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親王不管其他人什麼心態,繼續念道:“臣蒙聖上隆恩,領命奔赴百越省靖江府,清剿肆虐之天地會與太平軍。”
“初抵此地,局勢之險惡遠超想象。太平軍盤踞靖江府一帶,”
“如惡蛟盤踞,將靖江城重重圍困,城中百姓苦不堪言,宛如困於煉獄。”
“臣率部星夜兼程趕至,豈料剛至靖江城外,便陷入太平軍精心設下之埋伏。”
“一時間,賊眾如潮湧,臣等仿若置身於驚濤駭浪之孤舟,岌岌可危。”
“臣惶恐,唯恐有負聖恩…”
“值此千鈞一發之際,靖江團練大臣之翰林院侍講李世安,猶如暗夜中的北鬥,率四百餘團練精銳挺身而出。”
“他們雖人數寡少,卻氣勢如虹,似猛虎下山,直撲數千太平軍。”
“李世安身先士卒,手中大刀舞動如風,所到之處,賊寇紛紛落馬。”
“在他的鼓舞下,靖江團練將士奮勇拚殺,以一當十。臣亦被其感染,熱血之下,親率八旗佐領加入戰鬥…”
“此役,我等以寡敵眾…”
“竟奇跡般地擊敗太平軍,使臣得以順利進入百越府城靖江。”
“經此一役…”
“太平軍士氣受挫,不得不放棄圍城。轉而回師起義老巢興安!”
“而臣亦借此良機,於城中收攏兵馬,編練團練與綠營兵。”
“在這三個月裡,臣日夜操勞,如農夫耕耘般精心謀劃訓練之事。”
“從陣法之演練到兵器之使用,從軍紀之整肅到士氣之激勵…”
“每一處細節皆不敢有絲毫懈怠。將士們亦深知責任重大,如淬火之鋼,刻苦訓練,在汗水與血水中不斷成長。”
省略一通官方套話水字數)
“待將士們訓練有成,臣率部向太平軍起義老巢興安發起總攻。”
“興安攻防戰,慘烈異常,雙方激戰數日,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太平軍更是率先發動突然夜襲,其勢如狂風驟雨,我軍一時陣腳大亂。”
“關鍵時刻,團練大臣李世安,再次展現出非凡之勇氣與謀略…”
“他臨危不懼,迅速集結團練,如銅牆鐵壁般阻擋賊寇之攻勢。”
“然而…”
“靖江綠營兵,因常年疏於訓練,左翼桂平梧鬱道,所屬兵馬不戰自亂…”
“致使全軍陷入危局…”
“臣親率八旗親兵也無濟於事,就在即將兵敗之際,李世安再次力挽狂瀾!”
“他建議兵行險招…”
“直接來一個換家戰術,趁敵傾巢偷襲之際,親率鄉勇打進興安城…”
“……”
“換家戰術成功,再度爭取了時間,這也是前麵楊巡撫奏折請援始末…”
“……”
“決戰之時,團練大臣李世安,再度親率四百多勇士,直搗太平軍主力。”
“他衝入敵陣,如虎入羊群,殺得太平軍鬼哭狼嚎。太平軍主帥張鳳崗見狀,親自出馬,妄圖阻擋李世安的攻勢。”
“然,李世安武藝高強,智謀過人,幾個回合下來,便將張鳳崗斬於馬下。”
這是肅順為了故事生動,自行腦補,說給愛聽故事劇情的清文宗聽的。
“主帥一死,太平軍頓時大亂,軍心渙散。臣趁機指揮大軍全麵進攻,
“李世安就是臣手中之刀刃,如秋風掃落葉般將太平軍徹底擊潰。”
“此役,我軍大獲全勝!”
“覆滅太平軍三萬餘人,斬殺其大部分骨乾,僅有三千餘殘匪逃入深山。”