營也有兩三萬人。同時,豫章巡撫文俊也組織了不少人在附近。
到了現在,石翼王不可能再組織人馬,集中進攻李世安報仇了。
官文等人不知道的是,太平軍之所以撤退,其實是收到了東王的指令。
黃玉昆把李世安的意思上報之後,東王府好一頓分析,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李世安也有謀反之心!”
隻是李世安與他們不是一條心。
所以,楊東王下令,暫避李世安的鋒芒,進一步試探李世安。
必要時候,可以與李世安合作。
隻是這個時候,李世安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與太平軍高層密談。
雙方隻能靠默契行事。
太平軍全部撤離荊楚省,戰場轉移到了豫章省,轉移到了九江。
這個時候,李世安與官文都為難了,因為九江戰場,主帥是曾某人。
他們兩人的職責都隻在湖廣兩省,越界之後,應該聽誰指揮?
他們現在,既不敢然進入豫章省地界,也不敢貿然收兵返回。
沒有聖旨進入豫章省,打贏了沒有獎賞,打輸了必定被責罰。
而且豫章巡撫文俊,匆忙從南昌趕過來,可不是真心歡迎他們。
兩個從一品以上高官帶兵進入他的地盤,他可沒有想象中的高興。
反而更多的是忌憚。
在大清帝國,
各省督撫可以主動邀請您帶兵過來幫忙,但是你不能主動進來。
曾經湘軍追擊太平軍進入百越省,就蹭被百越巡撫彈劾“越境邀功”。
同時,
他也害怕李世安的人賴著不走。
雖然豫章省綠營、八旗被太平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不得不多次向湖廣尋求支援,但他與支援的人關係並不好。
這就是清廷官員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