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門,不能回援,按照求援信來看,此番靖江那一股太平軍實力不小,如果回援,至少需要分兵四千以上…”
“可是我們這裡的精銳力量,總共也不過一萬來人,加上各地團練,才堪堪破兩萬,本身就在人數上處於劣勢…”
“我們現在,不過是靠著城池堅守,靠著招安取得些許成果…”
“一旦分兵,隻怕,不僅省城無法救援成功,還會把此地拱手相讓…”
一番商討之後,幕僚一致認為不能回援,至少不能全力分兵回援。
隨後,穆福興又召集水陸各軍高級將領開會,他把難題拋了出來。
一眾軍官議論一番之後,也都不讚成分兵回援,支持回援的,也隻是提議派兩營團練回去應付差事。
隻有百越按察使勞崇光,站出來提出不同的意見,說:“穆軍門,本官認為應該回援,我等如果坐看省城失守,大家最好的結局也是丟掉頭頂上的烏紗帽…”
他一開口,之前表示派地方團練回去應付差事的,再次出言附和。
隻是勞崇光明顯不是這個意思,再次開口道:“本官不是這個意思,我不讚同敷衍了事,那樣隻是自欺欺人…”
“可是不派團練,難不成派我等主力回援?”一個總兵心急的開口道。
“是啊,我等本身就兵力不足,貿然分兵,隻怕是不僅救不了靖江,還會丟失這裡的城池,到時候我等也是死路一條!”
總兵官一開口,輪到那些不讚同回援的將領了,這些人紛紛提出困難。
丟官與丟命,他們還是知道如何選擇的,而且隻要不丟命,暫時丟官他們也可以活動,省城失守主責也不是他們。
“諸位誤會了…”勞崇光擺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可惜這些人根本不聽。
還是在穆福興這個主帥嗬斥下,眾將才安靜下來,勞崇光再次開口道:“派兵是一定要派的,而且也不能少!”
“同樣的,諸位也不能動!”
穆福興聞言也是懵了,一邊說派兵回援,一邊又說這些將領不能動,疑惑道:“勞臬台,諸將不動,回援什麼?”
勞崇光則是自信的說道:“穆軍門,您是不是忘了,咱們新得了一軍…”
“你是說…降將張國梁?”
“不錯!正是張參將,他不是帶著兩營兵馬投過來了嗎?”勞崇光點點頭,繼續道:“本官與他親自回援!”
“有他這兩個營,外加靖江過來的兩營團練,最後再叫上右江道兵馬…”
穆福興心中稍作計算,馬上眼前一亮,心想,這個張國梁從天地會投降過來之後一直閒著,讓他打天地會不放心…
可是把他派回去打太平軍完全沒問題,這樣不僅少了這個不安定因素,
還能解決大難題!
降將張國梁,為了洗刷身上的“江湖土匪”惡名,一定會奮勇殺敵。
這人也是一員猛將,手下雖然才幾百人,但是不弱於綠營千餘人。
讓他殺同為天地會的起義軍,他束手束腳,他們這些人也不放心。
殺太平軍就沒了顧忌。
想明白之後,穆福興高興的一拍大腿,說:“好!就按勞臬台說的辦!”
第二天,勞崇光就帶著親衛,與激動的張國梁一行人馬上趕赴了靖江。
途經譚中縣,與右江道張敬修會合,雙方會合之後,兵力已達到四千多。
右江道,是百越軍事重鎮,這裡常駐著綠營兵,也有不少地方團練。
這裡不得不補充說明一下,本文設定與辮子朝類似,百越也是按曆史上劃分不同的道,不同時期還劃分不一樣。
前文說隻劃分兩個道,這時有三個道:分彆為左江道、右江道、桂平梧鬱道,不同時期還有太平思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